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時刻和價格,航司還能靠什麽贏得用戶?
2019年08月30日
為了提升客戶在旅途中的全流程體驗,各大航司一直以來都在持續探索。從提前選座到全渠道退改簽,從人臉識別登機到電子行李牌,航司服務不斷創新優化,旅客體驗也因此實現了逐步的提升。
航司服務不斷進化,背後的目的依然是為了贏得用戶和話語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航司需要准確理解旅客深層次的訴求。事實上,旅客到底想要什麽?什麽決定了他們的購買選擇?抛開時刻和價格,什麽決定了航司的核心競爭力?
8月29日,在“2019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分論壇中國航空營銷峰會(AMC)的圓桌論壇上,衆多座談嘉賓以“服務升級奪回話語權,航司如何真正贏得用戶”為主題進行了一番討論。
參與該環節討論的嘉賓分別是山東航空營銷委員會副總經理陳峰、長龍航空首席信息官薛蔚、南方航空營銷委電子商務部服務電子化處副經理梁佳、信飛科技總裁張潔 、飛友科技首席營銷官秦天遣。該環節由Yearth Group創始人兼CEO夏轶主持。
旅客到底要什麽?
討論中,對話嘉賓對旅客核心訴求上的理解高度相似。時刻和價格是旅客購買航司産品的關鍵因素,其中時刻為最核心因素。
薛蔚指出:“如果航線和時刻都掌握好的話,我覺得這已經決定了航司50%的命運了。”除此以外,時刻和價格的優先級會因為旅行出行場景的不同帶來變化。薛蔚補充道:“如果是公務場景,時刻是最關鍵的因素。如果是個人出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價格比較重要。至于常旅客和積分的問題,那是後面的事了。”
相較于其他嘉賓,除了時刻和價格,張潔也會關心舒適度和安全性。張潔表示:“有了寶寶或者帶老人出去,舒適度、品牌安全性變得非常重要。”
圓桌論壇上,秦天遣、張潔兩名非航嘉賓提出,不同航司因為自身提供的服務和內在特點的差異,給予旅客的印象也不盡相同。
以各個航司的印象對比為例,秦天遣對南航的印象更多是“航線網絡豐富”,對于山航的印象則變成了“超越自身工作範圍的額外服務”。
各自航司的特點讓旅客在購買時考慮了航司自身的差異化。
如何看待各個渠道的多元化産品?
而在當前的航空分銷市場,除了航司以外,不同渠道同樣會為所有旅客提供額外的服務。航司又是如何看待各個渠道提供的多元化産品呢?
梁佳認為,隨著行業的發展,渠道的代理收益被大大的壓縮。在機票代理業務難以獲得大量利潤的情況下,分銷渠道只能轉向vip會員服務以及産品服務。面對渠道的自我提升,各大航司需要更好地沈澱自身,優化産品,加強産品的設計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隨著NDC的推廣和應用,航司因而獲得了更多元化的産品輸出方式。通過主動掌握産品打包權,直接向旅客輸出自身産品。最後,航司亦需要從值機、登機、客艙、到達等維度,深刻挖掘客戶需求,構造旅客“吃住行購物娛樂”的全鏈條航空生態圈。
陳峰認為,航司構築全鏈條航空生態圈在部分場景上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像旅行者比較關注的行李問題,這部分場景是航司獨有的。目前航司也在逐漸發力,行李追蹤産品也在逐步投産。”
據了解,南航在今年7月底推出了電子行李牌服務。旅客可通過APP辦理行李托運,實現快速安檢以及行李追蹤。“這樣的場景可能作為OTA或者傳統代理人很難涉足,但是航司有這個能力。只是我們以前在這方面工作不夠,現在大家在這方面逐步發力,服務升級會逐步實現。”陳峰說。
相對于三大航的資源實力,中小航在應對渠道服務對航司服務的沖擊時則需要更為靈活。薛蔚認為,長龍航空作為民營企業,不會考慮全方位提供服務的問題,而是航司自身“是否能做好”的問題。若航司在某項服務上沒有優勢,就有可能與第三方進行合作。
薛蔚表示:“我們要做的是可能是代理人或者渠道做不到的事情。”薛蔚以航班延誤作為例:航班晚點時,信息傳遞不通會給旅客帶來極大的焦慮。若最早掌握信息的航司能在此時做好信息傳遞,會大大消減旅客的焦慮情緒。
薛蔚的說法也得到了山航的印證。陳峰指出,山航在附加産品和附加服務上,細分出超過100個接觸點。但是由于資源投入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就會針對一些體驗關鍵點進行強化。“我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做得完美。因此會在影響旅客感受和出行主要場景上做更多投入。”
在服務優化的過程中,陳峰亦指出航司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陳峰以山航的“機+車”産品舉例。他指出該産品最終做出來的體驗並不良好。陳峰說道:“機票我們專業,“機+車”我們做得不專業,跟第三方沒有形成合力。”
除了渠道以外,航司以外機構也在不斷地為航司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和産品。
為了讓“讓飛不起來的人飛起來”,信飛科技為大量客戶提供了金融工具。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用戶的數量遠遠未達到張潔的目標。張潔表示:“我們的初衷沒有變,還是助力航空消費金融發展,和航空、金融做一個鏈接。用戶消費習慣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消費金融的大趨勢下,未來還是會有很好的前景。”
與此同時,通過信用飛分期訂單,信飛科技也打破了客戶對廉價航空的固有認知,通過分期購票大大降低了客戶對票價的敏感度,最終實現為航司帶來創收。
對于未來如何為航司賦能的問題,張潔指出大數據和雲系統的技術力量將會是重要的助力。“回歸到整個金融科技領域,更多應該基于大數據建立一個信用體系,以此建設自己的風控能力。服務更多C端用戶、品牌之後,我們發現應該把我們對用戶挖掘的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提煉出來,打造成一個航空金融雲的産品。”
除了信飛科技以外,飛友科技子公司飛常准也通過為用戶提供航班數據的方式,實現為航司賦能。
據了解,飛常准覆蓋全球94%的航班動態數據,每秒響應行業用戶數據請求3000余次。在用戶查詢航班的過程中,飛常准實際上減少了航司和旅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秦天遣指出,在航班出現大批量延誤時,航司向旅客的解釋成本並不低。有了飛常准的介入,旅客會提前接收到相關的延誤資訊,情緒會更加穩定。秦天遣道:“原來在深圳機場經常會出現大面積群體性事件,這些問題是因為用戶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用戶反應過激。解決信息不對稱會解決航司這方面的壓力。”
另一方面,航司具有最前線的信息,飛常准在航班運行商沒有那麽的優勢。對比之下,飛常准轉向了對用戶的服務和幫助。“我們為了接送機,單獨推出一個時間叫出到達口時間。用戶下機以後,遠機位或者近機位,滑行時長,包括機場取行李時間,這些都會影響用戶出來的時間。我們整合了機場數據和我們自己的數據做了出到達口時間。這個時間非常有價值,它可以幫助司機更好知道這個用戶是什麽時候出來。”
新聞來源:環球旅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