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觀察:AI時代的“危”與“機”
2018年09月14日
有專家表示,在人工智能(AI)時代背景下,民航飛行員將遭遇顛覆性的職業替代危機。筆者認為,危機即“危中有機”。對飛行隊伍而言,人工智能確實是勢不可當的職業替代威脅,卻也帶來大幅提升專業素養的良好契機。
未來,人作為飛行職業的主體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但飛行崗位的總人數將減少也是必然趨勢。隨著航空器設計制造智能化的深入,飛行崗位數減半也許將很快變為現實。只有具備職業素養同時保持終身學習的人,才能跨過産業升級的門檻,成為未來留在飛機駕駛艙裏的“那個人”。
航空公司的飛行崗位是技術門檻很高的工種。從稀缺性來說,飛行專業人才尤其是成熟的航線執照飛行員,在哪裏都是寶貴的資源。但真正寶貴的不是個人,而是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執飛經驗,並且能夠依據規章的授權完成飛行任務,始終保障航班安全。只有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能勝任未來的飛行崗位。
“機器講算法,人類講心法”。人在職業成長方面,就知識積累和應用速度來說,一定贏不了機器。然而,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歸納關聯本領卻是機器無法比擬的。飛行員的黃金能力就是高度敏銳的飛行意識。這種意識是通過大量的學習與練習,抽象發散後積累總結、融會貫通,最終實現內化的專業意識。所以,樹立良好的飛行意識是一個職業飛行員水平提升的目標與路徑。這就需要飛行員努力保持有目標的學習,既要學習各類手冊裏的專業知識與法規規章所涉及的知識,也要在學習中運用適當的聯想分析,理解參悟各知識點,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精華,並將其消化總結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提煉其中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職業意識。想要成為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高手”,除了反複練習,別無他法。飛行員要通過反複模仿、實踐,最終形成各個肌肉的記憶,使之可以娴熟快速地聯動反應。意識與操作緊密結合,知識與技能互為影響,熟能生巧。
人工智能雖然帶來了挑戰,但是也帶來了意識革新的機遇。能夠保持學習的人,注定可以駕馭人工智能,讓它成為自己的好幫手,協助完成之前無法完成的任務。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飛行員的工作不再是重複操縱、導航、通信等操作,而是在駕駛艙內監控人工智能設備並發送指令,保障航班安全運行。(《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段煉)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