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登機牌時代來了,我們離“智能機場”還有多遠?

2018年12月03日

近日,記者從南方航空公司獲悉,該公司將在明年1月1日起在北京、廣州等國內39個城市機場實行無紙化登機。乘客可憑電子登機牌直接通過安檢、登機,無須再排隊打印紙質登機牌。此項服務將從廣州始發國內航班試點,逐步向所有國內航班推廣。其中,海口、三亞兩城市機場將于明年推行該項服務。

另據香格里拉機場的消息,本月稍早前落地該機場的全國首家集成eID身份電子證照服務系統目前運行良好,其識別准確率達到了100%。

來自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全球範圍內的一份調查顯示,74%的消費者在過去1年內使用過電子登機牌,可見旅客對于電子登機牌的接受度很高,再加上技術已較為成熟,“無紙化”值機將成為民航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不過,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內民航業在努力推動“無紙化”值機的過程中,也應充分考慮硬件技術和軟件配套的協同性,尤其是在一些尚不成熟的先進技術領域,不要把步子邁得過快。

“秒級”通關的電子登機牌

香格里拉機場電子證照服務系統由雲南機場集團和中國航信航旅縱橫聯手打造。該系統采用近場通信(NFC)、人臉識別、活體檢測及數據加密技術。旅客在雲南機場集團微信和航旅縱橫APP上辦理值機手續後,只需在香格里拉機場安檢時出示電子登機牌,便可完成行程校驗、身份校驗、人臉識別、人證合一等一系列安檢流程。

雲南機場集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于國內其他機場的電子機票系統,“香格里拉機場電子證照服務系統最大的技術優勢在于eID身份電子證照的開通,是基于對身份證真實性的在線驗證技術,以手機攝像頭在安全模式下拍攝本人照片並與身份證內置照片比對,且需經本人授權後方可在機場安全環境下使用。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芯片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絡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香格里拉機場向記者最新反饋的信息顯示,截止記者發稿前,共有超過87位乘機旅客使用電子證件照服務系統過檢,其識別准確率能達到100%。

實際上,香格里拉機場電子證照服務系統的使用,不僅減少了傳統的身份證核驗流程,也簡化了安檢人員的操作流程,提升了安檢速度。

“它的投入明顯改善了機場的安檢流程,與紙質登機牌和身份證過檢相比,電子證照的安檢流程方便了許多、大大縮短了旅客過檢時間,使得整個機場的人均安檢速度提升了一倍。”香格里拉機場告訴記者,“如果機場大力對外宣傳該套電子證件照服務系統,預計在一兩年內可實現80%的乘機旅客使用此套系統過檢。”

另據雲南機場集團透露,國內首家電子證照服務落地香格里拉機場,主要是考慮了香格里拉作為雲南著名的旅遊品牌城市,其遊客量及遊客多樣化,可以更好的向全國各地的旅客宣傳及體驗eID身份電子證照的便捷性。預計在2019年,雲南機場集團將在雲南省內各地機場逐步推行這套電子證照服務系統。

無紙化值機將成未來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旅客乘機出行,一般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達機場,經曆“在櫃臺排隊領取登機牌、排隊安檢、蓋安檢章、進入候機通道、等待檢驗登機牌、登機”這一整套流程。

近年來,隨著中國民航運輸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新技術、新模式在諸多航空公司和機場的應用,機場旅客服務的方式與內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無紙化”乘機服務主要是運用電子登機牌、旅客人臉識別等信息化手段,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乘機服務,解決了廣大旅客值機“排隊時間長”、手續繁瑣等一系列乘機難題。

早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就指出,推行“無紙化”便捷出行,是今年民航九大主要任務中的重要內容。今年3月30日民航局正式下發《推進國內千萬級機場“無紙化”便捷出行項目方案》,對在千萬級機場推行“無紙化”便捷出行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年底前32家千萬級機場全部支持“無紙化”便捷出行。

另據民航局今年7月份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稱,截至當時,廣州、深圳、西安、重慶、長沙、鄭州、海口、哈爾濱、大連、南寧、福州、呼和浩特等12家千萬級機場已全面實現旅客值機、安檢、登機全流程電子化。

另外,隨著智能手機使用的增加,以及航空公司和OTA不斷推出移動服務,常旅客(經常乘坐飛機出行的乘客)越來越多的使用移動端電子登機牌。

根據IATA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已有近60%的中國國內航班旅客,選擇在機場外通過網絡辦理值機手續,並獲取電子登機牌用于後續乘機操作。IATA北亞地區機場、旅客、貨運及安保服務總監侯侃預測,到2020年,中國內地無紙登機牌使用率將達到100%。

景鑒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周鳴岐認為,“無紙化”乘機對于客流量較大的機場在提升值機效率、減少運行成本方面,效果會尤為明顯。

據中國民航局運輸司此前的初步測算,以去年全國民航客運量計算,實行“無紙化”乘機以後,可以提升值機效率,減少運行成本,年節約紙張143萬噸,節約社會時間4800萬個小時。

日前,IATA北京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民航報的采訪表示,電子登機牌的全面使用,不僅能為中國民航每年節省約26億元的運營成本,大幅提升旅客出行體驗,也將為航空公司拓展增值服務提供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作為機場旅客服務全面數字化、電子化的起點,電子登機牌將推動中國民航,乃至全球航空運輸業旅客服務的優化與變革。

我們離進入“智能機場”還有多遠

如今,“無紙化”出行已然成為了民航領域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甚至機場以外的其他服務環節也有可能運用更多的智能識別服務。然而,但不容忽視的是,很大一部分休閑旅客(尤其是老人)還不是很熟悉地使用移動端電子登機牌。

記者從香格里拉機場方面獲悉,從近段時間對持電子證件照的旅客過檢的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使用電子證件照過檢的都是外地旅客,基本都是年輕人,這套系統也僅適用于年輕人及使用智能機的各類乘機旅客。而在老年人方面,由于他們多數人使用的都不是智能手機,因此在香格里拉機場,電子證照系統不能完全取代紙質登機牌,紙質登機牌仍將繼續保留。

此外,國內一些機場對電子登機牌的識別准確率,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差。今年9月份,記者本人在四川成都雙流機場乘坐南方航空的航班飛往北京時,就遭遇了南方航空主動推送的電子登機牌在機場登機安檢處無法識別的尴尬情況,最終仍需通過紙質登機牌的方式安檢登機。

在電子登機牌日益普及之時,人臉識別技術也開始進入推廣階段。

自2017年開始,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機場、加拿大渥太華國際機場、美國亞特蘭大和丹佛等多個機場已在登機、通關等環節先後試行了人臉識別技術。而在航空公司方面,芬蘭航空、荷蘭國家航空也都先後開始測試人臉識別技術以加快登機流程。

在中國國內,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首都國際機場、銀川機場等落地,並應用于安檢、登機、VIP迎賓、動態布控等多個環節。

不過,人臉識別技術在其識別的准確率問題上,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對于人臉識別這項技術來說,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依舊是“1:1等級”,也就是能夠依靠數據庫中較為清晰、准確的照片與實際拍攝的照片進行對比,最終達到“人臉認證”,從而判斷“這張照片是你嗎?”

但是,對于要求100%准確的登機、安檢事務來說,其對人臉識別系統提出的問題已經不是“這個人是不是某某?”,而是“這個人是誰?”——也就是一個“1:N等級”的問題,其比“1:1等級”複雜得多。

盡管已經有公司號稱他們的人臉識別技術准確率達到98%、99%,但這些技術是否真的經過了大規模的實踐檢測,能不能保證安全、准確?

或許,我們對2017年的“3·15晚會”還記憶猶新——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漏洞問題依舊存在,甚至通過簡單的“p圖”等手段即可繞過。

此外,同時隨著待識別的人數的增加、出現長得比較像的人的概率增加等情況逐漸增多。而人類臉部存在相似性,這對于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是不利的。再加上化妝的掩蓋及雙胞胎的天然相似性,更是增加了識別的難度。而人臉外形的易變性(例如人可以通過臉部的變化産生很多表情),在不同觀察角度,人臉的視覺圖像也相差很大。人臉識別還受光照條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內和室外等)、人臉的很多遮蓋物(例如口罩、墨鏡、頭發、胡須等)、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周鳴岐認為,無論是電子登機牌,還是人臉識別,目前都存在著一定的識別誤差和出錯的情況,有時成功率只有90%左右。“這些識別上的誤差,可能會給旅客登機帶不少的意外。對于航空領域來說,可能基于安全考慮需要,會更迫切期望采用人臉識別技術。但硬件技術和軟件配套的不斷成熟肯定有一個過程,我建議推進‘無紙化’乘機的同時,也應准備好出現意外時的備選措施,保障旅客的順利出行。”


新聞來源:經濟觀察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