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民航強國的最大紅利
2019年05月03日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人類奇迹,中國民航伴舞騰飛。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大裏程碑。改革開放40年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萬億元,增長243倍以上。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航一躍成為世界航空運輸大國。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從1978年的230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6.1億人次,增長266倍以上,運輸總周轉量從2.99億噸公裏增長到1206.4億噸公裏,增長超過400倍。2018年,中國頒證運輸機場總數達235個,年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37個。2018年,中國民航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0個月、保持16年零8個月的航空安全新記錄。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彙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占世界生産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以上,多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全球第一。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自2005年起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國民航國內航空公司平均每天引進一架商業飛機,每年消化大約四分之一的全球商業飛機産能,中國民航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實現四分之一的全球貢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增量市場。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是世界福祉,從超越到引領民航強國發展遵循國際化發展和大衆化服務的曆史使命。全球民航運輸的國際化特征不僅反映一個國家的全球化開放程度,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動力引擎。國際化的中國民航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中國民航的穩健國際化發展更應該承擔中國社會經濟全面對外開放的動力引擎和戰略支撐價值。中國雖然已經走在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超越的路上,但是民航的普及消費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還有超過10億人以上沒有坐過飛機,中國的年人均乘機次數只有0.43次左右,讓民航服務從奢侈品走向大衆消費品,確保民航服務的大衆化普及是民航強國的基本要求。民航強國的發展兩階段目標到2035年中國人均航空出行次數超過1次,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超過1/3;運輸機場數量達450座左右,地面100公裏覆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滿意、競爭力強的民航強國。
全球化開放市場成就中國民航的全球産業競爭力。當前雖然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單邊保護主義不斷出現和蔓延,但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而且會越開越大。對外開放要“走出去”更要“引進來”,全球化客流和物流的便捷高效聯通民航運輸的地位獨特而不可替代。中國民航必須堅持國際視野打造國際競爭力多元豐富業態航空公司群體,建設布局功能合理的國際航空樞紐、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及其立體協同網絡,構建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體系,健全先進、可靠、經濟的安全安保和技術保障服務體系,構築功能完善廣泛服務的通用航空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增強國際民航規則標准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全面培育引領國際民航業發展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只有系統提升中國民航行業市場地位和産業全要素生産力才能實現中國民航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調整結構關系實現中國民航戰略産業地位。民航強國供給側改革“補短板”必須有新思路。民航發展要著力解決行業快速均衡發展需求和基礎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發揮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主導作用以及多元化資本廣泛參與的制度供給體制;“補短板強弱項”重點補齊空域、基礎設施、專業技術人員等核心資源短板,大幅提高有效市場供給能力,確保民航強國跨越的資源支撐。民航強國制度改革必須維持競爭中性。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實現“非禁即入”,推動民航行政機關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持競爭中性,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和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民航將不斷融入地方經濟服務社會,中國民航將不斷融入全球産業價值鏈創造全球化價值;中國民航需要中國智慧創新進取,不斷打造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全要素競爭力。中國民航將以國際樞紐的東方中心、國際服務的世界標杆、技術效率的中國經驗之宏偉目標奮力追逐民航強國夢。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