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的高科技系統如何提升乘客體驗?
2014年10月15日
圖:機場攝像機不斷計算不同區域的流動人數,根據預計的乘客密度決定身份查驗服務臺的開放和關閉。
眾所周知,機場正在盡全力提升乘客的出發和到達體驗。
事實上,有些機場一直在努力讓整個行業和乘客明白他們的連接程度以及他們對技術的掌握是多麽出色,這些機場的大多數管理人員會辯稱這正是人們選擇其機場的一個因素。
在某些有多個機場飛往同樣的目的地的城市或地區情況可能是這樣,比如在倫敦,共有五座機場(希思羅機場、蓋特威克機場、斯坦斯特德機場、魯頓機場和倫敦城市機場),可以飛往歐洲的各個目的地。
同樣,紐約、巴黎、米蘭、羅馬和其他許多城市的機場都飛往同樣的中短途目的地。
這些管理人員認為,假如航空公司之間試圖在價格方面實施差異化,那機場就應該用乘客體驗與其他機場區分開來。
倫敦城市機場面臨許多競爭,但因為最靠近倫敦的金融中心的獨特性,主要面向的是商務旅行者(占全部乘客的63%)。
約18個月之前,倫敦城市機場開始擔當運用互聯網技術的先鋒,他們獲得了英國戰略技術委員會的資金,在機場試點交互技術網絡。
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簡而言之,安全線路可以交互,在等待時間中連上旅行者的設備。司機們將會得知他們的客戶正在候機樓中。食雜店可以為顧客提供預購,在顧客通過完安檢時開始準備食品。如果旅行者預訂機票失敗,這一技術還能為開通了GPS服務的設備啟動自動重新預訂服務
一年半過去了,倫敦城市機場稱這項高科技計劃已經開始對候機樓和其他區域的乘客以及他們與機場交互、與外界聯系的能力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今年九月在倫敦舉辦的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大會上,倫敦城市機場的CEO Declan Collier稱這項基於機場APP的技術確保乘客獲知準確的到達和出發時間,並且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還能計算出乘客需要何時前往機場。
這項技術還能為機場內的乘客進行定位,讓機場的商家可以在他們接近時提供服務(比如食品)。
也許這項技術真正的意義在於機場的“流動管理”。
攝像機不斷計算不同區域的流動人數,根據預計的乘客密度決定身份查驗服務臺的開放和關閉。
Collier稱,考慮到要為眾多乘客提供金融服務,機場決定和彭博社合作創建世界最長的“媒體墻”,最新股市數據和新聞將會在出發地點的媒體墻上顯示。
Collier表示這對商業有幫助。這款APP能讓機場內的商家根據現有的喜好瞄準目標客戶,向在機場內走動或在大廳等候的乘客發送促銷信息。
顯然這類服務要規模化需要大量合作。
Collier稱這個系統需要足夠的“信任使各個系統之間能正常運轉”,換言之,技術供應商需要互相合作,否則對商家來說為乘客協調將會非常復雜。
被問及倫敦城市機場相對較小的規模(2013年共有7萬個航班和340萬客流量)是否適合這項技術時,Collier認為“最初階段小規模是不錯的”,不過美國達拉斯機場也開始考慮相似的系統。
這項技術需要多個攝像機來追蹤乘客,不過Collier仍表示“價格不高”。
赫爾辛斯和法蘭克福等其他歐洲機場也在嘗試相似的系統。赫爾辛斯機場擁有一個客流管理平臺,使用的是熱圖樣式的系統。
法蘭克福機場服務大量長途乘客以及歐洲乘客,該機場擔心這一高科技系統“令人害怕”的方面,即在機場追蹤並瞄準乘客。
因此,這項連接程度極高的機場項目的商業作用需要經過乘客類型的大量分析,要看他們是否接受與機場的交互。
法蘭克福機場的零售和房地產業務負責人Erwin Hoffmann稱,德國的乘客會困擾於機場的移動APP的“過度商業化”。
不過研究發現,中國旅行者非常熱衷兌換優惠券。(Zoe編譯)
新聞來源:環球旅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