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澳門民航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2019年06月21日
“對外交通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重要支撐,民航業扮演著承載各地客流和物流的重要角色,為澳門提供了對外直接聯系和經濟長足發展的動力。
如何突破限制,認清制約其發展的客觀事實,從而發揮澳門一向“小而精”“便捷而靈活”的特色?這將是澳門旅遊業和民航業共同努力實現的目標。”
澳門民航業作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主要角色,長期擔當著承載境內外旅客、交通聯系、物流中轉等重要任務。2020年底,澳門航空25年的專營合同期將屆滿,其後亦將不再享有獨家專營權,因此可以說,澳門民航業的專營模式即將完成曆史使命,澳門民航業將實現市場期待已久的、具有某種意義上的“開放天空”。筆者相信,在符合經濟規律下開展的航空市場競爭,除了有利于提高航空業服務質量及增強澳門航空業的價格競爭力外,對開拓更多中短途航線的國際旅客市場、優化澳門旅遊産業結構都大有裨益。
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民航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基本與澳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模的需求相適應,機場更加與本地經濟融為一體,成為澳門聯系世界的窗口。對外交通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重要支撐,民航業扮演著承載各地客流和物流的重要角色,為澳門提供了對外直接聯系和經濟長足發展的動力。如今,澳門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澳門被賦予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發展定位,既符合當前的宏觀政經發展大勢,亦契合特區政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策略。澳門旅遊業發展的願景,應該是將澳門提升到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提供優質的旅遊産品和豐富的休閑體驗。
毋庸諱言,與旅遊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民航業市場狹小問題,在航空專營權結束後仍需繼續面對。如何突破這一限制,認清制約其發展的客觀事實,從而發揮澳門一向“小而精”“便捷而靈活”的特色?這將是旅遊業和民航業共同努力實現的目標。為突破客觀條件制約,發揮澳門國際機場在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更加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幾個發展特色。
發揮澳門民航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功能
澳門地域狹小,經濟結構單一且規模不大,如要進一步發展,應該加強區域合作,以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為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多個珠海橫琴進一步對澳門開放的建議,當中包括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制定旅客往來橫琴和澳門的便利措施,允許澳門旅遊從業人員到橫琴提供相關服務。概括而言,《規劃綱要》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通過珠三角區域“九加二”城市群的發展建設,帶動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變革,加上早已頒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等,以及為落實以上內容而制定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將珠三角地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合作提升至國家戰略的層面,為澳門融入區域合作、拓展更大空間提供了完整的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劃綱要》中提出三地要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包括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建立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提高客貨運輸服務水准等,這將大大推動三地人流、物流的發展。
在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方面,《規劃綱要》在提出除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提高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之外,亦強調要提高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動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支持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對廣州、深圳等機場進行改擴建,對廣州新機場進行前期研究工作,即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進一步擴大大灣區的境內外航空網絡,積極推動開展多式聯運代碼共享。發揮香港金融與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等業務。其中,特別指出要支持澳門國際機場開展區域公務機業務,這說明《規劃綱要》對澳門國際機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特殊定位的判斷,既具前瞻性,更具現實意義。
筆者認為,粵港澳三地航空業通過《規劃綱要》,定能相互協調、相互分工、精誠合作,把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建設成世界一流灣區不可或缺的世界級機場群,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交通基礎設施向來是業界關心的粵港澳重點合作的領域之一《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也明確提出:要完善區域機場聯席會議機制,爭取國家支持擴大珠江三角洲空域使用空間,發揮澳門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優勢,加強與珠海機場之間的客貨運轉飛對接,研究開通澳門往來廣東部分城市的直升機航線,深化粵港澳機場在城市候機室、投資、銷售網絡、拓展業務等方面的商業合作,探討機場股權合作。
由此觀之,國家大政方針已為澳門民航業擴大發展空間提供了積極的制度性宏觀條件,今後將主要是澳門民航業界如何把握機遇、破除地區壁壘,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更廣泛而務實的錯位合作。澳門國際機場在這方面必須更加主動積極。
利用港珠澳大橋 吸納周邊客貨源
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不僅給澳門帶來巨大的變化,也為粵西、大西南甚至泛珠三角開辟了一條新的通道。同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定位得到強化,有力地發揮了珠海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利于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更有利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通車,從長遠來看有助帶動航空客流增長,對民航業、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正面作用。目前,已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計劃與香港旅遊業合作,共同設計經澳門國際機場出發的旅遊産品,並在香港推廣,吸引香港旅客經澳門出遊。
出臺吸引國際休閑旅客的相關民航政策
的確,澳門國際機場現時所提供的地面服務,除已滿足各類型中轉與“點對點”航班,以及傳統型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與公務機的需求之外,亦應該在提升機場設施使用者的體驗上投放更多的資源。基于粵港澳區域融合已是本地經濟發展必然的方向,為了使澳門國際機場在區域融合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機場設施規劃不應局限于服務航空運輸的單一運輸模式,而應該是朝向“空對陸”“空對海”或“空對陸”“空對海”立體聯運設施的建設,提供一站式的旅客服務體驗。在鄰近的北安碼頭和跨境口岸,以至珠海橫琴及港珠澳大橋做好交通對接服務,使海外與鄰近區域可充分利用澳門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借此建立立體式運輸系統,加快區域融合的步伐。
在機場的功能定位方面,不妨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把機場定性為“以提供社會公益服務和經濟聯動效益的公共産品為主、盈利目的為次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機場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有,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同時,也可以積極探索管理形態中的商業化道路,目的是提高機場的管理效率以及為地區帶來的巨大間接經濟效益。一方面特區政府可給予政策補貼和價格優惠,另一方面機場把盈利得來的資金投入到機場智慧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基建項目上。例如,目前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分別提倡的“智慧安保”和“快捷旅行計劃”,讓機場更有條件投放資源以提升旅客體驗和對安保反恐的科技系統進行升級。(胡漢新)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