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機場錯位發展產業多元

2018年11月12日

春 耕

        港珠澳大橋通車拉近粵港澳三地距離,居民出行互訪多一個路線選擇,甚至可因應不同需要,在三地選擇合適的機場作為出發地,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按照港珠澳大橋興建構想及出資比例,澳門在大橋中受惠份額最小,但相信不至於被邊緣化,關鍵仍在於如何做好城市內部的配套,提升吸引力及競爭力。否則,城市配套滯後,灣區居民加以比較下,黯然失色或體驗不佳,或會影響澳門的旅遊吸引力,因此多個配套環節仍需加倍努力急起直追。

        特別是澳門口岸內部的配套設施,以及周邊道路網絡,明顯輸在起跑線上。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今後需以此為鑒,避免重蹈覆轍。

        港珠澳大橋香港落腳點鄰近機場,香港作為區內重要的航空交通樞紐,覆蓋全球航線網絡,賣點十足,定必吸引大灣區居民選擇作為出發機場。澳門機場從此亦毋須過於執着國際航線網絡,可以借助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為我所用,揚長避短。畢竟澳門市場小,盲目開拓國際航線除了有經營風險,亦將面對周邊地區機場的強大競爭。澳門應該善用小機場的便捷性和旅遊城市定位,針對性開發中長途航線,與鄰近機場互補不足。

        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能夠吸引更多國際旅客訪澳,對澳門和國際機場最為重要。正如香港機場亦有遊客,但更應着重商務及轉機旅客,配合其金融中心和國際商貿平台的發展定位。本地行政部門要把握大橋機遇,借助大橋優勢及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招攬更多國際旅客到訪澳門,加快客源多元化步伐,改善旅遊業客源結構。

        除了旅遊業,會展業的國際買家、專業觀眾,未來亦多了一個更為方便、快捷的來澳途徑,有助提升會展業國際化水平,成為會展業的助推器。以上種種不僅是構想,更應研究行政措施和宣傳推廣,官產學合作落實,把握時勢發展,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步伐。


        新聞來源:澳門日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