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客艙擁擠或將成歷史

2017年8月16日

1.jpg

美國航企客艙擁擠狀況或將有所改變。

維護航空乘客權利的非盈利組織飛客權利 (Flyer Rights)因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拒絕設置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標準而將其訴諸法庭。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近日作出判決,要求 FAA再次考慮設置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標準。

坐飛機的人大概都能感覺到這一點。為了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各個航空公司都在努力增加座位數量。

根據飛客權利組織提供的資料,2000年~2010年,美國的平均飛機座位尺寸從18.5英寸 (47釐米)減少到17英寸 (43.18釐米),而平均座位間距則是從35英寸 (88.9釐米)縮短到31英寸 (78.74釐米)。
今年5月,美國航空公司宣佈,在他們即將啟用的波音737Max上,經濟艙大部分的座位間距為30英寸,有三排座位的座位間距甚至縮短到了29英寸。而這個新機型的座位數為170個,比座位間距為31英寸的波音737-800多出10個。

這個變化在最近幾年裡尤其明顯。在2010年,波音777的訂單基本都是標準的9排機型,只有15%是10排的機型;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一下子提升到了70%,打破了長達10年的傳統。

不僅如此,各家航空公司都在通過促銷、超售等方式降低空座率。全球的乘客客座率從2005年的75%提高到今年的80.6%,而這意味著飛機變得更加擁擠,乘客沒辦法利用空座位來讓自己的旅途更舒適了。
沒人會喜歡越來越難坐的座位。飛客權利組織的主張並不只是乘客體驗,他們強調不斷縮小的空間可能導致安全和健康問題。他們認為,腿部空間和座椅尺寸變小,可能導致出現事故、必須疏散時,一些人不能快速撤離。

不僅如此,飛客權利還指出,航空公司的做法可能提高乘客患上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缺乏運動是深靜脈血栓的病因之一,雖然致死率很低,但患者依然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平均在 6000名乘客中會有 1個人在長途飛行後患上深靜脈血栓或者是肺栓塞。

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國家制定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標準。而FAA也不認可減少座位尺寸和縮短座位間距會帶來安全問題。他們所採用的標準是現有飛機設備是否能讓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在 90秒鐘內撤離。
在去年的一份聲明裡,他們表示,已經對那些較小的飛機座椅配置進行了測試,確保他們是安全的。除此以外,他們之前還在美國航空縮短座位間距後指出,1998年,波音測試過 28英寸和29英寸的座位間距是否能保證安全撤離,而測試很成功。

在隨後的回應中,FAA表示,他們的確會在商用客機疏散的測試和評估中調查座位間距, "我們正在仔細研讀判決,以及考慮任何對法院結果所採取的可能行動"。

需要指出的是,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判決並不能強制FAA制定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標準,FAA完全可以不做任何改變。實際上,今年美國國會就談論過制訂類似方案,但參議院在4月駁回了提案。
法院的判決書指出,如果FAA要再次拒絕制訂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標準,他們必須給出相應的合理解釋。

當然,航空公司不會樂於見到FAA作出類似的決策,畢竟這意味著利潤的減少。在最近幾年裡,全球航空的淨利潤不斷增長,從2005年每搭載一名乘客就虧1.9美元,增加到今年每多一名乘客就多賺7.7美元。(方欣)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