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 低成本航空發展時代來臨

2016年05月20日

2015年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從投資和制造業經濟增長模式向更包容、更綠色的國內消費和服務業轉型。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長6.7%,這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GDP增速創28個季度新低。在最新發布的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IMF把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至3.2%,並降低了其對多個發達和新興經濟體的預期。IMF表示,中國經濟在2016年將增長6.5%,高於其此前預測的6.3%。但IMF降低了對中國的長期預測,2021年GDP增速將為6.0%。

根據國際民航發展的普遍規律,經濟活動對航空業的影響非常明顯。然而,從近10年我國GDP增速與機場吞吐量變化及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增速趨勢觀察,經濟發展變化與民航市場發展變化有一定的聯系。自2010年以來,民航市場增速整體放緩。自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旅客吞吐量增速逐步減少。按季度觀察,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增速與GDP增速趨勢幾乎相同,近6年來呈下行的趨勢。

世界範圍內低成本航空蓬勃發展,尤其是中短程航線發展更快。近年來,市場份額趨於穩定,尤其是歐美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使地方交通運輸業和旅客出行呈現多贏發展局面。我國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遠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對我國旅客而言,享受到低成本航空服務的機會也較少。

在經濟增長放緩且波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居民的消費欲望將受到影響,亦將影響到潛在的航空旅客出行意願。低成本航空利用低廉的票價,提供最基礎的航空運輸服務(空間位移),無疑將刺激市場上潛在的需求。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和服務業轉型,對航空市場而言,未來的增長將主要源於個人消費者市場,多數旅客對價格敏感。因此,筆者認為,大力發展低成本航空,也符合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發展戰略。此外,對於旅客吞吐量增長乏力的機場而言,推動低成本航空在當地的發展將刺激當地潛在的出行需求,亦能對外地旅客起到一定的引流效應,實現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

保護環境是航空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盡管飛機燃油效率不斷提高,老舊飛機不斷被淘汰,但2015年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不斷增至7.71億噸。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對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同時發布了2020年~2050年航空減排路線圖。2016年2月,ICAO通過了關於限制飛機等航空器碳排放的建議。毫無疑問,航空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任務將日益增加。與全服務航空公司相比,低成本航空公司客座率更高,對運輸成本的要求更嚴(如飛機餐食、水配備更少)。因此,低成本航空的運營更為高效,其節能減排的意義同樣重大。(羅之瑜)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