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驅動:“未來機場”的“生意經”
2014年09月29日
“科技將成為‘未來機場’的關鍵驅動因素。”航空無線電通信公司(ARINC)的航空與地面系統解決方案亞太區高級總監傑夫·阿米裏這樣斷言。
隨著全球航空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對機場而言,這意味著需要不斷地直面擁堵困境,解決好安全問題,應對加劇的競爭壓力,同時還須保持機場業務盈利。
為應對以上挑戰,近年來全球各地區機場一直在嘗試提高運營水平,這不僅局限於更有效率地運送大量旅客,而且需要滿足旅客的需求。如今的旅客更加見多識廣、更富旅行經驗、更精於世故,因而要求更多。
IT助力機場轉型
機場為了保持業務健康發展,就需要超越傳統的航空收入來源並構建新的收益來源點。機場需要投資相關新技術的研發,這有利於加速向“未來機場”轉型。例如,在全球範圍內,科技找到了通向更高級、更具未來感機場的新路徑,它包含空中員工和地面員工之間、空中旅客和親人之間有效且可靠的溝通方式,追蹤旅客,借助可靠的Wi-Fi連接實現的無縫移動,以及提供更為高級的分析方案。
基於旅客旅程視角,機場將持續地探尋支持無縫旅行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例如,近場通信(NFC)和智能卡使機場外值機成為可能。由於旅客需要更個性化的服務,智能手機使機場和客艙服務的支付成為可能,這提高了旅客的滿意度。此外,隨著智能手機性能和使用率的提高,以及移動解決方案的普及,紙質登機牌將成為歷史,因為相關的信息已經內嵌於旅客的智能手機中並儲存於智能卡中。這使旅客不再需要排隊,在提高機場運營效率的同時,也為旅客提供了便利。
由於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其他諸如路徑查找等基於位置服務軟件的持續改進,加上與洞察和分析技術相結合,機場傳統的分頁和公共廣播系統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旅客追蹤系統,它能向旅客的智能手機發送諸如登機截止時間和登機地點等信息。根據旅客所處的位置,IT技術能幫助旅客找到通往登機口的最近路徑。同樣,這些軟件能幫助旅客判斷是否能及時趕上航班,從而有助於他們作出一系列相關決定,這也將減少因為旅客無法及時登機而導致的航班延誤現象。
非航空收入驅動強勁
盡管航線增加與機場存在共生關系,後者仍需要尋找除航空收入外的新財源。機場持續投資於航空城,推動其發展,使其在機場周邊形成創收的經濟源頭。這包括出租辦公空間,興建購物中心、零售店鋪、酒店、飲食和娛樂設施、主題公園以及類似的遊樂園,其共同目標都是創造非航空產業收入。
自動登機和自動下機系統將優化值機流程,以及減少或完全消除排隊和擁擠現象。這為機場和新租戶、航空公司和其他商業實體等合作夥伴創造了新的機遇。由於有了自動登機和自動下機系統,旅客將在值機或登機隊伍中花費更少時間,從而有更多閑暇時間用於購物或者在航空城內的其他地方閑逛。
機場同樣能受益於行李自動卸載系統。行李自動卸載系統能實現與旅客的人機交互,它能計算行李重量,並允許旅客通過信用卡或移動手機等支付工具為超重的行李付費。
得益於當今相關技術的綜合應用,機場能夠減少冗員、合理配置資源,從而顯著降低成本。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名為“寶石計劃”的樟宜機場擴建規劃中,進一步提高了機場向航空城“進化”的程度。屆時,毫無疑問,“寶石計劃”所產生的收益將為新加坡經濟作出極大的貢獻。作為該地區的航空樞紐,全世界的旅客將更有理由造訪新加坡或者將其作為自己目的地的中轉站。更為重要的是,“寶石計劃”代表了旅客機場體驗的轉型方向:愉快、便捷和無縫連接。於是,未來的機場將成為我們能夠居住、工作和遊樂的場所。
除了升級硬件和IT系統外,作為降低登機櫃臺前堵塞程度的手段,機場對遠程值機與服務設施進行了持續性投資。然而,他們還可以做得更多,尤其是伴隨著機場周邊經濟的發展,許多市場實體日益升級與轉型,逐步將自己融入航空城中。
成功的關鍵因素
所有驅動“未來機場”發展的科技都有著自己的一套運行規則。然而,為減少欺詐和威脅,重中之重是平衡系統中的每一個IT功能,從硬件到軟件,從互聯網到機場當局的安檢等。同時,不能低估後臺支持與復雜制度的重要性,還有復原計劃、可靠的網絡連接和無縫的通信技術,它們共同構成連接機場的生態系統。
隨著機場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以及IT效能的逐漸體現,零售區域的面積將逐步擴大,值機區域的面積將日漸縮小。最終,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提高旅客的滿意度。“未來機場”將具備多樣化功能,人們能做很多事。那時,無論是旅客還是參觀者將肯定不會再埋怨機場有多麽無聊了。機場和航空公司將繼續對涵蓋旅客設施的“生活、工作和遊玩區域”的IT系統進行投資。例如,建設保齡球館、遊泳池、娛樂和餐飲設施,以及公園和其他消遣場所。建設它們的共同目標是:鼓勵旅客消費!總之,當旅客愈加節儉之時,大大小小的機場或者其他場所都開始正視IT所扮演的角色並立即開始進行規劃。
對於那些希望提高IT執行效率的機場,基本策略是外包某些IT功能以確保他們能專註於開展核心業務。中國的香港機場和韓國的仁川機場就是範例。同樣,小型機場也需要研發相關技術,以推動所在國家旅遊業的發展。
在助力機場向“未來機場”轉型並驅動航空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應用創新和頂尖的技術,航空無線電通信公司(ARINC)將扮演主要角色。
“未來機場”不得不建設最新的基礎設施以確保旅客在此獲得優質的旅行體驗,同時提供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服務,就如同人們在一個地方生活、工作和娛樂一樣。為向“未來機場”的方向飛躍,他們需要不斷地完善其基礎設施,研發新技術,改進業務模式。
延伸
科技創新事關“錢景”
2013年,根據Skytrax的評選,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成為全球旅客心目中最佳機場第3名。史基浦機場看重旅客能否在機場享受最舒適的服務並獲得最愉快的經歷。在宏偉壯觀的史基浦機場大樓內應用大量先進的科技設施,如電子導向網絡、自動傳送系統、綜合配套設施等先進設施。在史基浦機場候機大廳內,有舒服的沙發、超大的電視、幹凈的地毯、隨時可彈的鋼琴、安靜的嬰兒休息室、肅穆的宗教冥想室、新穎的小型圖書館、藝術氣息濃郁的國家博物館、綠草如茵的公園……機場真正成為了能生活、工作和娛樂的理想之所。為何阿姆斯特丹花重金打造一個如此美妙的史基浦機場?動力在哪兒?為何航空公司很少這麽做?
機場和航空公司的特征有相似之處。論企業性質,他們雖是企業法人,但都履行著社會公益的職責,受政府管制較多,行政化色彩濃厚;論成本結構,都是“重資產”行業,基礎設施等巨額投資構成龐大的固定資本;論盈利模式,二者都高度依賴航空客貨運輸,幾乎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可是,相對於航空公司高度依賴於機票和貨運收入,機場的盈利模式顯然更富彈性和可塑性。
就航空公司而言,囿於飛機空間和飛行時間的限制,其很難提供“超機票”的差異化產品和服務,即使達美航空、西南航空等著名航空公司在附加產品和服務上有所突破,但基本上只能局限於付費選座、行李推送和常旅客積分銷售等航空公司自身能夠控制的業務範圍。這一切都歸根於以旅客出行為目的:乘坐飛機本質上就是為了實現位移。位移只是旅行的手段,即使途中需要獲得較好的服務或者額外的尊貴感,這也只是位移的附屬服務而已,旅客的大部分消費都花在了酒店、購物和旅遊等最終項目上。航空公司很難整合這些更具盈利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因為一般航空公司缺少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
就機場而言,尤其是樞紐機場,其是天然的商機集聚之地。四面八方匯集的人流為商機創造了無限可能;候機需要較長時間等待,尤其是中轉客源,閑暇時間充裕;機場龐大的物理空間,為各種業態提供了可能。向航空公司收取各種費用只是機場的盈利來源之一,更具附加值的是其延伸服務。餐飲、零售、廣告傳媒等,都是機場的利潤增長點。因此,機場盈利模式的本質是所謂“平臺戰略”,通過打造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平臺,實現機場空間的增值,進而獲得超額租金等非航空收益。此時就不難理解,機場尤其是大型樞紐機場為何如此熱衷於科技創新了。一方面,科技創新確實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體驗,機場因此承擔公益責任;另一方面,超具體驗感的機場能夠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時科技將旅客從值機、登機、行李托運等煩冗的流程中解放出來,他們從而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徜徉於機場的各個角落。當然,他們消費的概率因此大大提高。
因此,機場需要研發相關的新技術,加速向“未來機場”轉型,因為這事關其“錢景”!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