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十三五”規劃中期成績單解讀

2019年05月02日

       近日,民航局發布《民航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十三五”以來,民航行業保持安全發展勢頭、航空運輸保持較快增長、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航班正常率大幅提升、民航科教建設步伐加快、行業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總體上看,規劃實施情況總體良好,各項目標任務進展順利。

       高質量發展

       完成進度:民航發展14項指標總體符合預期、重點任務完成率達97%、重大工程總體進度符合預期。

       解讀:“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確保安全為前提,以建設民航強國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發展為途徑,凝聚發展合力,成功克服了國內經濟低于預期、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等風險挑戰,全力推動《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順利實施,較好地完成了《規劃》確定的目標和各項任務。

       一是發展指標總體符合預期。《規劃》提出的14項指標總體進展順利。其中,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運輸飛行百萬小時重大及以上事故率2項指標好于預期,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客貨運輸量、航班正常率等9項指標進度符合預期。

       二是重點任務全面推進。《規劃》提出了25項重點任務,細化分解工作任務76項。各項任務總體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74項工作任務進度符合預期,占比達到97%,特別是保障航空持續安全、提升航班正常率、提高服務質量、國際樞紐建設等任務取得突破。

       三是重大工程穩步實施。截至2018年6月,48個機場建設項目已竣工,91個機場正在建設或可研批複,26個機場已立項,總體實施率達74%,總體進度符合預期。空管強基工程項目實施情況良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空管工程等6項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前期研究項目加快開展,基本符合進度要求。

       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

       完成進度:2017年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達到29%,提前完成了《規劃》原定的28%的目標。2018年,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達到31.3%。

       解讀:2018年,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和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分別為11.4%和10.9%。在此基礎上,“十三五”後半期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和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7.7%左右即可實現規劃目標,為行業加強完善宏觀調控爭取了空間。

       同時,民航大衆化發展效果日趨顯著,航空在居民出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強,主要體現在:一是國際航線日益增多,國際航空市場不斷拓展,較好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出境需求。截至2018年底,與我國簽署航空運輸協定的國家已達到126個。2018年,國內37家航空公司共安排國際航班每周5171班,其中客運4768班、貨運403班;通航國家63個,通航城市171個。日益增加的國際航班頻次,構築起暢行全球、高效通達的國際航空服務體系。二是開展基本航空服務計劃,通達老少邊窮地區航線,打造“民生航空”服務體系。近年來,民航局在全國推行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課題研究。從2017年起,青海連續實施了基本航空運輸服務計劃試點;內蒙古、新疆、雲南、黑龍江等地實施了與基本航空運輸服務功能類似的通勤航空或通航短途運輸試點,取得一定經驗,為全面推進“基本航空運輸服務計劃”作出積極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實現了安全態勢平穩向好。“十三五”以來,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和億客公裏死亡人數均為“零”,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10年滾動值為0.015(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175),行業安全水平穩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3月,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3個月、7140萬小時。

       航班正常率

       完成進度:2018年,全國航班正常率達80.13%,達到規劃航班正常率80%的目標。

       解讀:航班正常是真情服務工作的核心,是行業運行品質的集中體現,是民航應對競爭和外來挑戰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民航局堅持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理念,研究出臺《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公共航空運輸服務消費者投訴管理辦法》,航班正常率在政策發布當年即達到76.8%,比2015年提高9個百分點以上,平均延誤時間16分鍾,比2015年減少7分鍾,高于規劃預期。

       與此同時,航班正常也被納入為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航班正常管理工作逐步實現從階段性治理向常態化管理轉變、從重規模速度向重質量效率轉變、從經驗管理型向技術支撐型轉變、從單點式管理向全流程協同轉變。尤其2017年8月以來,民航局全面實施“控總量、調結構”,通過加強源頭治理、改進標准、優化機制、壓實責任等手段,多措並舉,挖潛增效,使前幾年的工作成效集中顯現,行業整體運行效率明顯提升,營造了民航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按照2019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要求,2019年國內客運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力爭保持80%,全國主要機場放行正常率和始發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5%。

       機場建設

       完成進度:截至2018年6月,48個機場建設項目已竣工,91個機場正在建設或可研批複,26個機場已立項,總體實施率達74%,總體進度符合預期。

       解讀:“十三五”前兩年,全民航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著力完善國際和區域樞紐機場功能,大力提升大型機場的容量,增強中小型機場保障能力,新建成一批支線機場,國家綜合機場體系進一步完善,較好地支撐了航空運輸需求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35個,運輸機場直線100公裏半徑範圍內覆蓋地級市超過90%,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2.64億人次,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為37個,超過3000萬人次的機場達到10個。

       與此同時,民航主動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會同地方政府推進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從民航強國建設著眼,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大力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通過省部合作共同編制發布烏魯木齊、昆明、哈爾濱、成都、鄭州(貨運)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加快推進、重慶、西安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編制,對引導航空資源配置、優化樞紐功能、完善航線網絡、提升運行效率和服務品質等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也要看到,民航基礎設施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雖然在“十三五”後半期將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青島膠東機場、上海浦東改擴建等一批大型項目投産,但大中型機場普遍面臨基礎設施、空域和時刻等資源飽和問題。同時,由于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受地方政府投資壓力大等因素影響,部分新建、改擴建和遷建項目推進相對滯後。

       綠色發展

       完成進度:2018年上半年,噸公裏燃油消耗和噸公裏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為0.289千克和0.909千克,相比前兩年有所降低。

       解讀:當前,中國民航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正處于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全民航對綠色發展工作越來越重視,在節能減排、油改電、生物燃油等方面工作初見成效。2018年,民航局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把綠色放到與安全、效益、服務同等高度的戰略地位,著力形成以“綠色”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驅動産業結構轉型、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

       但總體看,民航綠色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空域資源匮乏和管制效率不高、新技術應用不足、行業科研等基礎研究能力不強等,是制約進一步降低行業能耗和排放的背後原因,行業綠色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值得肯定是,2016~2017年,噸公裏燃油消耗和噸公裏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標相對于2015年有所改進,當前水平與規劃目標之間的差距幅度不大。

       下一步,全行業將繼續按照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對民航的要求,把綠色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研究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加大投入,努力解決綠色發展面臨的技術制約問題,推動形成民航綠色發展新模式。

 

       新聞來源:中國航空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