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航如何在安檢領域平衡安全與效率?

2019年11月05日

       近日,在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舉辦的“9·11”事件發生18周年追思會上,TSA局長表示:“TSA的職責是防止民用飛機再次成為攻擊我們的武器。”然而,在世界民航第一大國,維持民航安全與效率的平衡談何容易?

       一方面,擁擠的安檢隊伍本身就會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另一方面,安檢時間太長會影響旅客出行,導致航班延誤。旅客因為安檢帶來的負面情緒,可能加大安檢員的心理壓力。

       同時,美國巨大的航空體量和脆弱的社會信任,使得安檢安全壓力極大。如何在安全和效率之間維持謹慎的平衡,同時避免簡單地給特定族群貼標簽,就成了TSA這18年來的頭等大事。因此,美國在安檢上大量應用新技術,從CT行李掃描到毫米波人體掃描,在安檢層面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筆者將從身份驗證和風險判斷上分析美國采用的安檢技術。

       整合系統進行身份驗證

       美國在“9·11”事件發生後通過了《愛國者法案》,開始以姓名和出生日期為主軸建立身份驗證系統。美國的系統不使用證件號碼作為索引,因為一個人可能持有數十種證件,其證件號碼顯然不唯一。

       為建立這套系統,第一步是從外國人著手。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建立了美國訪客與移民身份顯示系統(USVISIT),自2004年起為所有持護照進入美國的外國人(獲得豁免的外交官以及老人、兒童除外)建立檔案,要求登記住址。檔案與人員保持一致,即使更換護照或者國籍(如移民入籍美國),記錄也會被留存。

       第二步是美國聯邦政府簽發給外國人的其他證件,如綠卡和就業許可。這些證件有住址信息,因此在執行上沒有難度,自然就被納入了系統。

       第三步是美國聯邦政府給美國公民簽發的證件,如美國護照。

       第四步是最困難的——各州簽發的駕駛執照、身份證等。由于這些證件面向人數衆多,組成複雜,進行詳細審查的阻力很大。同時,由于美國地廣人稀,駕照、身份證由各州車管部門受理,簽發部門錯綜複雜,不便于身份登記工作的開展。

       對此,美國國土安全部采用了“大棒+胡蘿蔔”的方法。一方面,強制各州推進證件規格統一工作。自2020年起,各州駕照、身份證必須符合統一的標准才能乘坐美國國內航班:證件上需要包含法定全名、出生日期、性別、證件號、照片、住址、簽名;證件上需要附有遵循規範的防僞標志,並附有全國通用的機讀條形碼;在簽發證件時需要檢查該人的身份證件(帶照片、全名和出生日期)、有該人社會安全號碼(美國事實上的全國身份證號)的證件和住址證明,並現場拍攝照片;對證件的有效期作出限制;一個人只能持有一張有效的駕照、身份證,且駕照、身份證辦理不能自取。通過將各州的駕照、身份證和聯邦政府的系統強制關聯,聯邦政府最終能獲得美國境內所有“想坐飛機”的人的詳細信息。

       另一方面,提供一些“胡蘿蔔”——自願登記信息。這就是TSAPre計劃誕生的背景。通過向主動提供信息的公民提供更快捷的安檢服務,TSA可以將精力花在風險更高的旅客身上。

       基于風險的安檢系統

       在美國,只要符合要求的證件都可以用于乘坐美國國內航班。TSA的工作人員曾邀請包括筆者在內的同行體驗,無論筆者出示中國護照、工作許可還是州裏簽發的駕照,在機讀窗口掃描後,後臺電腦都能快速定位到筆者,並顯示筆者所要接受的安檢級別。

       美國的安檢級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低風險,即TSAPre級。這一級別一般開放給老人、小孩、外交官以及預先登記信息的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等人。這一級別的人員在接受安檢時不需要脫鞋、解皮帶、脫西裝外套,不需要拿出電腦和液體。事實上,93%的TSAPre持有人在5分鍾內通過了安檢,連同排隊時間不超過10分鍾。

       二是中等風險。如果沒有特別指示,這一級別適用于所有旅客。大部分赴美的中國遊客,接受的是這一級別的安檢。這一級別通過安檢的時間一般為10分鍾,連同排隊時間約30分鍾。

       三是高風險,即SSSS級。這一級別適用于高風險旅客。他們需要接受爆炸物痕量探測和全身搜查,其通過安檢的時間不確定。

       TSA的風險評估是基于多種因素作出的。筆者結合經驗分析如下:一是旅客的社會參與程度,包括通過美國移民局拿到旅客的簽證和護照信息,以及出入境記錄;通過美國國家稅務局拿到旅客的雇主、收入和納稅記錄;通過美國社會安全局(SSA)拿到旅客領取政府福利的記錄;通過美國三大信用報告公司拿到旅客的信用記錄和消費記錄。二是旅客的反社會性,包括通過美國聯邦調查局拿到犯罪記錄,通過美國移民局拿到逾期居留記錄和違反逗留條件記錄。三是旅客的行程,包括通過航班預訂記錄(PNR)拿到旅客的預訂時間、支付方式、艙位、起飛時間,以及在所有航空公司的飛行記錄;通過機場地勤櫃臺拿到旅客的托運行李重量、件數信息。

       在此基礎上,TSA可以構建一個快速的異常識別系統。除了查閱通緝犯列表、航空公司“黑名單”以外,還會根據一些宏觀原則分析旅客風險。這些原則並未公開,但筆者在與美國同行討論後,根據網絡數據和自身經曆舉例如下:“有去無回”,即預訂單程機票的旅客;“輕車簡從”,即在目的地停留的時間與攜帶行李不匹配的旅客;“來源不明”,即用現金、禮品卡或由非親非故的他人支付機票的旅客;“舍近求遠”,即居住在美國境內卻在外國OTA上購票的旅客;“自相矛盾”,即出入境記錄顯示不在美國,但購買了美國國內機票而又沒有及時入境的旅客;“狐假虎威”,即IRS雇主不是特殊單位,但安檢時出示的證件是特殊單位通行證的旅客,或者用外交護照買票但沒有記錄的“外交官”;“出爾反爾”,即購買機票後頻繁更改行程和座位,沒有明確出行計劃的旅客;“分身有術”,即購買了兩張不可能同時出行的機票的旅客;“雲遊四海”,即機票停留期明顯和簽證要求不匹配的旅客。

       這些宏觀原則會決定旅客的風險系數,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有去無回”的旅客,可能去程坐飛機,回程坐郵輪;“輕車簡從”的旅客,可能有親友在旅行目的地;“舍近求遠”的旅客,從國外OTA網站買票可能是因為語言更方便。

       風險控制有三個流程:第一步,在購買機票時被認定為高風險的旅客,不能使用自助值機,必須前往值機櫃臺。第二步,值機櫃臺會審核旅客的證件(如出境目的地國家簽證)。同時,航空公司可以加入額外信息(如旅客形迹可疑),從而觸發高風險提示,此時登機牌上會打上“SSSS”標志。第三步,安檢的證件審核步驟,會臨時決定風險等級。不少中國籍的非綠卡旅客,有時就會在這一步被安排到低風險區域安檢。

       社會矛盾帶來新挑戰

       現在美國境內每年有9.65億人次旅客,其中46%的旅客是低風險的。這使得美國得以在延長安檢流程、增加安檢項目的同時,維持30分鍾的安檢等待時間。當然,毫米波人體掃描儀和3DCT手提行李掃描儀也功不可沒。

       自“9·11”事件發生以來,雖然美國境內實現了無劫機的良好記錄,但在機場大廳這一沒有安檢的地方還是出現了多起槍擊案。

       很顯然,機場安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這一點上,航空公司、機場必須與安檢、公安、出入境等部門通力合作。最後,請讓筆者用TSA局長的一句話結尾:“我們是在‘9·11’事件發生後成立的。我們的職責就是不讓下一個TSA成立。”(李瀚明)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