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推動發展 未來機場已經到來
2018年12月04日
據《紐約時報》報道,航空旅行這種出行方式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歡迎,與此同時全球航空業也在實施大大小小的項目以便跟上時代發展。
國際機場協會(ACI)理事長Angela Gittens表示:“我們預測在未來的17年里,航空旅客量將翻倍。大量的旅客不僅僅會出現在航空旅行發達的地區,其它地區也會有。現在的新興經濟體,就是未來的發達經濟體。”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我們需要新的、規模更大的機場。伊斯坦布爾新機場已經開始分階段啟用,最終年旅客吞吐量將會達到數億。北京新機場也將于明年啟用。
伊斯坦布爾的新機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望在2019年落成後超過它。(這個機場由建築師Zaha Hadid在2016年去世前設計,被譽為世界最大機場,占地750萬平方英尺)
Gittens女士指出,這兩個機場能否順利為乘客提供服務的關鍵在于,利用技術優化客運與貨運的方式。“我們必須有效地處理事情,讓技術更有效地為我們服務,弄清楚如何在空中與地面上更有效地服務乘客,管控飛行和貨物運輸。”
機場設計師同意Gittens女士的觀點,表示效率必須從建築物本身考慮。
參與設計伊斯坦布爾機場的Andrew Thomas提到:“我們達到了就之前機場規模而言難以想象的程度。如果乘客在到達登機口時已經走得筋疲力盡,誰會有心思關注機場的設計。”來自Zaha Hadid Architects的高層Cristiano Ceccato也表示,設計一定要人性化
Gittens女士認為,技術創新將有助于乘客在機場內部更快更有效的通行。“我認為,真正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使用。如果可以盡量避免停下來排隊所耗費的時間與空間,安檢與登機會變得更省時省力。”
Thomas表示,包括面部識別技術在內的生物識別技術,極有可能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發揮更大的作用。他還指出,已經存在的其它系統也使得機場運行比以前更有效率。例如,自動化使多數旅客辦理值機手續的速度更快,壓力更小。“盡管自動化使整個過程變得簡單,但伊斯坦布爾機場仍會有相關工作人員幫助乘客辦理值機,不過他們會從櫃臺後走出來,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客戶服務。”
據Ceccato說,北京大興機場正在進一步完善自動值機手續的技術。他還指出,通常情況下,機場分為兩層:一層離港,一層到達,但是大興國際機場會出現一種全新的模式,作為第三層。
Ceccato說到:“這一層沒有票務代理之類的東西,對于國內乘客來說是完全自助的。大多數乘客已經不再需要全服務的櫃臺,他們需要的就是像坐火車一樣簡單的自助服務。這能夠極大地促進旅行無縫化。”
除了伊斯坦布爾和北京這兩個較為引人注目的機場項目以外,全球各地的機場也在不斷改進以滿足需求。洛杉矶國際機場與紐約拉瓜迪亞機場基本上可以說是進行了重建;肯尼迪機場也將在不久後進行大修;希思羅機場將開始建造第三條跑道,而阿姆斯特丹也有類似的計劃。在未來幾年里,柏林應該也會出現一個新機場;悉尼也計劃建設一個新機場。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