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飛行職業思維

2018年07月10日

近年來科技創新的熱門概念不斷的走入我們的視野,P2P、大數據、區塊鏈,當然還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簡稱AI)到底離我們飛行職業有多遠?我們可以回顧下面幾則報道:

2016年3月15日,谷歌的阿爾法狗AlphaGo以4:1的戰績戰勝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2017年5月29日,AlphaGo又戰勝了當今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

2005年谷歌的無人駕駛項目正式組隊,2012年4月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賽道上戰勝人類頂尖的賽車專業選手,2017年10月,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正式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獲批上路實測及應用。

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臺雇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這裏只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瑞銀在裁員路上也沒有落後,這是8年前瑞銀集團的交易大廳:

現在的交易大廳卻成了這個樣子:

高盛、瑞銀的交易員被替代的經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個縮影,人工智能不僅僅是贏得幾場比賽,打敗幾個人類高手,他在各職業領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影響著人類的職業生涯!

2017年10月我國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民航飛行專業人才産出暴增的十年,每年新增飛行執照持有人2800-3400人。如果說過去我們預測到了未來飛行崗位飽和的存在,後起的飛行新秀必然會帶來職業競爭,到了今天,在人工智能腳步的逼近下,就不僅僅是專業人群內部競爭的態勢了,作為技術密集型産業的航空業,變革與更新自然走在前列,人工智能帶來的是全行業職業洗牌與替代的危機!

怎麽破?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我們將遭遇的是顛覆性的職業替代危機,但中國古語有雲,“危機,危中有機也!”于整個專業的飛行隊伍而言,AI確實是一個勢不可擋的職業替代威脅,但對于個人,卻是大幅提升專業素養和改變自我認知的良好契機。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浪潮席卷之前,束手待斃絕對不是我們作為人類的處事風格,想要有所應對,我們就必須搞清楚以下三個問題:

一、在未來,人,作為飛行職業的主體,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答案很明顯,有必要!未來公共航空運輸行業只要還存在,那麽人作為航空器上的操作者,必然還會長期存在。原因比較簡單直接,因為公共航空承載的旅客是人類。作為同是人類,除了懂得理性的認知以外,更多時候會根據感性認識來判斷接受度。這裏不展開論證,只要給出一個場景就能有答案--擺在您面前的兩架飛機,一架是完全無人駕駛的人工智能飛機,甚至都沒有累贅的駕駛艙(那是人類操作才需要的設計的),出廠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記錄;另一架是常規配有飛行員的飛機,機長同樣也是擁有非常良好安全記錄的飛行員;如果有選擇的話,您是願意選擇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一臺極小概率犯錯的機器呢?還是選擇交給和您同乘一架飛機的資深專業機長?我想,這個命題和無人駕駛汽車的使用場景截然不同,畢竟,AI完成決斷操作時無法考慮人的感受與體驗,旅客對于無法和自己一起感受危機的機器是不能接受的。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叠代,未來AI是否會擁有自主意識,這個命題太泛,就不在本文討論了。

我們承認,相比完全自動化少犯錯的機器,人會有更大概率犯錯,但也不是沒有優勢。機器講的是算法,一切的算法都是由負責設計制造的人輸入或者更新的。即便再完美的算法都會存在漏洞與邏輯謬誤bug,當一切完全由機器主導控制時,一旦一個bug生效,有可能所有的機器就會朝著完全錯誤的方向行駛,導致不可逆轉的危險。更不用提機器一旦某個漏洞被黑客攻破為其所控,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當機器失效故障或者常規邏輯混亂時,再好的人工智能也無法超越自己的常規算法而産生一種全新方案控制住大局。而在此亂局下接替控制的如果是人類,作為訓練有素的飛行人員會依據專業訓練獲得的知識技能以及只有人類才具備的關聯預判能力,良好的處置特殊險情。正如哈德遜河上的奇迹中的薩倫伯格機長,以及近期四川航空風擋玻璃飛脫成功落地的劉傳健機長。兩起事件都是在極小概率下遇到了極其嚴重的威脅挑戰,作為人類,身體和心理的確會因環境突變而受到影響,處置和判斷能力會有所下降,而機器不會;但也同樣是作為人類,才可能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做出第一時間合適的處置和決斷,最終挽救了兩個航班上的所有人!按照機器的邏輯,一切的處置都源于曾經發生過的特情所對應的程序,一旦情況有所疊加或者變化,基本就束手無策了,尤其是當核心計算機部位遭到外力破壞時,整個飛機就將失控,後果不堪設想。川航風擋飛脫事件中,自動駕駛的整個操作面板都損壞嚴重變形,如果沒有機長的接管手工飛,機器再精密也已經失去了對飛機的操控,事故不可避免。

因此可以推斷,人,作為飛行職業的主將會在一個時期內仍然會始終存在。那麽,這就引發出第二個問題

二、什麽樣的人才能在AI時代勝任飛行職業?

盡管飛行員作為一個人類的職業崗位,在一個時期內不會徹底消亡,但該崗位的總人數將會大幅下降。就目前主流公共航空運輸而言,兩人制機組是常規配置也是最低配置,未來隨著航空器設計制造智能化的提升,這樣的人員配置極有可能縮減到一架載人的航空器一個飛行員即可。換言之,現在的飛行崗位數減半將會很快變為現實。那麽,到底什麽人會是飛機駕駛艙裏最後保留的這個人呢?

繼續來做選擇題,極端一些的例子,這次是飛機制造商或者航空公司人力總監的選擇--放在您面前應聘的兩個持有執照的飛行員,一個是從事飛行有一定年限經曆,一切判斷都憑經驗,飛行風格隨意潇灑,知識體系多年不變不更新的“老飛”;另一個是初出茅廬,沒飛兩年但始終依據法規飛行,時刻在學習保持與最新技術知識同步更新的“小白”;只留一個,會是誰?

我們航空器標准飛行機組人數配置,曆年來都是隨著航空工業科技進步而持續減少的。資深一些的飛行人員應該都知道,老式的蘇制飛機駕駛艙崗位最低配置為5人,兩個飛機駕駛員,領航員、通訊員、機械員各1人,缺一不可。而現代主流民航機上飛行機組標准配置都是兩人,領航、通訊、機械員這三個工種已經基本消亡。此期間有不少始終保持學習更新的領通機人員,在完成個人的知識技能的升級轉型後,成功的獲得飛行專業執照,搭上了時代大車得以繼續飛行職業生涯。同樣的,在這一波的科技更新叠代的浪潮中,只有那些最具備職業素養同時保持終生學習成長的人,才能成為行業中的精英,跨過産業升級的門檻,成為未來留在飛機駕駛艙裏的“那個人”。所以,這一輪面試,嚴謹好學的“小白”勝出!據此可以預期的還有,由于技能門檻的進一步提高,未來的飛行崗位將會有更加優渥的薪酬待遇,實現真正意義的“剩者”通吃!引出了今天我們的第三個問題

三、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如何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作為一名飛行員,是否能在這一波即將到來的巨浪中留下乃至崛起,或許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更新構建我們的飛行職業思維。

1、我是誰?--職業認知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曾執教國家隊的主帥米盧的名言。就人類而言,把一件事情做好,首要的是正確的認知,也就是對所要從事任務的態度,翻譯成我們行業內的主流語言,就是良好的飛行作風。

縱觀全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航空公司的飛行崗位都是技術門檻很高的一個工種,從稀缺性來說,飛行專業人才,尤其是成熟的航線執照飛行員,放在哪裏都是寶貴的資源。但我們需要明確的知道,真正寶貴的不是個人,而是我們掌握的知識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航線經驗,並且能夠依據法規及公司規章的授權完成飛行任務,始終保證航班的安全在一個可接受的狀態。也就是說,只有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才能勝任飛行崗位,你如果具備,你就是寶貴的稀缺人才,如果不具備或者欠缺,那不論你當下如何,未來一定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洗牌出局。不可否認,在當下中國快速發展的民航市場背景下,飛行專業人才缺口巨大,不是每一個飛行員都能真正符合這種能力要求,甚至有部分人員仍舊抱有“混年頭吃老本”的思維,待在舒適區不思進取。在目前這個專業人才短缺的特定時期,這種思維尚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一但大潮到來,混世的幻想將首先被粉碎,化為泡沫隨波逐流;浪頭退去時,站下來的才是真正的職業選手!

正確的認知才能導出一種正向的態度,飛行,就是一個講規則和知識的崗位,恪守這樣的職業信條並時刻履行之,方能算得上職業飛行員。

2、做什麽?--職業意識

“機器講算法,人類講心法。”是“邏輯思維”主持人羅振宇對于AI與人類對比的結論。我們人類在職業成長方面,就知識積累和應用速度來說,一定是跑不過機器的,現在不行,未來更加不行!即便是人類最聰明的大腦,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終歸逃不脫“艾賓浩斯曲線”的生理客觀限制,即遺忘的速度始終追隨記憶的進度。然而,人類抽象思維的能力,歸納關聯的本事,卻是機器無法達到,算法也不好模仿的。

飛行員的黃金能力,就是高度敏銳的飛行意識,這種意識通過是大量的知識學習與技能的刻意練習,抽象發散後又積累總結、融會貫通,最終內化為一種自身特有的專業意識。成為一個業界高手,養成專家級別的飛行意識,是一個職業飛行員提升自我的目標與路徑。這就需要我們努力保持有目標的學習,既要浏覽覆蓋各類手冊裏的專業知識與法規規章所涉及的知識面,也要在學習中運用適當的聯想分析方法理解參悟各個知識點,從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知識精華,把知識的精華消化總結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提純出其中的智慧,形成我們自己的職業意識。

3、怎麽做?--職業能力

我們有了正向的職業定位態度,具備了一定的飛行職業意識,就已經是一個優秀的職業飛行員了嗎?其實,還缺一個充分條件--能力匹配。

如何達到一個飛行高手的能力,除了反複的刻意練習,目前看貌似別無更加有效的捷徑。學習二字我們常挂嘴邊,實際上這是兩個方面的功夫。學,就是識別,解讀,理解,更多是新知從外界各種載體進入大腦形成自己意識的一個過程。習,即練習,英文是practice,也翻譯為實踐。就是通過對一個行為或者技能反複的進行模仿、實踐最終形成各個肌肉的記憶,使之可以娴熟快速的操作。職業能力的提升,就必須從學和習兩方面同時下手,並相輔相成的進行反複的有目標有反饋的刻意練習。意識與操作緊密結合,知識與技能互為影響,熟能生巧,正如《賣油翁》中的那個老者,能把油穿過銅錢眼倒入葫蘆中而銅錢不濕,別人驚歎于他的技藝,他只淡定的說“無他,唯手熟爾。”

實際上,人工智能雖然帶來了職業替代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我們意識革新的機遇。能夠保持學習成長的習慣的人,一定可以理解其算法,注定可以駕馭AI,讓AI成為我們的好幫手而不是競爭對手,幫助我們完成原先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飛行員的工作不再是一直負責操縱導航通訊這般的日常,而是坐在駕駛艙監控AI,依然在雲上安靜的守望人們的安全。(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段煉)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