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通航市場前景廣闊

2018年03月07日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5年,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新建民航機場46個。 可以說,在砥砺奮進的5年裏,機場建設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地政府積極建設機場,那麽,民航對地方經濟發展有怎樣的作用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導秦榮生認為,民航首先能給地方帶來客流,無論是旅遊度假人群,還是商務人士。並且民航帶來的是相對比較高端的群體,能在當地消費。民航發展以後,當地的餐飲住宿、旅遊業也都能隨之發展。

其次,民航能改善地方營商環境。通過其他交通方式需要花費幾十個小時的路程,或許坐飛機一兩個小時就到了。所以,雖然現在一些地市的中小機場每天只有幾個航班,本身可能是虧損的,但政府出于綜合收益考慮,仍然要修建機場。有了機場,對招商引資,對相關産業的帶動,都有很大的好處。民航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很多地方政府是看得很清楚的,民航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在看到民航大力發展的同時,秦榮生委員認為,我國通用航空發展還很落後。公務飛機、私人飛機還很少,我國目前的通用航空器數量只相當于美國1927年的水平--2000架。這也跟空域資源受限有關,如果空域開放了,通航市場會很大。此外,現在大都只是將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作,但它還有很多與娛樂相關的發展前景,例如跳傘、純粹為了樂趣的飛機駕駛等,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中等收入者都可能有這個消費需求和能力。

作為航空公司白金卡會員,秦榮生委員對民航服務有著豐富的體驗。他認為中國民航的硬件設施——例如機場--在全世界都已經算很好的了,機上服務也不錯,並且現在航班准點率比以前高了,或許跟出現高鐵這個競爭對手也有關系。他說:“1000公裏以內的行程,如果航班延誤多,我就不選擇飛機出行了。”

他建議,如果出現了延誤,航空公司必須准確及時地把真實信息通知到旅客,讓他們有預期。

他表示,旅客也會考慮是什麽原因造成了延誤,客觀原因比如打雷下雪,怪不了誰,但如果是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沒有及時解釋,沒有及時采取相關的安撫措施,旅客當然會生氣。而無論航空公司有什麽樣的過錯,作為旅客,打砸機場設施這種行為都不可取,可以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投訴。這跟旅客本身是否具備遵紀守法的素質有關,是全社會的道德問題,也是文明程度的問題。未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文明程度也會不斷提高。“現在跟10年前比已經大不一樣了,再過10年肯定會更好”。(《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陳軒棋)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