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航拍 安全為上
2017年2月27日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航拍機價格持續下降,價錢大眾化令航拍機使用普及化,年前興起航拍熱,以"上帝視角"呈現的世遺景觀、小城之美的相片及視頻,讓人驚艷。
但航拍機的普及同時帶來不少新問題,最關鍵的是公眾安全。操作航拍機,如同駕駛汽車,若容許無任何航拍經驗的初哥在戶外放飛航拍機,等同無車牌的駕駛者上路,道理顯而易見。故本澳去年公佈新的《澳門空中航行規章》第六十七條,規範航拍機的飛行高度及操作。卻被航拍愛好者指規範嚴苛。在公眾安全及創作自由的權衡上,應以何為重?
航拍機重量限於七公斤以內、飛行高度超過三十米要申請、聚集一百人以上的地點一百米範圍內禁飛、多個地點及建築物均列入空管範圍......乍聽比放風箏更多限制。
但放眼國際近年紛紛出台航拍機的新規管,公眾安全應放首位。外地多宗航拍機引起的安全隱憂,均值得關注,例如二○一五年,一架航拍機無聲無息降落在日本首相官邸的屋頂,後來才被無意中發現,航拍機除裝置了微型攝影機,還攜帶了一個含有核輻射物質的容器,抗議日本政府在福島核電廠事故後的核電政策;在美國,一位十八歲的青年在航拍機上裝上自動手槍,在空中遙控發射四槍,幸無人受傷。更可怕的是,全球聞風色變的"伊斯蘭國"據悉最近開發一款廉價的"轟炸機",正是利用市面輕易可購買的航拍機執行近距離"空襲"任務。
回看本澳,因航拍機肇禍的事件亦曾發生。一五年有航拍機疑失控墜落在亞馬喇前地,一輛駛經的私家車疑被擊毀擋風玻璃,航拍機更因而冒煙起火,幸無人受傷。
公眾安全以外,航拍機亦易衍生私隱問題。若放任航拍機隨處飛行,沿途無可避免會拍下大量影片,本澳樓宇密集,居民在室內的活動易被攝入鏡頭。航拍機滿天飛,家家戶戶將活在鏡頭之下,配合越來越精密的臉孔識別系統,在大數據時代,居民的私隱必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夏 耘)
新聞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