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 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民航業

2018年12月05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革命和移動互聯網爆發式發展,人工智能(以下稱:AI)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著民衆的消費趨勢和就業市場。餐飲外賣、汽車維修、共享出行、預約上門服務、便利店、物流等行業在AI上的應用,已經改變了現代市場的經濟格局。從全球形勢來看,隨著對大數據和AI的關注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科技巨頭公司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和其他創業公司正在為AI的未來發展鋪設大範圍的“電網”,使機器學習擴散到整個經濟體系中。而民航業作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借助人工智能,會有哪些顛覆性的應用呢?

  據多家行業內媒體報道,國內外機場在安全和安保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X光機圖像自動分類、視頻監控信息快速檢索、人臉識別技術的自動核驗設備、異常車輛排除、3D掃描技術行李安檢等機場安全人工智能項目等。

  據悉,截至2018年8月,研究院研發的民航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已累計示範應用于國內70個機場(全國共218個機場)的618條旅客安檢通道,覆蓋全國80%以上的大型重點機場(大型重點機場指的是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

  據CBS報道,近期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正在推行一項新安檢技術,並且已經在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美航航站樓的一個檢查點推廣使用。這項技術運用CT型3D便攜式掃描儀代替老式的X射線掃描儀,可以透視旅客隨身行李中的幾乎所有物品,排查潛在威脅。另外,新加坡樟宜機場T4航站樓的旅客從進入機場到登機都可以完全自助完成,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澳大利亞、美國以及迪拜等多個國際機場也有類似設備。

  除了機場安檢、人流監測、通關、登機等,支付、行李托運等事宜也都可以用人臉識別來完成。據報道,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正聯合Scarabee航空集團推出一種新的行李處理系統,幫助乘客實現行李遠程收集與檢查。通過該系統,乘客可享受到行李上門提取服務。此外,新加坡機場還用人臉識別系統來尋找登機遲到的旅客,減少了因乘客掉隊而造成的航班延誤。

  同時,選用AI學習方法,可預測到機場流量分布,使得航空公司可合理的安排運力、調整營銷對策。通過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將機場、空管、航司等相關數據集成統一平臺,並將數據進行共享,實現以機場為中心和各個運營方資源合理調配,幫助管制員監控飛機飛行狀態和氣象信息,在提高機場運行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管制員工作管理難度和強度。據了解,飛友科技公司研發的“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機場協同決策系統”(簡稱“A-CDM”系統)采用飛機、車輛定位、視頻分析等智能設備,提出一套智能化一站式解決方案,梳理出多個航班運行規律,實時根據數據改變策略,目前國內大部分機場包括昆明長水、貴陽龍洞堡、上海浦東、綿陽、珠海等國內機場在內的80余家國內外機場都已經開展航空數據方面的合作。

  航空公司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以此改善客戶體驗,提高旅客忠誠度,從而迎合航空市場需求。據報道,2015年國內東方航空和微軟戰略合作推出“微軟小冰”,從人機交互對話的過程中獲取旅客登機通知、預訂餐食、通知接機等旅客偏好,提供精確的差異性服務。阿聯酋航空于2016年7月推出了全球首款經濟艙“交互式洗漱包”。通過與平臺Blippar合作,為乘客打造專屬的互動娛樂內容,包括提供機上運動和健康建議和小遊戲等,為乘客打造一個更舒適、更放松的旅行體驗。今年荷蘭航空啟動了WhatsApp Business Platform(商務平臺),並推出了Google Home機器人,目的是用人工智能來管理社交媒體,而且,隨著不斷的系統升級,AI將更加智能化。

  同時有業內專家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為了獲得更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對于民航業來說社會監控需要做到何種程度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如2017年中國開始實行《中國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要對非法收集、買賣用戶數據的行為進行處罰。另外中國各大城市已在使用大量攝像機與傳感器網絡。監控網絡把視頻數據直接導入到負責管理交通、公安以及緊急服務的優化算法中。此外,專家認為,AI在民航領域的應用在出現硬件故障的應急預案和其各個相關機構管理AI權限控制的尺度需要進一步細化。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