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航空業生存指南:麥肯錫報告提出5R原則
2020年04月29日
最近,隨著維珍航空進入自願托管程序,似乎打開了全球民航業受疫情影響的“潘多拉”盒子,可能在隨後的數月內我們還會聽到更多航司破産、重組的新聞。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全球民航業正在遭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震蕩。
在這場受外力沖擊的行業變革中,航司如何生存?又如何更快的適應疫情後的客運需求新形勢?最新看到的麥肯錫的一篇分析報告給出了一些很有益的啓示。
今天就來聊聊其提出的航司過冬的“5R原則”,我認為不僅是航空公司,在這場疫情之下,每一位從業者在此刻都可以借此思考未來行業的大趨勢,也給自己的職業發展明確個更加清晰的方向。
2020年的春天,全球航空大蕭條
兩天前,在麥肯錫看到一篇名為《Coronavirus: Airlines brace for severe turbulence》的分析報告。這份報告中,首先還是總結了下目前全球航空業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大蕭條。以下是我覺得其中值得留意的幾個信息點:
全球旅行需求在今年短短4個月內所遭受的沖擊比2001年911事件與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總和還要更大。
2020年全球旅遊航空業受影響的産值將超過九千億美元,為當年911事件的損失的7倍
2020年4月的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80%。全球60%的客運飛機受此影響停飛。
如果疫情持續,全球大部分的航司目前的短期現金流只能維持3-6個月。
全球航空客運市場受這次的沖擊影響,最早在2022年才可能恢複到正常水平。(解讀:即使疫情在今年迅速結束,旅客的航空客運需求也很難出現報複性的反彈,受影響的時間長度和深度都將更為嚴重。)
未來航空需求將如何變化
目前北美的疫情甚至都沒有達到峰值,航空客運需求的恢複與疫情的防控、各國的封閉政策、公衆心態的恢複都有很大的關系,其實關于未來需求變化,在此刻做出分析還為時尚早。
麥肯錫對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按照程度的輕重,做出了9種不同情形的預測。但即使按照最樂觀的分析(疫情在此刻就得到有效的控制,5月初社會生活得到正常恢複),情況也十分嚴峻。在最樂觀情形下:
2020全年的航空需求仍將同比下降50%
在航空公司低價刺激需求的作用下,全球民航客運業將在2021年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
2022年充分消化本次疫情的影響,民航客運業重新迎來增長態勢
在最為悲觀的分析中,2020年全球客運需求下降70%,行業可能在2023年或以後才能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目前,除非病毒自然消失,防治並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而疫苗的研發最早也要到明年。短則兩年,長則四至五年,這次疫情對航空業的沖擊,可能要比我們所預想的時間更長。
指導航司生存的5R原則
面對持久戰的准備,航空公司又將該如何應對?該報告按時間線給航空公司提出了一個“5R原則”。
Resolve & Resilience 解決當下危機
這個階段,保持現金流存活下來才是今後發展的唯一希望。在巨變之中,有的選擇對飛機售後回租增強現金流,有的大聲疾呼向政府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有的在人員和經營成本上下功夫,這個時候,大家各顯神通,為的就是能夠繼續撐過這段最艱難的時間。
但在此時,也應留意如何維持與員工以及旅客的關系。目前,美國部分航司出現勸說員工自願離職以及國內航司的航班超售事件其實也是損害了航司長遠的企業形象。
Return 緩慢複蘇
報告指出,在各國度過疫情峰值後,民航客運業或多或少都會迎來一小波谷底後的複蘇。這一波的需求將主要來自各國的國內旅行,首先刺激的也是對價格更為敏感的人士,商務出行需求還遠未恢複。
Reimagine & Reform 重新評估與改革
在這個階段,航司會發現民航的需求隨著疫情對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響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曾幾何時,價格刺激可能是最為直接的搶占市場的手段,但在這個階段除了價格外,可能乘客也考慮航司健康以及航司服務等更多因素,航司的費用和收入管理可能都需要進行重新評估。疫情前自己所制定的長期發展戰略和目標將會需要重新推到重來。
這一點其實我個人也感觸很深,由于在疫情中,很多人開始接受和習慣遠程辦公等新的工作方式。一旦大家開始接受並認可,這種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將會是長期的,可能並不會隨疫情的結束而扭轉。
換句話說,疫情發展時越長,其對民航商務客源(特別是國際航線)的影響將更為持久和深刻。這種變化和沖擊也許是很難靠民航體系自身所改變的。因此,誰能越早重新整合和改革戰略方向,哪家就可能率先搶占到受疫情影響而留下的空白市場。
一點思考
這份報告給出的5R生存原則其實不僅適用于航司,對于每一個身處在這個行業內的個體發展也同樣可以得到啓示。
這次的沖擊,必須承認很多人將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行業,能夠留下來的每一位從業者也需要思考,自己的優勢何在,能否迅速抓住疫情後的行業機會。個體的力量在這種曆史的大趨勢面前總是微不足道,順大勢而為,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也是目前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最近總愛跟身邊的朋友說“共克時艱”。在展望未來時,我個人還是習慣將困難預計的更為悲觀,畢竟我們正在經曆的是行業從未遇到過的情形,而身處其中的個體也很容易迷茫。
最後,摘取一段今日斯偉江律師《悼念一位年輕律師的辭世》中感觸很深的話語,與大家共勉。雖然講述的是不同行業,但對個人看清未來的大趨勢,保持清醒,靜下心來在行業谷底充實完善自我,還是有很多借鑒之處:
很多年青人,不光律師界,多少都膜拜成功者,認為他們是如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于是馬雲等成為新的教主。
但,誰都知道,如果沒有風,一個最好的風筝都飛不上去。風來了,多少風筝都上天了,時也勢也。曾國藩晚年久經沙場之後,才悟到,三分人力七分天命。現在的年青人看到的成功者,在他們年青時,其實,和仰慕者是一樣的。
此刻更好地積累與磨練自我,才能在風起之時更加從容。
(作者:航空透視 Andy Xiong)
新聞來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