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你的負擔 未來機場要"智能"升級

2017年02月08日

乘坐飛機出行的旅客人數在不斷增長,安檢要求在不斷升級,未來想要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將會變得愈加困難。減輕旅客的出行煩惱,是機場與航空公司共同的心願。

僅僅是因為航班延誤和一些意料之外的小麻煩,就能讓旅客對一座機場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而通行順暢沒有波折,也可能給旅客留下"最佳機場"的印象。社交媒體大行其道之後,民航業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壞事傳千里所帶來的困擾。

機場技術開發商Unisys的行業應用與交通副總裁特裡·哈特曼認為,對於機場管理者來說,若想提供便利與確保安全兩者兼顧,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關鍵。

"9·11事件"發生之前,對於大部分旅客來說,在航站樓裡快速順暢地通行都不是件難事,但在恐怖事件發生之後,為了保障旅客人身安全,美國政府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頒佈了新法案。美國成立了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

航空公司因此首度要求旅客至少在航班起飛兩小時前抵達機場,而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留給機場的時間則需更多。層層加碼的安檢措施成為乘機流程高效化的阻礙,以致旅客全程都會想到非便利措施帶給自己的影響。

無論是用手翻行李,還是脫鞋、取出筆記本電腦,選擇性篩查等措施,都有一個共通點,即阻礙安檢設備的有效運行,導致旅客把乘坐飛機出行與繁瑣的安檢程序聯繫在一起。有挑戰才有機遇,應以高效和安全為重點,不斷完善安檢相關操作規程,持續降低旅客出行壓力。最終讓旅客想起乘機出行就能感覺舒適愉悅,想要重複飛行體驗。

機場如何不斷升級,做到便利性與安全性兩者可以兼顧的同時,減輕旅客負擔?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則必須要提到"智能"。在技術行業,"智能"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得到拓展。一些智能應用和視覺解決方案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裡,如今卻已出現在了一些機場裡。機場在實時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移動網絡和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而這些進步讓我們為旅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

個性化服務改變了由"9·11事件"造成的安檢新常態,讓旅客更多嘗到自助旅行的便利。在一些機場,旅客只要使用移動設備,就相當於在航站樓裡請了一位導遊。機場想要經營得更好,必須應用那些可以為旅客提供多更自由和靈活度的解決方案,諸如生物識別技術。

創建安全的唯一身份識別後,旅客不用出示登機牌、護照或身份證等文件,從辦理值機手續到登機以及邊境檢查,只需在旅程的每個環節進行面部掃描即可通關。

依靠數據分析技術以及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行業能夠追蹤旅客反復出現的行為模式,包括習慣優先使用何種設施。如此一來,當旅客再度到訪同一機場時,後者即可立即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顧客,知道他們的消費習慣,掌握購物人群的特徵分佈等信息。

未來,為了應對市場變化的挑戰,如何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機場如何保障安全必須得到我們的重視。機場要想解決預算減少和設施老化的問題,就必須改變原有商業模式,做到不僅關注不斷增長的旅客流量,還要把旅客的期望值納入經營考量。

隨著技術持續成熟和發展,旅行中人們原本司空見慣的一些常規操作終將發生改變,旅客的出行體驗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機場、航空公司和旅客儘早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越早開始行動,這一天就會越早到來。(《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特約撰稿人 董晨晨)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