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航延達百萬班次 機場尋求技術升級

2016年06月06日

航班延誤長期困擾中國民航。國家民航局5月底發布的《2015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9.15億人次,同比增長10%。不正常航班數量達到100萬班次,航班正常率從2006年的81.48%下滑到去年的68.33%,延誤率超過三成。

航延頻發令旅客怨聲載道。根據《公報》,當年民航系統共受理航空消費者投訴3418件,同比增長78%,多數投訴內容和航班延誤有關。《公報》同時顯示:2015年100萬次不正常航班中,因空管原因導致的占30.7%,因天氣原因導致的占29.5%。

緩解航延涉及多方,並無捷徑可循。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對財新記者表示:進行空域體制改革是治理航延重中之重,但體制改革複雜卻漫長,做不到立竿見影。而通過技術升級提升機場起降能力和效率則是短期內較可行的方法。

國家民航局5月25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未來三大改革目標,即提升樞紐機場集散功能、提升運行信息監控能力和擴大民航可用空域資源。根據《意見》推進全國流量管理系統、飛行計劃集中處理系統、監視信息集中處理系統和航空器全球跟蹤監控系統等信息系統建設是改革的重點。

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目前中國民航局正與全球航空設備制造商霍尼韋爾合作,計劃在中國引入後者新開發的SmartPath精准著陸系統,以提高機場容量,減少由惡劣天氣導致的航班延誤和備降。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業務拓展總監那保羅(PaulNef)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機場仍采用基於無線電波的定位的儀表著陸系統(ILS),由於精度限制,ILS無法讓機場處理更大空中交通流量。而SmartPath系統是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定位精度不到1米,能引導多達26架飛機選擇最佳的進近路線,從而提高機場容量。

"按照我們目前商業運行中的估算,SmartPath系統在理想狀態下能提升18%的機場容量,相當於給機場增加了一條跑道。" 那保羅說。

霍尼韋爾提供的資料顯示,SmartPath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認證的衛星定位精准著陸系統。自2012年至今,已在美國、德國、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亞和韓國等6個國家進行了商業運行。

那保羅稱,霍尼韋爾正在推動SmartPath系統獲得中國民航認證資格。2015年,SmartPath系統已經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飛行演示,目前正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行為期8個月的穩定性測試,並計劃在8月或者9月進行航空公司的100次商業試飛。

所有這些試驗都結束後,霍尼韋爾將向中國民航局提交一份完整的報告。如獲民航局評估通過,SmartPath系統就能在全國進行推廣。

霍尼韋爾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目前中國已經有5個主要機場計劃使用SmartPath系統,其中包括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北京第二國際機場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采用SmartPath系統,霍尼韋爾正在與機場設計和建設單位保持接觸。

新聞來源:財新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