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來了:出境遊爆發帶動中國航空業轉型

2016年12月13日

1.jpg

以後買出國機票時,你可能無須把出發地選在一線城市的機場了,航空公司正在一些不熱門的二線城市增加更多的直飛航線。作為結果,中國航空業正在全球航空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個行業顛覆者正在顯形。

出境遊的爆發式增長是使航空公司下定決心增加航線的主因。根據國家旅遊局資料,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入出境旅遊總人數1.94億人次。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旅遊收入貢獻平均超過13%。

不僅如此,出境遊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根據研究機構"中國出境旅遊研究所"的資料,今年前三季度有5170萬人次離開大中華地區(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增長率高達14.5%;僅有4980萬人次在大中華區域,市場份額呈現6.2%的衰減。前往港澳臺的人數呈現負增長,不再占半數之多,意味著長途出境游進一步增加,這無疑為洲際航空線路帶來了需求量的增長。

2.jpg

中國成為出境遊消費最多的國家

儘管中國遊客與日俱增,但在現有的航空格局下,國內航空公司並沒有受惠於本地巨幅增長的國際航空需求。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佈的資料,儘管2016年是航空業利潤創紀錄的一年,淨利潤預計將達356億美元;但不同地區的航空公司在市場盛宴中的分食顯然不均衡——以三大市場為例,北美的航空公司在2016年將收穫203億美元的淨利潤,而歐洲地區和亞太地區則分別為75億美元和73億美元。北美(尤其是美國)航空業成了"出境潮"的全球贏家。

3.jpg

中國出境遊人次猛增是國內航空轉型的基礎

中國的航空公司正在努力改寫這一局面。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2015年中國航空公司安排的美國-中國航班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航空公司,而目前這一差距還在擴大,中國航空公司本月安排了781班中國-美國航班,美國航空公司僅安排了596班。在一度由美國各航空公司主宰的跨太平洋航線中,中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顯而易見,不斷創新高的中國赴美遊客正是中國的航空公司開設中-美航線,從而轉向國際航空業務的主因。2016年第三季度是美國在一個季度內接待的中國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根據本地市場效應理論,在存在規模經濟的市場中,最大的需求方往往成為該市場的供給者。中國在跨太平洋航線中的崛起是中國出境遊爆法的必然結果。

4.jpg

中國的航空公司在中國-美國直飛航線的數量上已經擊敗了美國的對手

不過,市場前景並不能保證當下的盈利,對沉沒成本占比巨大的航空公司來說更是如此。根據IATA的資料,平均而言,各大航空公司每搭載一名旅客,僅能收穫7.54美元的利潤;航空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也只有為5.1%,這個盈利水準對於大多數其他行業而言都很普通,但這已經是航空業利潤創紀錄年份的回報率。

中國航空業的問題可能還要更嚴重,相比于美國同行約為85%的上座率,中國航空業國際航線上座率最高的南航也僅有78.4%,春秋和海航以78.2%和77.2%緊隨其後。如何在出境遊風口下,實現擴張線路的雄心和令人滿意的盈利中取得平衡,仍是國內航空公司向國際業務轉型、成功顛覆現有行業格局的一個瓶頸。

5.jpg

新聞來源:前瞻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