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澳門航空專營權結束後的市場前景

2019年06月12日

       澳門民航業作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要角,長期擔當著承載境內外旅客、交通聯系、物流中轉等重要任務。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于2017年9月28日公布了《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澳門旅遊業未來十五年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規劃》提出了由短、中期以至十年以上的一系列行動計畫。另一方面,澳門民航局今年1月17日宣布,澳門航空25年專營合同期在2020年底屆滿後,將不再享有獨家專營權,特區政府已于去年10月通知澳門航空,而澳門航空未來會以“空運經營人資格”繼續在本澳提供航班服務。

       基此,澳門民航業將如何與旅遊發展規劃接軌、航空專營權時代終結後的業界發展前景等,都是業界以至社會所關心的問題。民航業市場開放,應該有助促進內部和外部旅遊市場環境有機結合,開拓更廣泛的國際客源,提升來澳旅客的結構性質素。

       平心而論,近年來,澳門民航市場其實在某程度上已逐步實現開放,譬如,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在與提供飛機配餐服務的澳門航空食品供應股份有限公司;與提供地面代理、飛機維修和貨郵代理服務的明捷澳門機場服務有限公司,以及提供商用航空地面服務的澳門商用航空中心有限公司分別簽訂的近二十年期分專營或分營合約,都已在陸續到期後不獲延續。今後,所有這些民航配套服務都會按市場機制與競爭原則公開招標,以提高機場整體服務質素。

       2020年底,澳門航空二十五年的專營合同期將屆滿,其後亦將不再享有獨家專營權,因此可說,澳門民航業以專營模式營運,已完成曆史使命,澳門民航業將實現市場期待已久的,某種意義上的“開放天空”。個人相信,在服膺經濟規律下開展的航空市場競爭,除有利于提升航空業服務質量及本澳航空業的價格競爭力外,對開拓更多中短途航程的國際旅客市場、改善澳門旅遊産業結構都將大有裨益。

       一、澳門民航市場發展近況

       在澳門特區政府積極的航空政策支持下,盡管仍受制于航空專營權,本澳的民航市場經過23年發展,2018年澳門國際機場旅客量再創佳績。全年機場旅客量超過826萬人次,約是本地人口12倍;航班量超過6.5萬架次,分別比前年同期增加15%和12%。澳門國際機場現有27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線遍布中國內地、中國臺灣、東南亞及北亞地區等五十一個航點,其中中國內地、東南亞及東北亞航線的旅客占整個機場旅客量的37%和41%,吸引了更多本地及國際旅客。倘具體分析原因的話,澳門國際機場在2018年創下新的航空交通量紀錄,主要與民航行政部門決策得當、社會各界戮力支持、航空業界與機場各營運單位共同努力以及緊密合作有關,此外,在宏觀條件方面,中央政府為澳門特區更加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采取的措施,以及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政策初見成效,尤其強化本澳對外交通聯系的港珠澳大橋等基建設施啓用等,同樣是促使澳門國際機場2018年業績錄得穩健增長的關鍵因素。在新增航線方面,2018年澳門國際機場分別新增了三亞、青島、西安、昆明、泰國布吉、馬來西亞亞庇、菲律賓土格加勞、泰國喀比、韓國大丘及菲律賓宿霧等十個航點,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空網絡進一步擴展。

       與此同時,澳門國際機場與各家航空公司亦積極研究發展潛在市場的可行性,再度利用第五航權發展俄羅斯到澳門的中長途定期包機服務。2018年澳門國際機場引入六家新航空公司,包括小星球航空、菲律賓Royal Air Charter Service、柬埔寨航空、柬埔寨國際航空、俄羅斯皇家航空及浙江長龍航空。各家新加入的航空公司開通新航線,為本地居民和各方民航旅客出行帶來更多選擇和便利。統計數據顯示,東南亞及北亞市場業務量上升9%,中國臺灣市場繼續穩定小幅增長1%,而中國內地市場則上升超過34%;其中搭乘低成本航空公司旅客增長11%,而傳統航空公司更大幅增長18%。

       2018年澳門國際機場貨運量超過4.1萬噸,同比上升11%;機場公務機升降超過3270架次,按年升6.4%。貨運量平穩上升主要得益于電子商貿貨物快速增長及全貨機回歸澳門市場,尤其是卡塔爾航空正在營運每周兩班來往澳門--洛杉矶航線;馬來西亞航空及Aviastar則分別提供每周十四班及一班來往澳門--吉隆坡航線。

       表1  2014-2018年澳門國際機場旅客流量統計

胡漢新

       資料來源: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

       為未雨籌謀,及時應對民航旅客量持續增加,澳門國際機場按部就班擴建擴容已逼在眉睫。2018年初落成啓用的機場客運大樓新北翼,已將機場客運大樓的接待旅客容量由每年600萬人次提升至780萬人次,登機橋數量由四條增加至五條。但2018年錄得的旅客逾826萬人次,已超過預定擴建計畫的進度。所以,澳門國際機場已在現時客運大樓南面17100平方米共三層樓面實施包括結構工程、建築工程、機電系統設備安裝、室內裝修等延伸工程,以增加客運大樓的旅客候機空間、辦公室、商業餐飲區、貴賓室等設施,並新增三條登機橋,工程落成後,澳門國際機場整體客運大樓的接待旅客量將擴展至每年1000萬人次。

       澳門國際機場預計2019年全年的航班升降會超過6.9萬架次、貨運量約4.3萬公噸、公務機升降3438架次及旅客運輸量870萬人次;同時預計2019年首季度開始前述的南面擴建設計工程,並全面升級安保設施,以確保機場運營更加安全。而從執筆時所能掌握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首季,澳門國際機場客運量錄得超過233萬人次,航班運輸量超過1.8萬架次,同樣較去年同期增長17%。每日旅客平均運輸量達2.5萬人次,航班升降平均每日則達205架次。隨著新航空公司加入市場,持續增加新航線和提升客座率,中國內地、東南亞、中國臺灣航線的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8%、14%和4%。傳統航空公司旅客及低成本航空公司旅客分別增長11%及29%,整體數據亮麗。據此,澳門國際機場2019年的業績前景更上層樓,已屬可以預期。惟機場擴建工程進度似乎未能與澳門國際機場接待旅客人數發展需求相適應,則令人不無繼續發展受制、影響競爭力提升的憂慮。

       按照澳門特區政府年前提出的澳門國際機場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擴建計畫,預估在各階段的承載力需求見下表:

胡漢新供圖

       由此而知,即使不計各因素影響下的工程延誤,原計劃是,當澳門國際機場2019年即今年完成首階段擴建工程完成後,將可提供處理700萬名旅客的承載力,但機場業務發展的現實則是,2018年錄得的民航旅客已逾826萬人次,超出原本預定擴建工程設計的旅客最大容量18%,照此發展速度趨勢,五年後第二階段擴建工程竣工後可處理1100萬名旅客,以及最終階段擴建工程完成後可處理1500萬名旅客,都是當年比較穩妥而略為保守的預測。今天看來,無論年客運量、年貨運量及年飛機升降量的預測數據,都已有適當微調的必要。

       與此同時,為實現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的戰略分工與合作發展的關系,澳門國際機場一直努力推動發展低成本航空的策略。資料顯示,2018年,傳統航空公司在澳門國際機場的座位數目增長11.9%,低成本航空公司座位數目則增長15.3%,低成本航空公司業績增速明顯高于傳統航空。在實際服務旅客人次方面,2018年,傳統航空公司旅客運輸量增長18%,高于低成本航空的11%。而低成本航空旅客量增長在2017年曾超過32%,其增幅顯著放緩雖與機場擴建擴容進度趕不上民航旅客需求增長速度不無關系,但個人認為仍應關注例如市場競爭力、航線量限制、區域協作條件等其他客觀因素,密切觀察低成本航空市場變化趨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發展低成本航空與通用航空,應是可行的策略之一。

       二、澳門民航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澳門特區成立以來,民航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基本與本澳經濟和社會發展規模的需求相適應,機場更加與本地經濟融為一體,成為澳門聯系世界的視窗。對外交通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重要支撐,民航業扮演著承載各地客流和物流的重要角色,為澳門提供了對外直接聯系和在經濟長足發展的動力。如今,澳門以其“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盛名,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中央政府賦予澳門建設成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發展定位,既符合當前的宏觀政經發展大勢,亦契合特區政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策略。本澳旅遊業發展的願景,應該是將澳門提升到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旅遊産品和豐富的休閑體驗。然而,毋庸諱言,與旅遊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民航業市場狹小問題,在航空專營權結束後仍將面對某種局限。如何突破局限,認清制約的客觀事實,從而發揮澳門一向“小而精”、“便捷而靈活”的特色?這將是旅遊和民航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為突破客觀條件制約,發揮澳門國際機場在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更加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作用,個人認為應思考加強以下幾個發展特色:

       第一、澳門民航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的特殊功能。澳門地域狹小,經濟結構單一且規模有限,如要進一步發展,則應該融入區域合作,以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

       2019年二月十八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為配合本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多項珠海橫琴進一步對澳門開放的建議,當中包括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統籌研究旅客往來橫琴和澳門的便利措施,允許澳門旅遊從業人員到橫琴提供相關服務。概括而言,《規劃綱要》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通過珠三角區域九加二城市群的發展建設,帶動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變革,加上早年已頒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等,以及為落實以上內容而制定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將珠三角地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合作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層面,為澳門融入區域合作、擴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完整的政策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三地要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包括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准等,這將大大提升三地人流、物流的發展。

       在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方面,《規劃綱要》在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之余,亦強調要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進一步擴大大灣區的境內外航空網絡,積極推動開展多式聯運代碼共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等。其中特別指出要支持澳門國際機場發展區域公務機業務,說明《規劃綱要》對澳門國際機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特殊定位的判斷,既具前瞻性,更具現實意義。

       我認為,粵港澳三地航空業界透過《規劃綱要》,定能相互協調、相互分工、衷誠合作,把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建設成世界一流灣區不可或缺的世界級機場群,屬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交通基礎設施向來是業者關心的粵澳重點合作的領域之一,《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也明確訂出:要完善區域機場聯席會議機制,爭取國家支持擴大珠江三角洲空域使用空間,發揮澳門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優勢,加強與珠海機場之間的客貨運轉飛對接,研究開通澳門往來廣東部分城市的直升機航線,深化粵澳機場在城市候機室、投資、銷售網路、拓展業務等方面的商業合作,探討機場股權合作。

       由此觀之,國家大政方針已為澳門民航業擴充發展空間提供了積極的制度性宏觀條件,今後則端視澳門民航業界如何把握機遇、破除地區璧壘,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更廣泛而務實的錯位合作。澳門國際機場在這方面必須更加主動積極。

       第二、利用港珠澳大橋吸納周邊客貨源,打造“方便快捷、性價比高”的民航市場。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不僅給澳門帶來巨大的變化,也為粵西、大西南甚至泛珠三角開辟一條新的通道。同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定位將得到真正強化,有力提升珠海對區域的輻射帶動,有利于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更有利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通車,長遠一定有助帶動航空客流,對民航業、整體經濟發展有正面作用。目前已有低成本航空公司計畫與香港旅遊業界合作,共同設計經澳門國際機場出發的旅遊産品,並在香港推廣,吸引香港旅客經澳門出遊。

       第三、推出吸引國際休閑旅客的相關民航政策。的而且確,澳門國際機場現時所提供的地面服務功能,除已兼融各類型中轉與“點對點”航班,以及傳統型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與公務機的需求之外,亦應該在豐富機場設施使用者的體驗上投放更大的資源。基于粵港澳區域融合已是本地經濟發展必然的路向,為了令澳門國際機場在區域融合的發展過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機場設施規劃不應局限于服務航空運輸的單一運輸模式,而應該是朝向“空對陸”、“空對海”或“空對陸對海”立體聯運設施的建設,提供一站式的旅客服務體驗。在鄰近北安碼頭和跨境口岸,以至珠海橫琴及港珠澳大橋做好交通對接服務,使海外與鄰近區域可充分利用澳門的海陸空交通網絡,藉此建立立體式運輸系統,加快實現區域融合的步伐。

       在機場的功能定位方面,我們不妨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把機場定性為“以提供社會公益服務和經濟聯動效益的公共産品為主要、盈利目的為次要,是城市基礎設施”。機場歸政府所有,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

       也可以在積極探索管理型態中的商業化道路,目的是提高機場的管理效率以及為地區帶來的巨大間接經濟效益。一方面政府可致力于政策補貼和價格優惠,另一方面機場把營利得來的資金資源投入到機場智慧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基建項目上。例如目前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國際航空協會(IATA)分別提倡的“智慧安保(Intelligent security)”和“快捷旅運計畫(Fast Travel)”,使機場更有條件投放資源以加強旅客體驗和安保反恐的科技系統升級。

       三、澳門民航市場發展的若幹考察

       澳門國際機場承載力已經飽和,填海擴容工程逼在眉睫。去年澳門民航業再次取得理想成績,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逐步落實,澳門國際機場除了擴建客運大樓,停機坪更需要擴建,才能迎接航線同步發展。

       盡管基建設備暫未能配合旅客增長需求,但澳門國際機場過去對社會、經濟貢獻依然突出,只要澳門國際機場可按時擴容,相信會為民航業乃至澳門社會整體産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多具競爭力票價的中長途航線帶來的旅客,不單有利于澳門建設成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更有利于社會各行各業突破瓶頸,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全面開放市場,充分利用現有航權。在亞洲,向外航開放以遠點“第五航權”,早已成為各國主要門戶機場競爭樞紐地位的重要方法。周邊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曼谷、仁川、香港等在早年都紛紛開放航權市場,授予外部航企更充分業務權、甚至更換機型權利的延遠權,其主要目的就是了競爭亞洲航空港主要中樞的地位,為遠端洲際幹線獲取更多的銜接旅客運量,為機場和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利益。

       澳門民航業發展至今,拓展內地和東南亞國際市場成效較為顯著。澳門航空本地市場客源單薄,欠缺大型飛機發展中長途航線,也是載力未足以應付航空公司運作的主因。所以,澳門應當爭取拓展中長途航線,進一步完善對外交通網絡。為此,澳門民航市場開放可按以下三個方面推展:

       (1)、繼續鼓勵航空公司采取聯營的方式,突破限制,擴大航空網路。正如香港的航空公司也透過與其他國外航空公司聯營,加強對外航空網路。聯營的好處也見于利用泰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際轉口站,建立聯程旅遊,擴大澳門航空運輸市場,增強競爭能力,未來必定要借助內地龐大的航空運輸市場發展。借助《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間航空運輸安排》,由官方主導,致力促成澳門航空或未來新籌組的本地具實力航空公司串飛內地城市,甚至呈請中央政府批准將本澳列作試點,允許外地航空公司經營至澳門的國際航線逐步延伸到內地的所有對國際航班開放的口岸城市的可行性。

       (2)、鼓勵全面開放市場。只要符合資質條件的航空公司,就應允許其進場經營。而且,不是坐等航空公司上門,而是要像以往一樣主動走出去,全面市場化前給予適當期限的航線補貼政策作支持。倘是客源不足,則采用中途經停的方式,使用“第五航權”及延遠權,用盡用好已經簽署的航空協定。

       (3)、聯程中轉、間接直航。澳門航空獨家專營一年多後結束,澳門特區政府應該主動牽頭,通過與國際網路較完善的航空集團或本地財團,共同組建由特區政府作為大股東的基地航空公司,擴大國際航空網路,針對市場,打造品牌,充分利用現有航權、航空協議及其航空集團龐大的國際航線網路、經驗豐富的機隊和管理人才。

       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重要的平臺,未來有機會開通與葡語系國家直航,將更好地發揮這個平臺的作用。相信困難在于大部分的葡語系國家都屬于較長途航線。在旅客量仍不足以支撐市場化營運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具針對性航線扶助政策支持,只是單純商業考慮的話,遠端航企飛澳的難度確實不小。因此,開發澳門與葡語系國家直航,可先從“聯程中轉、間接直航”方面入手,開拓例如澳門至葡萄牙裏斯本至葡語系國家的聯程航線,通過葡萄牙裏斯本作為中轉口岸,連接到不同的葡語系國家。

       結語

       國際民航組織2006年公布的機場經濟手冊(Airport Economics Manual)指出,機場的功能是為航空公司提供飛機起降及停靠,客運大樓及貨運設施,飛機檢修,空中交通管制等服務,並藉此賺取被定義為“航空收入”的收益。

       有部分業者擔心,航空市場開放將引入外來競爭,外地航空公司可能會因其自身完善網路,漸漸取代本地航企在澳門航空界的主流地位;規模較小的本地航企或因不敵外來競爭而被淘汰,造成澳門民航市場被外地航空公司壟斷的局面。事實上,雖然開放市場或為已經是航空運輸經營人的本地航企帶來某些考驗,但外地航空公司想要壟斷澳門市場卻不容易。以所享獨家專營權將終結的澳門航空為例,多年以來植根澳門,以澳門為基地和中心,有成熟的經營機制、機隊和營銷網路,又肩負著國家和特區政府建設“一帶一路”、““一中心、一平臺”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使命,這點在地優勢已不易取代。的確,面對市場開放,澳門航空宣布向空中客車公司訂購九架A320NEO及A321NEO客機,今年內先後交付六架,使其機隊向北可直飛日本劄幌,向西可飛印度首都新德裏,南至印尼雅加達,為參與競爭作准備彰彰甚明,開放市場的積極作用,已有目共睹。此外,澳門航空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和與其他旅遊産業的協調,均起著特殊的紐帶作用。而外地航空公司在發展和維持航線的時候,大部份是取決于商業效益,即航線在短、中期內的盈利。因此,不論本地航企或是外地航空公司,都可以發揮不同的角色與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航空業開放的良性競爭可帶來整體進步。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供應增加,服務質素自然提高,價格趨降,會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與消費者,對社會經濟發展都有益處,全澳居民將因整體經濟進步而受惠。航空市場開放的好處,同時可體現在對整體航空業的正面影響,例如機場商店、免稅店、貨運站、航空燃油及膳食公司收入增加;同時,亦帶動與航空相關的行業,使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民航業良性競爭對整體的經濟活動也有好處,例如實際收入和就業機會增加,更可加強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平臺的地位。澳門國際機場航班量的增加,將進一步提升航空物流發展功能,成為帶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引擎。

       總之,澳門特區政府決定明年底終止澳門航空獨家專營權,對本澳民航業整體發展而言屬利好。因為航權撤除專營後,任何對本澳民航業前景有信心的航空企業及各地投資者,都可以在本澳成立基地航空公司,不必再與澳門航空商討分專營權條件,受束縛較少,經營成本亦較低,將有利于航空市場規劃。目前本澳民航業環境及將會逐步落實的國家大政方針,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有利于航空業前景,對外地航企在澳門設基地航空公司有一定吸引力。例如,內地的大型航空公司在澳門設基地航空公司後,就可以開通內地城市往返澳門已有航點的直航航線,同時又可以在澳門開設飛往東南亞、東北亞、臺灣、日本等的各地航線。這樣的航線營運方式,將可以擴大澳門民航市場客源,改變澳門本地民航客源長期不足的市場限制。

       鑒此,筆者有理據相信,只要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衷誠合作,共同努力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導方針,落實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進一步擴大大灣區的境內外航空網絡,積極推動開展多式聯運代碼共享,而澳門國際機場在國家支持下加快擴建的同時,著重發展區域公務機業務,則澳門航空專營權完結後的民航市場開放,不但無礙澳門航空業健康發展,亦將在市場競爭帶來服務進步之外,為澳門特區在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功能。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