航企自救上演“三十六計”
2020年07月16日
夏季已經到來,但民航業的“寒冬”仍在繼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航業遭遇“至暗時刻”。雖然目前國內情況有明顯好轉,但“黑天鵝”在國外留下的影響仍在。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民航業整體虧損342.5億元,較第一季度減虧38.5億元,略有好轉,但旅客周轉量、客座率依然慘淡。
面對客源減少的“剛性束縛”,自2月以來,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展開自救“花式”回血:有的通過發行債券來獲得現金流,有的直接拆除飛機上的座椅實現航班客改貨,有的打造飛機香皂禮盒等系列文創産品,有的推出“不限次數”的優惠套餐機票……能否在這次疫情中活下來,對航企來說至關重要。畢竟疫情總會過去,挺過這段“危”,迎來的就是“機”。
賣債券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2020年無疑是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讓全球的航空公司都“流血不止”,損失慘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全球航空運輸業財務預期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將虧損843億美元,淨利潤率下降20.1%。收入預計只有4190億美元,比2019年收入下降50%。
不怎麽漂亮的財報數據說明了一切。以東航為例,2020年一季報,東航營收從2019年第一季度的300億直接到了2020年的155億元,淨利潤從2019年的20億到虧損39億,同比下滑接近300%。南航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211.41億元,同比下滑43.82%;淨虧損52.62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6.49億元。
衆所周知,航空産業是資本投入較大的行業,其中燃油費用、飛機和航材采購,以及機場起降等費用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支出。僅以機隊規模在20架左右的小型航空公司為例,每日的成本支出保守估計就在600萬元左右。按照目前的航班執行情況計算,公司每日的收入估計不足200萬元。一邊是慘淡的營業收益,一邊是飛機在機場“趴著睡”,航空公司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除了全方位控制成本外,航空公司密集發行債券,以實現短期融資。第一季度,多家中國航空公司連發債券融資。以三大航為例,財報數據顯示,南航和國航第一季度發行債券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25億元和9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87.5%和57.89%;為維持現金流穩定,東航也加快了融資步伐,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增長了446.46%。
與此同時,在國際航空市場恢複時間極為不確定的階段,市場觸覺敏銳的航企將運力主要投放至國內線。畢竟,國內航空市場是航企的“金飯碗”和有望恢複合理現金流的“聚寶盆”。公開報道顯示,三大航中,2020夏秋航季,南航深圳分公司每周新增了312班次航班,其中國內方面,在21個航點上新增了航班;國航加大了在新疆的運力,東航則在青島新增多條航線,通達國內多個城市。
練內功拆掉座位變“貨郎
疫情期間,不少讀者在朋友圈被“口罩航班”刷屏。由內羅畢飛往廣州的一個普通商業航班,整個飛機的前部機艙坐的不是客人,而是一箱箱口罩。這個“口罩航班”其實就是“客改貨”航班。
受疫情沖擊,國內及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兩重天”,客運市場短期內急劇下降,而貨運需求卻大幅增長。客改貨航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飛機周轉率的問題,也能抵消航空公司虧損額度。尤其是對沒有固定貨運客戶的航空公司來說,用客機運貨可以減少停場成本,飛起來後還能覆蓋可變成本,即使沒有賺到多少利潤,也好過大量客機趴在機場“曬太陽”。受此吸引,多家航空公司紛紛掀起了“客改貨”熱潮以圖自救,一部分航空公司將貨物固定在客艙座椅當成貨運包機使用,另一部分直接拆掉座位變“貨郎”,待客運航班量恢複後再恢複原位。也有航空公司轉變經營戰略,將服役時間較長的飛機徹底改裝成全貨機。民航局也發布關于客艙裝載貨物運輸的《運行安全通告》,從貨物、地面操作、運行等方面,對客改貨運輸的安全進行風險評估並提出具體推薦措施。
在過去幾個月中,臨時改裝的客改貨航班成了航空公司貨運的重要機隊。在東航的國際貨運運力中,除了全貨機外,還有6架拆除座椅、增加載貨空間的空客A330飛機,是中國民航目前最大的一支“客改貨”改裝寬體機隊。目前,東航物流投放市場的全貨機、“客改貨”等各類國際貨運航班數,已經達到每周240多班,比去年同期的航班數幾乎翻了一番。
而從整體數據看,客改貨模式更推動了航空貨運的短暫繁榮。數據顯示,近半年來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大幅提升,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執行定期貨運航班2390班,比疫情前的每周1014班增加135.7%。3月~6月,新增“客改貨”航班分別為988班、3619班、4625班和2539班,“客改貨”航班量占新增貨運航班總量的比例超過50%,極大彌補了當前貨機運力不足的問題,在保通、保運、保供以及穩外資、穩外貿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玩跨界探索零售新模式
除了“客改貨”外,各航空公司紛紛求變,創新營銷方式。4月25日,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開啓直播首秀,向網友介紹該公司即將開通的夏秋航季新航線,並在直播中送出新航線免費機票、酒店免房券等禮品。5月13日,深圳航空在直播中推出限量機模、飛機香皂禮盒、小飛行家制服等産品,立志打造自己的獨有品牌。
6月18日,東航更推出3322元/人的“周末隨心飛”的産品,引爆“618”全場,成為繼客改貨、直播帶貨之後又一波新浪潮。旅客以3322元特價購買“周末隨心飛”産品並激活後,可在今年內的任意周六和周日,不限次數乘坐東方航空和上海航空航班,暢飛國內除港澳臺地區外的各大城市。推出“隨心飛”後的首個周末,東航表示已經售出了10萬份套票,而當時首個周末就激活了6.5萬份。東航借此狂回籠3億元現金流。
在東航第一個“吃螃蟹”後,海南航空推出“海航隨心飛”産品,適用于集團旗下12家航空公司。此外,華夏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也相繼推出了類似産品。
這些“隨心飛”“無限飛”的商業營銷模式,一度成為商業典型案例。據專業人士的分析,對疫情之下普遍填不滿飛機又缺少現金流的航空公司來說,跨界營銷、創新營銷模式更是“雙贏”之舉,畢竟節流遠不能填補資金的空缺,如何創新“造血”更是硬道理。因此,航企也不再滿足機票的營收,著力“副業”創收。例如,川航物流就送起了火鍋,20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有鍋有菜有桌布有油碟,包郵到家。廈航推出了航餐,客戶們每天可以在廈航開發的“小程序”裏點餐,有16元和20元兩款午餐,一周七天不重樣,100份免配送費,此外還擔起了生鮮配送的身份,成為航空界裏的“每日優鮮”。
各家航企的花式自救,方式各異,但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回籠資金和保障經營得以運轉。就目前情況看,全球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航空業的複蘇仍需時間。在此之前,航企必須結合自身優勢,不斷提升業務水平,贏得此次疫情大考。畢竟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而這次疫情,或許只是一個退潮的開始。(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