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預計客運需求在未來20年或將翻一番
2016年11月15日
2016年11月14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預計,2035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將達到72億人次,是2016年航空客運量(38億人次)的近兩倍。國際航協在《未來20年航空客運預期報告》中指出,客運需求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7%。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曆山大?德?朱尼亞克(AlexandredeJuniac)先生說:"人們渴望飛行。未來20年的航空旅行需求將翻一番。如果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能交換、探索、分享創新和經濟繁榮為人類帶來的惠益,整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重心東移,發展中市場將成焦點
航空客運預期報告顯示,亞太地區是推動航空需求增長的最大動力。未來20年,超半數的新增旅客將來自該地區。2029年前後,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根據飛抵、飛離該國及其國內客運量計算)。2026年,印度將取代英國,成為第三大航空市場,而印度尼西亞將取代意大利進入排名前十位市場。與此同時,發展中市場將成為驅動增長的主力。在過去10年間,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客運總量中的占比已從24%飆升至近40%,而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排名前十位的客運市場
飛抵、飛離及在區域內的O-D艙旅客行程次數(單位:百萬)
風險、挑戰和機遇
20年預期報告指出了三個增長預期。核心預期顯示客運量將激增兩倍,而客運需求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7%。如果貿易自由發展迅速,航空市場需求將是2015年水平的三倍。相反,如果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愈演愈烈,需求增長也將隨之降溫,導致客運需求年均增長率降至2.5%,而2035年的客運量預計只能達到58億人次。
德·朱尼亞克先生表示:"經濟增長是應對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持久性解決方案。然而,我們卻看到,政府豎起了貿易壁壘,而不是為其敞開方便之門。如果這一趨勢長期不變,增長將放緩,世界將更貧窮。對於航空業而言,保護主義可導致增長減緩至年平均2.5%的水平。這不僅意味著工作機會將減少,還會導致航空業在2035年的客運量僅為58億人次,而不會是預期的72億人次。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也將是廣泛而沉重的。"
無論這個預期是否成為現實,增長都對基礎設施造成了壓力,現有基礎設施在應對當前旅客需求時已顯捉襟見肘。"跑道、航站樓、安檢和行李系統、空中交通管控和其他要素都需要充實,以有效應對不斷增長的航空旅客。但光靠航空業一方力量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改變規劃需要政府、社區和航空業三方開展精誠合作。"德?朱尼亞克先生說。
與此同時,航空業還需要實現可持續增長。各大航空公司支持全球航空運輸業碳中和方案及減排計劃(CORSIA)。這一標志性協議——各國政府管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增長的首個協議——旨在於2020年前,實現碳中和增長。"航空業在管理碳足跡方面領先於其他各行各業。航空公司在遵守航空運輸業碳中和方案及減排計劃的同時,也在與業內合作夥伴及政府合作,發展技術、改善運營、提高基礎設施效率。"德?朱尼亞克先生表示。
主要預期(所有數據基於核心增長預期)
快速增長的市場
根據預測期內每年新增旅客量計算的五個增長最快速的市場
中國(客運總量13億人次,新增旅客8.17億人次)
美國(客運總量11億人次,新增旅客4.84億人次)
印度(客運總量4.42億人次,新增旅客3.22億人次)
印度尼西亞(客運總量2.42億人次,新增旅客1.35億人次)
越南(客運總量1.50億人次,新增旅客1.12億人次)
就百分比而言,10個增長最快速的市場如下:非洲:塞拉利昂、幾內亞、中非共和國、貝寧、馬裏、盧旺達、多哥、烏幹達、贊比亞和馬達加斯加。其中每個市場都有望在未來20年,實現每年超8%的增長率,即每10年翻一番。
地區增長
飛抵、飛離亞太的航線及亞太區內航線:到2035年,每年新增客運量將達到18億人次,整體市場規模達31億人次。其客運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7%,是繼中東後增幅第二大的市場。
北美地區的客運需求年均增長率達到2.8%。到2035年,該地區將承載13億名旅客,每年新增旅客達5.36億人次。
歐洲地區增幅最緩,僅為2.5%,但每年新增旅客仍可達到5.7億人次。整個市場的客運總量將達到15億人次。
拉丁美洲市場增幅將達3.8%,共計可為6.58億名旅客提供服務。與目前水平相比,該市場每年新增旅客達3.45億人次。
中東市場增幅強勁,達到5.0%。到2035年,飛抵、飛離和區域內各航線的新增旅客預計將達2.58億人次。阿聯酋、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增長勢頭強勁,分別為6.3%、4.7%、和4.1%。客運總量達到4.14億人次。
非洲增幅達5.1%。到2035年,該地區每年新增旅客達到1.92億人次,客運總量為3.03億人次。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