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A報告:數字化旅客驅動未來6年航司和機場策略

2019年09月10日

       全球航空運輸業領先的IT商務解決方案和通訊服務提供商國際航空電訊集團(以下簡稱“SITA”)發布報告顯示,機場和航司IT高管認為,在未來6年(到2025年),越來越多精通技術的旅客將對航空業數字化産生重要影響。

       《2025年:數字時代的航空旅行》報告顯示,到2025年,68%的旅客將成為數字化旅客,他們期待管理旅行的方式一如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使用手機。

       人口結構的變化造就了數字化旅客,他們要求旅程每一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更高、可控性更強,尤其希望能夠在手機上使用行李位置通知、登機和付款等各環節的服務。同時,他們希望從離家到抵達目的地的每一步,在機場、航司、邊檢和其他旅行環節,都能尊享為其量身打造的優化統一旅程體驗。 

       SITA首席執行官芭芭拉·達利巴德女士(Barbara Dalibard)說:“人口結構的改變使旅客期望能隨時隨地(包括在旅行期間)使用數字技術,到2025年,將對旅客與機場和航司互動的方式産生更深遠影響。事實上,83%的機場和航司IT高管接受SITA調查表示,到2025年,人口結構的變化將會是影響旅客解決方案策略的最重要因素。”

       達利巴德女士堅信,航司、機場和提供旅行服務的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需要提高運營效率、加強合作,才能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行李服務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一次旅行,行李可能會在航司、機場、地勤和海關之間經轉十幾次。如果各方不能共享准確數據,則很難對行李進行有效追蹤,遑論為旅客提供行李位置信息。

        “要滿足數字化旅客的旅行需求,我們就必須加強合作。”

       生物識別技術是提供更多自動化以及順利連接旅程每一環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機場,這項技術被用于邊檢和登機服務,在覆蓋範圍和功能上,都將長足發展。根據SITA調查顯示,超半數的業內IT高管認為生物識別標識將成為提升未來旅客體驗的關鍵要素。

       截至目前,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單程旅行或機場使用的生物識別技術,但業界正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轉移到開發可供多程使用的永久數字識別技術。

       達利巴德女士表示:“為了能從生物識別技術中真正獲益,整個行業需攜手並進,開發並認同數字識別技術,不僅使旅客能自主實現身份識別,也能運用于機場和邊檢,就像現在的護照。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孤軍奮戰,需要各方高度合作。”

       SITA與國際航協、國際民航組織和國際機場協會等行業組織通力合作,此外,還創立了Sovrin基金會,該基金會是一個私營性質的國際化非營利組織,主要提供線上自主身份識別。

 

       新聞來源:環球旅訊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