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創之下,什麽樣的航司才能活下去?
2020年04月02日
疫情這麽嚴重,很多媒體開始預測航企生存能力,並且給出破産排序了。主流觀點都認為由于航空公司是航空業的核心,一切航空業企業均圍繞航空公司來進行運作,所以大規模的航司生存必然涉及國計民生。由此看來,國家必須給大的航司托底,以保證行業不垮臺。當然這很有道理,但是我們還是要反複考慮一下,航司應當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在這麽大的危機下活下去呢?
首先,一個航司在平時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備,一個十分盈利,保證充足現金流,有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座(噸)公裏成本和利潤。同時有著良好的企員關系的,保持高昂的整體士氣。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實事求是企業文化認知尤其重要。魯莊公十年,齊魯交戰,曹刿問魯莊公“何以戰”的時候,莊公提出的三點只有“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才得到了曹刿的認可,認為是“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持續做到上通下達,把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精力投入了虛假浮誇的面子上。就有可能失去內部的支持,從而在面對危機的時候缺乏解決問題必要的凝聚力。
在1994年大陸航空的危局之下,解決危機最主要的舉措都是解決人的問題,其中提振士氣一個重要的舉措是建立了類似于“鞍鋼憲法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做法中的兩參。維持組織的活力,而非建立龐大的官僚機構對于航企來說毫無疑問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說的敏捷,有必要深入到航司的每個環節,從思想上成為航司基因的一部分。減少層級,保持溝通的順暢,建立現代化的組織架構,讓企業可以敏捷。讓每顆螺絲釘都有進步感,這樣才能最大的激發公司的活力,加強企業的文化認同感。
其次,一個航司必須要平時准備好危機應對的方案,並且有層級遞推的方案。一個航司如果維持不了4周的現金那麽面對災難的時候可能會毫無辦法,因為即便是緊急籌款也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無法籌到足夠多的資金。而航司的資産不能輕易變現,因此不能快速回籠大量資金。遇到突發事件,又會面臨保留現金和社會之間的矛盾選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有層級的危機應對預案。
當我們不確定災難會對于航班有多大影響,不確定會影響多長時間的時候,我們應當有一個從低到高的觸發機制,每達到一級嚴重程度就觸發一級響應預案,不論是削減航班還是回籠資金,還是強制性休假,都需要適當的機制作為適時的某一級預案來被啓動。這樣既降低了人為決策的風險,也降低了決策信息是否及時以及對稱帶來的時間窗口風險。
正如疫情應對機制一樣,任何疾病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或者一些人的判斷就啓動封城、調動軍事力量和建立醫院。否則判斷的政治風險極大,要麽導致決策者冒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災難,要麽導致決策者猶豫不決而導致時態變得不可收拾。所以疫情過後,對于如何啓動公共衛生事件響應,已經響應機制應當涵蓋的範圍會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而對于航司來說,一定也需要類似的叠代過程,並且一定需要由相關的數學模型進行支持。
第三,當航司已經無法經曆承擔清償債務的能力時,必須要盡快的進行休克式的治療,從而避免陷入更多的勞資糾紛和合同履行糾紛,而浪費了寶貴的自救時間。我們知道,航司的燃油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一直是主要成本。如果航司遇到重大危機,不能履約,那麽一定要考慮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航司本身的資産和現金流,防止被訴訟拖延。而進入破産保護,一直以來是航司減低訴訟風險,以及應對勞資糾紛和工會糾紛的主要手段。適時果斷的啓動破産保護,將有利于保護航司資産,有利于債務重組,也有利于盡快解決人員問題。
我們不主張通過這種方式來逃避責任,而快速進入破産重組程序才是對社會、對員工負責任的行為。盡快解決矛盾爭議,卸下曆史包袱,以一個改頭換面的方式重新投入社會運營,不僅保護了上下遊企業,也讓員工在去留中快速找到歸屬,減輕對于個人家庭的影響。
我們當然不希望出現這樣的事情,但是情況不好轉,我想一定會有企業選擇通過破産重組的方式來生存。而生存下來的企業,也一定會想辦法在各個方面打好基礎,做好應對預案,同時積累好糧食彈藥,從而保證長久的收入利潤。而未來的航空公司,一定是更加民主公平,層級更少,更加敏捷的組織。希望每個航司都能在這樣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新聞來源:航旅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