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安檢的未來:明天是否會更好?
2019年02月22日
冗長的隊伍,無趣的工作人員對你進行檢查……對于很多乘客來說,機場安檢著實是個大麻煩。
未來的機場安檢,可能與你想象的大不相同——安檢將會是快速、簡單,甚至是友好的。至少,有些專家是這麽認為的。
“機場應當有更多自動安檢通道,”LeClairRyan航空律師Mark Dombroff說,“應當探索新技術,使用更小型的機器設備,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的信息。”
業內觀察者稱,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生物識別及其他新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安檢方式。但也有注重隱私的人士說,技術可能會帶來更多問題。
同時,乘客對于TSA安檢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希望安檢過程中多一些禮貌相待。
新技術依然不可或缺。例如,去年年底,達美航空在哈茲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推出了其首個“生物識別”航站樓。TSA和CBP(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采用新技術,通過對乘客進行面部掃描來驗證其身份。借助生物識別ID系統以及TSA PreCheck服務,乘客在過安檢的時候不需要將電腦從包裏取出。
去年,TSA和洛杉矶大都會交通局(Los Angeles County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開展合作,使用先進的乘客掃描技術:一種便攜式太赫茲毫米波掃描設備,可以識別出哪些物品阻擋了人體輻射的熱量,從而檢測武器以及其他具有潛在安全威脅的物品。
如果這些技術得以推廣,不難想象,以後在機場過安檢,可能就不需要排長長的隊,不會有“侵略性”的全身檢查。未來的安檢點,也許根本算不上是安檢點,乘客不需要停下腳步,直接走過這個區域就可以了。
“有了人臉識別系統,TSA工作人員不需要檢查你的身份證,”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yLab生物識別中心主任Marios Savvides說,“人們走過的時候,系統就能捕捉到他們的虹膜和整張臉。”
這樣的未來令人激動,而且就近在眼前。剛剛結束中國之旅的佩斯大學魯賓商學院教授Andrew Coggins說,在那裏,生物識別得到了廣泛應用。“我抵達上海之後,要到一個機器上采集雙手指紋、護照和照片信息,然後接受入境檢查。等我到了酒店,要再次進行照片采集,並與在機場采集到的數據匹配。”
但這真的是乘客想要的嗎?有人對生物識別技術帶來的隱私問題表示擔憂。他們說,對于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使用,聯邦法律未能給予充分的保護或限制。去年,美國電子隱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提交了“信息自由法案”,要求提供政府的秘密生物識別計劃的詳細信息。
Freedom to Travel USA非常關注這種未來的可能性。該組織期望提升數據安全性,希望針對生物識別掃描的使用出臺新的管理規定,保護旅客免受錯誤警報的影響。另外,他們希望,在機場安裝太赫茲毫米波設備之前,要先對設備進行研究。
“無論是在機場還是在其他地方,隨意地給人拍照、掃描,旅客一定很在意。”發言人Wendy Thomson說。
當然,乘客也很關注安檢的實際情況。根據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的最新報告,去年,顧客對機場的滿意度上升了。總體乘客滿意度上升至761(滿分1000),比前一年高出12分。J.D.Power說,由于機場及TSA員工之間的溝通合作得以改善,乘客們對安檢的滿意度大幅提升;但乘客們也表示,安檢過程遠遠沒達到“令人滿意”,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例如,一些乘客質疑TSA安檢員對待顧客的態度。他們抱怨說安檢人員非常不禮貌,工作時也沒有統一按照規定執行,很不公平。“TSA應該雇傭一些更加成熟的員工,知道如何與人交往,不要那麽傲慢。”伊利諾伊州一位退休房産估價師Shirley Kroot說。
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名常旅客、旅行作者/編輯Durant Imboden說,在對安檢實踐進行革新之前,TSA應該重新審查相關規定。
他指出,75歲以上的乘客安檢時不需要脫掉鞋子、取出電腦,軍人可以使用TSA PreCheck快速通道。“顯然,TSA也不能肯定75歲以上的人鞋底不會藏著爆炸物,不能肯定任何一名軍人都不會造成安全威脅。”他說,“那麽,為什麽規定普通人必須要脫掉鞋子,取出電腦和液體?”
類似的問題,TSA曾經回答過。但TSA沒有對具體的安全措施或其原因發表評論,它以“不可預測”的策略保護國家運輸系統。
在用新技術升級安檢系統之前,TSA應當就一些最基本的問題給出回答,這是乘客們的底線。安檢規定是否有效?TSA工作人員是否需要接受客戶服務培訓?安檢程序是否能更加一致?
如果TSA能在投資使用最新生物識別技術或掃描儀之前先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機場安檢的明天會更好。(本文編譯自Washington Post,作者:Christopher Elliott,翻譯:Lily)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