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讓民航安保更“智”旅客出行更“易”

2019年09月09日

       智能人臉識別完成值機,隨後便可通過安檢、登機進行全流程自助通關。“刷臉乘機”這一幾年前還讓人不敢想的技術,即將在國內成為現實。而這都得益于民航安保系統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技應用。科技讓民航安保更加智慧,也讓旅客出行體驗得到提升。

       在近日舉辦的2019年首屆全國民航安保科技展上,行業內外50余家單位展出了全流程自助通關、基于無線寬帶技術的飛行中客艙視頻實時監控、民航旅客電子臨時身份證明等安保科技創新項目,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民航安保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強化頂層設計 創新安保工作

       近年來,“智慧民航”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大數據、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在民航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中國民航業搶抓並引領新時代發展潮流,大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航空安保是確保民航安全運行的關鍵環節,科技創新、科技應用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興安”戰略的指引下,民航業務主管部門確立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以科技信息化支撐民航安保工作模式變革”的工作思路,將科技創新作為全國民航安保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了“彙數據、打基礎,推協同、促共享,建試點、帶全國”的工作路線,將數據、信息、情報、科技等思維方式融入民航安保各環節,利用信息化建設、新技術應用等手段不斷推動民航安保工作創新。

       2018年,《2019年~2020年民航安保科技創新工作規劃》(草案)、《全國民航安保科技創新需求目錄》(草案)的編制,為今後的科技創新工作提供思路及攻堅方向;同年,全國民航公安大數據戰訓中心挂牌,成為民航“點、線”行業資源與地方“面”的區域資源的合作示範……與此同時,民航業務主管部門持續關注科技前沿發展動態,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趨勢把握能力,深入一線基層了解實際情況,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思考和規劃業務工作;注重工作實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廣泛了解科技發展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調研中科院、騰訊、同方威視、阿裏、華為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校以及高新企業,學習國內先進科技理念,聽取專家對民航安保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民航安保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一批局方試點項目相繼在全國主要機場、航空公司落地,有力地支撐了差異化安檢、空地一體化協同、全國機場公安聯勤聯動等新模式探索,逐漸建立起科技創新工作體系。

       依托大數據支持 助力創新應用

       數據資源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是科技手段得以應用的必要前提。在本屆民航安保科技展分論壇上,民航安保大數據應用是與會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的關注熱點。

       為強化數據支撐,民航業務主管部門持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拓展數據獲取渠道,先後從公安部獲取各類關注人員數據;與國家移民局共同推動《出境入境航空器載運人員信息預報預檢實施辦法》,為國際航班訂座、離港數據采集奠定法律基礎;與國家移民局達成意向,共享護照與身份證號碼轉換等數據。同時,還進一步推動數據整合及對外交換共享,完成了民航安保數據資源管理平臺設計方案。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不僅將作為民航局公安局面向公安部業務局、省公安廳等單位數據交換共享的綜合服務平臺,也將為全國機場公安提供數據支撐,更為後續建設民航安保大數據奠定基礎。

       早在2017年,民航局公安局就通過全國示範工程建設,探索出一條數據推進創新應用之路:從政策、數據、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指導深圳機場公安分局立足實戰探索創新,陸續建成“全國民航公安值班勤務系統”“民航安保基礎信息移動App”“民航安保雲平臺”等。在本屆展會上,依托深圳機場公安分局成立的全國民航公安大數據戰訓中心初次公開亮相,並就“智慧安保”實戰探索作了精彩演講。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戰訓中心是民航局公安局在深圳機場公安分局前期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實踐,搭建的一個立足實戰、面向全國的大數據中樞研判平臺。

       戰訓中心成立一年多來,通過對民航數據、地方數據、企業數據的整合應用,建立了民航禁毒“7+N”預警模型,一舉抓獲涉毒人員1050人,得到國家禁毒委、公安部禁毒局等各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同時,還首創民航反電信詐騙預警平臺,提取了30個邊境詐騙和24個境外詐騙特征點,為公安反電信詐騙提供預警信息。隨著戰訓中心工作的逐漸深入,初步形成了數據會聚、情報研判、支撐實戰、服務民航、兼顧全國的工作格局,民航安保大數據初具規模,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投入使用,戰訓中心將在全國民航安保工作能力提高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推進試點項目 促進成果轉化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生物特征識別、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日趨成熟。為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民航緊跟新技術發展潮流,積極探索新技術與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在安保流程優化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依托新技術,業務主管部門創新性地研究設計民航安保各環節創新模式,並將安保實戰嵌入到民航生産運行環節,收到了無感式、非接觸式安保的理想效果。目前,民航已形成兩套優化方案,選取海口、深圳作為試點,分別根據不同的優化方案開展建設,通過實踐檢驗對方案進一步完善調整,為後續模式轉變、規章標准修訂等工作積累經驗。

       在本次展會上,據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深圳機場正按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原則,聚焦“客、貨、城、人、智”五大主業,最終實現高效協同的機場大運控和“一張臉走遍機場”大服務目標。在去年12月試點的旅客差異化安檢項目的基礎上,今年4月深圳機場實現了刷臉自助驗證,將原有的安檢人工驗證環節,通過閘機平臺予以實現。當旅客通過安檢時,閘機通過讀取證件或抓取人臉、進行信息核對和錄入,不吐憑條,實現安檢電子驗訖標注,最快3秒鍾可通關,至今保障旅客近14萬人次。

       此外,民航業務主管部門還指導戰訓中心研發了民航旅客電子臨時乘機證明系統,實現旅客線上辦理、機場自助核驗,改變以往線下機場排隊辦理的傳統模式,目前已在20余座機場使用,下一步將在全國推廣;同時,指導相關科研單位成功開發智能手表、人像識別眼鏡、飛行中客艙視頻傳輸系統等成果;開發完成重點旅客實時預警推送技術,打通公安網及航空公司生産運行系統,在南航、春秋航空等單位實現關注旅客提前掌握、空中預案動態配置、安保力量精准盯控、空地信息無縫對接等實戰做法,有力促進空地協同。

       在首屆全國民航安保科技展上,業務主管部門、公安部門、行業協會、運行單位、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共話行業新發展、共繪前行新藍圖。未來,各方將繼續積極探索新體制下的行業管理模式、大力推動科技信息化建設、探索先進科技理念在空防安全工作中的應用,不斷強化現代科技創新應用,營造旅客便捷出行環境,織就空防安全“天網”。(《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嘉甯)

       評論:“智慧”讓安保更有力量

       近年來,在“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以科技信息化支撐民航安保工作模式變革”工作思路的推動下,民航安保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旅客乘機出行也更加便捷。日前在深圳舉辦的2019年(首屆)全國民航安保科技展,是“智慧安保”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參與各方的一次深度對話。

       科學技術不斷改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在新形勢下,安保工作相關新動向、新難度、新課題不斷出現,社會公衆對安全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構建與行業發展、科技發展和旅客需求相適應的民航智慧安保工作新體系,是“四型機場”建設的應有之義,是落實民航局“科技興安”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應該看到,民航業務主管部門積極開展行業安保科技未來發展規劃、政策方向研究和技術標准制定,開創了民航公安與地方公安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探索了民航安保大數據應用的新方式,在行業內組織開展科技創新試點和成果推廣應用,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實效。

       加強現代科技應用,向科技要安全、要效率、要品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民航空防安全和公安保衛工作的重要方向。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強化信息系統建設,持續完善政策標准,補齊短板,增強後勁。要遵循開放趨勢,通過行業融合、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等發展途徑,徹底打破壁壘,讓市場機制更多發揮作用,全面提升安保體系建設的智慧性。要加快推進安全管理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的應用,提升行業監管工作效能,不斷提高空防安全治理的科技含量。

       順應“智慧安保”潮流,民航安保各級各單位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民航空防安全保障能力就能夠持續增強,形成長效保障機制,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基礎也會更加牢固。(韓磊)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