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誤開艙門屢屢上演值得反思

2016年04月15日

3月25日,南航CZ3456航班登機完畢後,一名乘客將廁所旁的艙門打開並放出應急滑梯,導致航班延誤。目前,該乘客已被機場警方控制,正在接受進一步調查。在機場民警登機調查過程中,涉事女乘客對警方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乘坐飛機,因為等待時間太長想上廁所,誤以為旁邊的是廁所門,扳動把手後反而將旁邊的艙門打開。很明顯,這是又一起誤開艙門事件。

事實上,類似事件並非孤例。近年來,乘客將安全門當做廁所門打開的事件屢有發生。乘客以開門透氣、心生好奇、看錯按鈕等各種理由打開安全門,導致航班延誤。

誤開艙門背後的原因雖然或是好奇,或是看錯,或是誤按,但後果卻很嚴重。誤開艙門將直接導致應急滑梯被自動釋放出機艙,進而導致航班延誤。而如果延誤時間超過4個小時,航空公司就要賠償乘客。按照艙門安全要求,誤開艙門更會導致艙門重新檢修、滑梯重新折疊等,其背後的成本費用不容忽視。

由此可見,誤開艙門後果嚴重。所以,乘客應該反思,如何文明乘坐航班,如何在乘坐航班時做到遵規守紀、言行有序,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誤開艙門確實需要乘客反思並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但該事件的發生同樣也使我們感到疑惑:既然乘客可以輕松誤開艙門,那為何不對艙門加強巡查和防範呢?雖然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會在乘客上機後進行專題安全教育,但為何不針對誤開艙門進行警示教育,讓乘客明白自己懵懂之行為的嚴重後果呢?為何不在艙門按鈕處張貼"禁止隨意按動"的警示標語呢?因此,如何加強對艙門的巡查監管,如何強化警示教育,如何從源頭上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同樣值得航空公司反思。唯有科學反思,監管措施跟進跟上,類似的誤開艙門事件才不會再上演。(許朝軍)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