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航線嘗鮮基礎經濟艙 航空市場細分趨勢加強
2018年05月25日
據德國媒體The Local報道,漢莎集團計劃今年夏季在跨大西洋航線上推出新的“精簡經濟艙”機票(Economy Light),以提供部分更為廉價的機票。
“精簡經濟艙”類似于基礎經濟艙(Basic Economy),是全服務航空公司為了吸引乘客在經濟艙上開發的細分産品,一般而言,它們的價格低于一般的經濟艙,但附帶的福利會更少,乘客可能無法享用餐食,也可能無法托運行李。
事實上,基礎經濟艙在外航已經不是新鮮事,尤其是美國國內、歐洲洲內都是很主流的配置。不過,在洲際航線上,基礎經濟艙還不太常見。
今年情況則發生了一些變化。早些時候,美國航空宣布,將在去歐洲的特定航班上增加基礎經濟艙選項,而達美航空則已經在跨大西洋航線上開始向部分旅客加收行李托運費。種種迹象表明,基礎經濟艙正試圖切入遠程洲際航線。
基礎經濟艙蔚然成風
5月22日,漢莎集團宣布,從今年夏季開始,漢莎航空及其子公司瑞士國際航空、布魯塞爾航空和奧地利航空運營的航班將提供“精簡經濟艙”這一新的廉價機票産品。
據了解,“精簡經濟艙”將包含手提行李和機上餐食,但不包含免費托運行李或優先選座,其票價將會低于此前的經濟艙票價。
無獨有偶,從 2018 年 4 月份起,美國航空(含英國航空、伊比利亞航空、以及芬蘭航空)也將在跨大西洋航線上啓用“基礎經濟艙”。
據悉,“基礎經濟艙”乘客在購票後無法升艙、不能改簽當日其他航班,且只能夠攜帶一件隨身行李,超出部分會被收取托運費用。
事實上,全服務航司推出基礎經濟艙已不是新聞。達美航空最早推出基礎經濟艙,美國聯合航空、美國航空分別在2016年、2017年加入。歐洲大陸上,英國航空、法國航空,包括漢莎航空也有類似的服務。
基礎經濟艙的核心理念是保證乘客在飛機上的座位。《中國民航報》特約撰稿人聶立曾發文總結,它只為旅客保留最基本或最核心的産品要素,即艙內産品服務,預訂過程中提供的、機場內的以及售後的部分産品服務基本都被取消或削弱。
座位方面,基礎經濟艙的旅客一般不能提前選座,只能去機場辦理值機手續,並獲得系統自動安排的座位,而且不允許升艙,不允許退改簽;在行李的限制方面,基礎經濟艙一般不允許免費托運行李,如托運需要付費。
另外,在機上服務方面,目前一般不會限制基本經濟艙的旅客,他們能和其他經濟艙旅客一樣享受機上餐飲和娛樂設施,當然也有個別例外。
需要指出的是,航司在提供低價選擇之後,往往也會提升普通經濟艙的價格。以美聯航為例,基礎經濟艙推出後,普通經濟艙上漲約15~25美元。
不過,此前基礎經濟艙只出現在國內及洲內的航線上,現在全服務航空公司則慢慢將其目光放在了遠程洲際航線中。
2017年10月開始,漢莎便在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飛北美地區航班上進行廉價機票試驗,達美航空也在去年部分跨大西洋航班收取托運行李費,其首席執行官艾德·巴斯蒂安還表示,將在2018年將基礎經濟艙擴展到國際航班。
今年年初,美國航空也表示,搭乘特定航班去歐洲的旅客將迎來“基礎經濟艙”選項。不過,跨大西洋基礎經濟艙的限制,與美航境內的短途航班略有不同,例如對行李架的使用更為寬松。
細分趨勢加強
根據德媒的報道,漢莎推出廉價機票之舉,是其對威茲航空、挪威航空等同樣運營跨大西洋航線的低成本航司同類産品的回應。
對于全服務航司推出的基礎經濟艙服務,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表示,主要是為了與低成本航司競爭,後者的票價相對便宜,分流了很多全服務航司的乘客,傳統航司的應對措施一方面是成立低成本航司的子公司,另一方面就是豐富自身的産品。
近年來,低成本航司在歐洲大陸發展迅速,從歐洲始發的所有航線上,市場占有率都有提升,其中,歐洲至亞太航線為1%,歐洲至非洲為1.7%,歐洲至拉丁美洲為3.4%,而在北大西洋航線上,低成本航司的市占率已經達到8%。
從客座率角度衡量,推出基礎經濟艙也有利于抓住價格敏感的乘客,把剩余座位盡量填滿。林智傑表示,對于航空公司而言,單個座位的邊際成本很低,即便票價低幾十美元,賣出去了在財務上都是有收益的。
目前為止,各大航空公司對基礎經濟艙的效益都很滿意。漢莎在推出試點航線後表示,“這一決定受到了高度歡迎。”美聯航方面則表示,大約 30%的消費者會買基礎經濟艙的票,設置基礎經濟艙及定價改變將在 3 年內給它帶來 10 億美金的增量收入。
同樣需要指出,基礎經濟艙不僅自身能夠為航司帶來額外收益,其導致的普通經濟艙票價變化更是增量收入的重要部分。聶立在文章中指出,要應對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挑戰,僅僅依賴基礎經濟艙難以取得持續性成功,它更多是提升普通經濟艙銷售能力和增加收入的營銷策略。
民航資深研究學者李曉津則認為,還應該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理解這種現象。“航空運輸是一項公衆事業,也越來越成熟,成熟産業的表現之一便是産品細分化,既有高端需求,也有基本需求,所以全服務航司推出了這種類似于廉航的服務。”
在這種趨勢下,全服務航空與低成本航空某種程度上越走越近。事實上,低成本航司的服務內容也有所擴展,尤其是在一些高品質的熱門航線上,低成本航司也會推出類似于高端商務艙的增值服務。
在中國國內運行的全服務航空公司,盡管未推出“基本款服務”,但是也已經在經濟艙嘗試滿足更多細分市場的需求,例如南方航空將經濟艙分為普通經濟艙,以及服務更為全面的“明珠經濟艙”。
另外,在部分兩小時以內的航班上,航司也有嘗試簡化服務標准,例如不提供餐飲,不提供退改簽服務等。與歐美等成熟市場的全服務航司相比,國內航司的産品類型還不甚豐富,但差異化的服務正在成為共識。
李曉津認為,這與航空市場的發展成熟度有關,從長期來看,機票産品的細分、多元是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乘機次數僅為0.4次,而美國則達到2.9次,在機票價格方面,我國的全服務航司能打到3折,而美國最低能打到1折。
事實上,歐美的全服務航司在提供經濟艙“基本款”的同時,也在將它們的商務艙進行升級。從這個角度而言,航空業的整體趨勢一致,都是把單一的經濟艙産品細分,使它能夠覆蓋高端、終端、基礎等需求不同的乘客。
新聞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