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和機場借助科技手段應對乘客激增的未來

2019年11月18日

       西媒稱,飛行時無需再擔心是否攜帶護照或紙質機票;無需等候打印行李托運小票,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操心托運的行李,因為不存在任何丟失的風險,當你抵達目的地時,行李已經妥妥地在那裏等著你;無需提前去機場;不必再大排長隊,或掏出手機來查看登機牌上的登機口是否已經發生變動;無需再與安檢人員進行任何互動……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有點未來主義,但這些場景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和機場的構想中,他們正致力于將其變為現實。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航空乘客的數量始終沒有停止增長的腳步。根據國際航空電信公司(SITA)的數據,未來20年,航空乘客的數量有望翻倍。航班數量也將增加,機場數量和規模卻不會出現相同趨勢。“例如日內瓦機場就無法擴展其基礎設施,因為它位于湖泊、城市和山脈之間。”SITA歐洲區總裁塞爾希奧·科萊拉表示。他指出,管理數量不斷增加的旅客並使機場和航空公司所追求的夢想場景成為現實的關鍵在于技術。

       航空部門已將這些技術納入其每個流程:從買票到值機再到行李管理、登機、運營控制或風險預測等。根據SITA《2019年航空運輸業IT趨勢洞察報告》,僅在2018年,航空業就在上述技術領域投入了500億美元。最大的投資是在雲服務和網絡安全上。事實上,在該領域致力于納入各項技術:從物聯網、數字支付和計算機視覺到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等,不勝枚舉。

       這樣的大手筆投資響應的是用戶行為的變化。科萊拉對兩種類型的旅行者進行了區分:數字時代之前出生的旅行者和在這之後出生的旅行者。前者中的很多人“模擬並習慣了物理交互”,而那些出生于數字社會的人“對待旅行的方式與其對待生活中的任何其他方面的方式是一樣的:通過移動電話完成”。

       報道稱,到2025年,數字時代出生的旅行者人數將比前數字時代旅行者人數翻一番,分別為68%和32%。“他們不想購買紙質票,也不想去和某人交談以便托運行李、登機……更不用說排隊等候。他們想要的是從A點抵達B點,而且沒有航班延誤。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簡化的體驗,不需要太多步驟,只有嚴格而必要的人際互動。”科萊拉在裏斯本舉行的SITA年度航空運輸峰會上解釋道。

       根據SITA的報告,目前,超過一半的旅行者通過互聯網、手機或機場的機器進行值機。此外,2018年,有44%的乘客使用了自動護照檢驗系統,也就是前一年的兩倍。

       面部識別技術也已在某些機場落地生根。面部掃描省去了在不同的安檢處出示護照或登機牌的麻煩。這項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可能會産生一系列爭議。舊金山在今年5月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官方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城市。與之相反的是,歐洲議會已批准創建歐盟超過5億居民的用戶指紋和面部生物特征數據庫,這些信息將提供給安全部門。

       此外,預計到2022年將有超過一半的機場為乘客提供有關行李的實時信息。目前只有14%的航空公司能夠在其75%以上的航線中進行行李跟蹤。(編譯/韓超)

 

       新聞來源:參考消息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