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安全意識還須巧妙引導

2016年11月18日

001.jpg

民航與旅客間產生誤會和沖突的高發環節,要數違禁品安檢了。每到節假日等運營高峰期,五花八門的違禁品在各機場安檢臺頻頻亮相,而攜帶它們的旅客有些則理直氣壯,令人哭笑不得。

為什麼多次強調違禁品不能攜帶卻仍然收效甚微,旅客攜帶違禁物品的行為禁而不止?簡單地歸咎於我國旅客飛行安全意識不強,是於事無補的。筆者認為,想要培養旅客的安全意識,還須在引導方面多想辦法。

首先,要提示明確,給旅客一本"透明賬"。旅客選擇乘機出行,是比較在意時間成本的,誰也不願意在安檢臺前自找麻煩。安檢通不過,多數情況下是因為旅客對哪些物品不能帶上飛機不那麼確定,於是就心存僥幸企圖蒙混過關。如果標准是一本"糊塗賬",那麼執行效果勢必不會好到哪裏去。新加坡民航局采用發放傳單的方式,給旅客明確的違禁物品提示,讓旅客明白攜帶哪些物品一定無法通過安檢。這樣一來,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矛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其次,應提前做好提示,敦促旅客早一點兒行動,對所帶行李作出明確的判斷。如果違禁品的宣傳冊能夠分發至酒店、賣場甚至普通住戶家裏,旅客可以在收拾行李、購買紀念品之前,就做到對禁運物品心中有數,主動將行李中的可疑物品挑出來,就能縮短安檢時間,客觀上也能減少機場安檢人員的工作量。

最後,不僅是違禁物品清單,對於旅客容易犯錯或者造成誤會的其他內容,同樣要進行廣泛的公眾宣傳。比如,對隨身攜帶物品數量和重量的規定、對乘機高危人群的提醒等,都可以在旅客出行之前給出清晰明確的提示,以幫助旅客自覺調整出行計劃。

單向的懲罰和禁止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處理不當還會招致旅客的不滿。只有旅客積極配合,安檢工作才能高效完成。因此,在細微之處多給予旅客引導,在安檢工作中也融入真情服務,想一些巧妙的辦法讓旅客接受和行動起來,對改變現狀更有意義。民航相關部門應先從信息暢通、規則透明做起,在此基礎上的禁止和懲罰也許才更有意義。(馮帆)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