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 十年
——基建•十年
2014年2月13日
筆者:萬蘭
基建一直以來都是關係到民生的重大活動,是促進社會生產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手段。它為經濟發展的各部門新增固定資產和生產能力,對調整原有經濟結構,合理分佈生產力,加速生產發展速度,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基建工程建設週期長,耗費人力、物力、資金較高。因此,合理確定建設規模,選擇投資方向,講求效果,是基建籌畫準備中被重點考慮的問題。機場基建以其投入量巨大、回報率高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政府和機構所重視。隨著現代航空業的發展,不同規模、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機場如雨後春筍的態勢萌發生長。經歷了開山、填海、鋪路、造屋等多項艱巨的基建工程之後,在多方支援和眷顧下的澳門國際機場從1995年正式投入運作。
澳門國際機場於1992年3月開工修建,1995年12月8日正式投入運營。整個工程耗資約12億美元,約合96億澳門元。 澳門國際機場採用填海方式興建,占地面積192公頃,是珠三角五個機場中基礎設施規模最小的機場。從投入運營之初到客運大樓的建立,從貨運設施的建立到雷達、導航、通訊的不斷提升,澳門國際機場的基建人以沉穩的風格,扎實的腳步,坦誠的服務理念支援著澳門國際機場的每一個發展和進步。面對不同時代中不同航空公司、不同服務商、不同乘客的要求,他們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軌 跡
為適應本地經濟環境及區域競爭條件的急速變化,澳門國際機場已開展一連串的機場基建設施擴建及完善計畫。以“保證安全,保障容量”為根本,澳門國際機場在過去的十年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選循漸進的進行基建改造和發展,在航空安全、旅客舒適度、提高商業價值、增進環保、配合專業部門工作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改進,為未來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證航空安全
安全,在航空服務中永遠是占第一位的,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不僅是機場立足之本,也是航空發展的必要條件。
為了進一步提升機場的安全係數,在政府的支持與批准下,澳門國際機場在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空管局技術支援下,開展了整個澳門國際機場通訊、導航、監視 (CNS)系統更新工程項目,確保澳門的空管導航設備更能與國家民航總局及香港空管的系統接軌。
澳門國際機場從2007年開始規劃CNS系統更新及升級專案。在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空管局的協助下,對CNS項目十個子系統中八個系統進行了安裝,包括航空交通自動化系統(ATC)、自動天氣觀測系統(AWOS)、航行情報系統(NOTAM)、語音通訊系統(VCS)、甚高頻系統(VHF)、場監雷達系統(SMR)、二次雷達系統(MSSR)、儀錶著陸系統(ILS)。2012年完成了最終剩下的多普勒全向信標/測距儀系統(DVOR/DME)、燈光控制系統(Telemetry)的安裝工作。
除此之外,為了增進與航空相關設施的安全,澳門國際機場近年來陸續完成了跑道狀況評估、停機坪暴風預警系統、改善跑道指示牌設備、聯絡橋樁柱加固工程、跑道道面拉杆加固測試工程、航道疏浚工程、先進目視停泊系統等。另外新增了核輻射探測儀器增加機場的安全保衛能力。2011年開始,為了跟隨航空科技進步的步伐,澳門國際機場啟動了資訊與通信科技系統更新工程(ICT)。
提高客貨運配套設施
為客運和貨運服務,提高旅客的舒適度並提高貨運處理能力是機場主要提升的項目之一。
經過嚴密的規劃和審核,貨運大樓的擴充及一系列的客運大樓配套及改建工程陸續實施。隨著非典後客貨運輸的飛速發展,澳門國際機場在每日尖峰時段的停機位已不敷應用,為此澳門國際機場於2005年2月開展了南停機坪二期擴建工程,專案完成後擴建面積為65,000平方米,共增加5個停機位,包括停機坪道面、服務車道及停機坪配套設施等,可供停放最大機型為波音B777-300ER。
為了使使用候機室的旅客更舒適,澳門國際機場在2008年更新了客運大樓空調設備,完成了第一期洗手間改善工程和客運大樓的燈光改善工程。澳門國際機場為客戶採取了一系列有關的完善措施。飛機飲用水供應系統改善工程是引進德國LVPG飛機飲用水淨化系統清潔和消毒飛機飲用水,所採用的水淨化系統之技術是處於世界領先位置。同時,為改善客運大樓空氣環境,新增了客運大樓吸煙區,讓有吸煙習慣的旅客能夠在不妨礙他人候機空間的同時滿足自己的吸煙需求。
2004年澳門國際機場的貨運量已經超過了22萬噸,而2005年更是達到了歷史最大值22.72萬噸,這都大大超出原來設計上限的十六萬噸。為了能夠為貨運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澳門國際機場於2006年初展開了貨運站擴建工程。擴建部份面積為9,885平方米,竣工後機場總貨運處理能力提升至每年32萬噸。
此外,還設有先進的裝卸、檢測設施,解決現在貨運站超負荷的情況、貨車車位元不足及貨代在機場集裝貨物地方不足的問題;同時於閣樓為運輸物流業界專門設置了額外的辦公室空間,供其處理日常業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澳門國際機場更新了機場商務貴賓室。澳門機場有意採取一條龍的服務模式,以應對中高層旅客的需求。特別是未來會進一步拓寬商務貴賓室用地面積,增加獨有的VIP通道和房間等,以體現高品質的服務。
提高商業價值
除基建設施之擴建外,澳門國際機場亦積極改善現有設施,努力打造“城市中的機場”的概念,贏得旅客和業界的普遍認可,為提高澳門國際機場自身的商業價值創造條件。
在設施改善的過程中,澳門國際機場注重從細微之處體現人文關懷,提升“軟實力”,體現“高品質的貼心服務”。新更換了機場指示牌除原有的中、葡和英文外,增加了日文及韓文。 作為東亞機場聯盟成員之一,此舉既配合了東亞聯盟機場的共同形象,同時更能適應澳門國際機場客源日益多元化的需要,方便旅客辨識。“細緻、周到的服務”不是一句空話,澳門國際機場主動把旅客的人性化服務落到實處。例如更換機場貴賓休息室及離境大廳商務貴賓室的全部地氈;在入境層興建臨時貴賓室;新增咖啡店區域;新設客運大樓電視牆(TV Wall)。從多個環節上增加了旅客的舒適度感受,為機場的進一步發展贏得了良好的環境。
為了給非航空收入的增長拓展空間,澳門國際機場在2013年完成候機大樓商業區改善工程,希望能夠在未來為旅客提供多元服務的同時加大非航空收益的比例。
為客運大樓重新規劃擴充商業區專案在近幾年已經陸續落實到了實處。2012年澳門國際機場完成了第一期餐飲改善工程。2013年完成了免稅店改善工程。
2009年之前澳門機場候機室樓面面積為45000平方米,整體空間並不佔優勢。為了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讓利潤最大化,澳門國際機場對原來的商業用地進行了改造。從2009年開始,在機場正常運行的狀況下,澳門機場開始逐步對候機室商業區進行改造。通過對免稅零售區、餐飲區的整體微調,2011年,免稅品銷售增長了53%;廣告營業額更大幅增長了64%。由於這些非航空服務銷售量的增加,機場傭金及租金收入方面增加了約37%,因此2011的非航空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52%,而2012年的非航空收入已可占公司的總收入的約54%。非航空收入在2009年至2012年間,平均年增長達到了20%。
(待續......)
來源: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