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場 技術“智”繪未來

2019年12月05日

       在全球近4000個提供定期航班服務的機場中,不少機場的設施設備已經過時。好消息是航空業正在對越來越多的機場設施進行投資,以更好地為航空公司、供應商和旅客提供服務。根據國際航空電信集團(SITA)的估計,今年全球機場將在信息技術上投資118億美元,比3年前增長68%。毋庸置疑,機場正在應用新技術提升旅客體驗。但是,真正的智慧機場還需要管理人員的遠見卓識和利益相關方合作的智慧。

花40英鎊,英國航空的旅客在家便可辦理行李托運手續。

       機場過時的代價

       航線競爭和對機場零售業的重視正在推動智慧機場的崛起。10年前,航空公司是機場最大的租客,其往往尋求盡可能少的機場服務費,機場則努力滿足其需求。如今,不少機場都將旅客視為關鍵,對旅客尤其是高消費旅客的競爭推動其應用新技術提升旅客體驗。

       隨著智慧機場的興起,設施先進機場與落後機場的差距日益懸殊。那些不積極應用新技術的機場競爭力將被削弱,因為在同一片區域,航空公司往往傾向于選擇有技術優勢的機場,並提供更多的航班服務。

       阿聯酋迪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過去10年裏,迪拜官員曾多次表示,計劃將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擴建為阿聯酋航空全球業務的現代超級樞紐。然而,該機場目前的旅客吞吐量並不大。直到今年,迪拜政府還表示很快將啓動一項36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讓這個被稱為迪拜世界中心的機場到2030年時每年可接待2.5億人次旅客。屆時,迪拜世界中心的規模幾乎是迪拜國際機場的3倍。

       盡管繪就了美好的藍圖,但這個計劃還是被擱置了。擱置的部分原因是阿聯酋航空在主要海灣國家發展緩慢。阿聯酋航空總裁蒂姆·克拉克今年9月對媒體表示,迪拜世界中心的規劃人員在擁抱新技術方面行動緩慢,他不希望阿聯酋航空搬遷至一個過時的新機場。“我的看法是,考慮到迪拜世界中心的規模,它的設計沒有充分應用技術服務旅客”。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可以坐飛機的購物中心。今年4月,樟宜機場集零售、餐飲和景點于一體的地標性建築“星耀樟宜”正式對公衆開放。圖為樟宜機場“社交樹”。

       多年來,克拉克一直是未來機場的倡導者,認為它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設計公共空間。他說,機場最終將不再需要龐大的值機大廳、迷宮般的邊境檢查區,甚至不再需要安檢區。他不理解為什麽一個計劃于2030年投入使用的機場擴建項目還需要這些空間。

       “你會走進一個非凡的購物中心,周圍停靠著一些飛機,只是你的每一步都會受到監視。”克拉克這樣說。當然,沒有人知道這一幕何時會成為現實。但克拉克表示,現在修建新機場,在設計公共空間時至少應該考慮這種可能性。“我們現在就需要對機場進行評估,看看它將來到底會是什麽樣子”。

       在創新方面,阿聯酋航空並非紙上談兵。在迪拜國際機場,該公司目前正在往返澳大利亞和英國倫敦的特定航班上測試使用虹膜掃描、面部識別等技術替代紙質旅行證件。

       雖然克拉克只是航空公司高管,而非未來學家,但他對未來幾十年的機場將如何發展有具體的想法。他說,未來機場與現在的機場完全不同。一個主動擁抱技術的機場可以使航空公司受益,因為航空公司能夠將資源重新部署到其他更有價值的服務上。

       克拉克表示,阿聯酋航空計算得出,在一個設計良好的樞紐機場,最好的情況是,僅取消值機大廳,就能減少2500名員工。

       解決讓旅客惱火的小問題

       不少新機場在規劃設計時就有“黑科技”加持,而一些老機場同樣不甘落後,正在采用新技術提升旅客體驗。

       近日,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宣布了一項新計劃,為厭煩從隨身行李中拿出液體物品和筆記本電腦單獨安檢的旅客帶來了福音。該機場稱,到2022年,將投資約6300萬美元在各航站樓安裝新的計算機斷層掃描安檢設備。該設備更擅長掃描行李內部,液體物品與筆記本電腦有望不用單獨過安檢。

       的確,新技術可以幫助機場解決旅客的痛點問題。在英國倫敦,一家名為Airportr的初創公司正與一些航空公司合作,到旅客家中提取行李,並將行李送到機場托運。在澳大利亞,Oacis公司則在港口等地方提供機場行李轉運和航空公司值機服務。在這些情況下,航空公司和機場需要與第三方供應商同步其行李處理系統。

       這些服務背後的潛在概念比乍看起來要深刻得多。正是得益于這些簡單的創新,各大機場將來才可能代表航空公司將行李直接送到旅客下榻的酒店或家中。

       GroupeADP是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其他多個機場的運營商。其企業風險與創新部門負責人塞巴斯蒂安·庫圖裏耶說,機場將來可能使用新技術重新設計整個旅客流程,但現在最有意義的是解決讓旅客惱火的小問題,即如何才能讓旅客的旅程更加簡單、順暢。

       以排隊管理為例,GroupeADP最近更新了員工使用的應用程序,將應用程序連接到每個航站樓的傳感器上,這樣員工就知道哪裏在排隊。庫圖裏耶說,對機場這樣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而言,這是一種很好的流量管理方式,機場可以實時對資源進行重新分配。

       當然,庫圖裏耶說,他還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未來10年機場可能出現哪些根本的變化。其中之一是如何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使旅客順暢地在機場內穿行。戴高樂機場已經在一些安檢通道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他說:“生物識別技術可以讓旅客從進入航站樓到登上飛機的整個旅程變得自動化。到2024年,我們將做好准備,在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推廣此項技術。”

       隨著航空公司與Clear、Veovo等供應商合作測試生物識別技術,各利益相關方的緊張關系正在阻礙該技術的進步。SITA首席執行官芭芭拉·達利巴德說:“生物識別技術是提升旅客體驗的關鍵,但我們需要制定標准和遊戲規則,確保利益相關方能夠以安全的方式跨國界、跨系統共享數據。這需要整個行業通力合作。”

       呼籲數字總體規劃

       那些為機場建設與翻新開支票的人,或者在混凝土澆築等方面經驗豐富的承包商,通常不會考慮機場數字化的問題。有時連機場規劃人員都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簡陋的機場停車場已經暴露出一些潛在的問題。如果機場想根據需求變化對停車場實施動態定價,自動化的傳感器就變得很重要。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很流行,或者電動汽車變得很普遍,機場停車場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機場的新技術需要可靠的網絡連接才能正常使用。這意味著許多機場必須解決目前廣泛存在的信號幹擾問題。解決方案之一是提供5G無線互聯網服務,它可以更快地傳輸數據。而數據將改變遊戲規則,使機場運營商將不確定性轉化為機會。

       然而,機場運營商、監管機構、航空公司、零售商和地方政府可能有不同的數據需求及不同的數據收集工具。如果合作夥伴不能以他們都能訪問和理解的方式共享數據,智慧機場的潛力將大打折扣。因此,機場需要解決的另一個難題是,如何在利益相關方之間建立更積極的合作關系。

       科技企業家斯蒂芬·烏倫巴赫說,許多大型機場對數據保護得太過了,但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是例外。自2017年以來,史基浦機場一直允許第三方開發人員訪問非關鍵業務數據,以鼓勵創新。

       加拿大埃德蒙頓機場技術副總裁塔拉·穆魯尼表示:“整個航空運輸業的數字化水平不高,包括機場、航空公司和邊檢機構。我們的工作非常孤立,沒有標准化。但積極的方面是,航空運輸業通過效仿其他行業的最佳做法,在數字化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SITA市場研究人員克裏斯泰勒·拉維裏埃爾說,智慧機場更願意與地面服務商、零售商和航空公司等不同的參與者共享數據。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通過投資商業智能來實現的。他們在聚合數據,分享數據及對數據的洞察。

       因此,機場運營商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往往不是技術方面的,而是人際關系。機場高管需要利用外交手段,將合作夥伴聚到一起。畢竟,智慧機場的發展不只是使用機器人、掃描儀或傳感器這些新技術那麽簡單。(《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遊熙編譯)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