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低成本航空的"鯰魚"效應

2016年02月23日

低成本航空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影響著我國民航業,特別是影響著傳統航空公司的戰略與決策。目前,我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有春秋航空、西部航空、中聯航、九元航空等,低成本航空運營的航線總量已達到2000多條,旅客運輸總量已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8%以上。在一部分人看到低成本航空在拉低共飛票價、搶奪旅客資源上近乎"殘酷"的表現後,十分擔憂地認為,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之間是取代與被取代的競爭關系,認為整個航空市場遭受到了低成本航空的嚴重破壞,以至於低成本航空每發展到一個地方,便在當地的傳統航空公司中引起"狼來了"式的恐慌。

在筆者看來,低成本航空既不是"狼",傳統航空也不是"羊",兩者之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影響和促進,絕非簡單的"零和博弈"關系。

第一,與傳統航空一樣,低成本航空也是滿足民航市場需求的一種商業模式。低成本航空之所以出現並且在短短數十年間發展壯大,有其必然性。當前,有數量龐大的中低收入人群正在加入到旅行市場中,他們既希望享受航空旅行的方便快捷,同時又不希望為過多不必要的服務而支付昂貴的機票費用。低成本航空之所以出現,其邏輯基礎便在於此。

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一樣,都是民航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這與觸屏手機取代按鍵手機、數碼相機取代膠卷相機完全不同,現實中幾乎不存在所有旅客只願意接受一種模式的航空服務,要麼只選擇低成本服務,要麼只選擇傳統航空的全服務。正因為兩者各有市場需求,所以傳統航空不可能"消滅"低成本航空,也無法阻止其發展;同樣地,低成本航空也沒有能力完全取代傳統航空,畢竟還有很多旅客是不願意一邊擠在伸不開腿的座椅上,一邊聽著嘈雜的商品推銷廣告進行旅行的。

第二,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是站在"食物鏈"不同端的"獵食者",它們之間存在部分的競爭,但更多的只是各食其利。市場是分層級的,在低成本航空出現之前,傳統航空占據了航空市場上從低端到高端的所有層級。

中低端航空市場是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開展競爭的主要戰場,兩者競爭激烈,各具優勢。中低端旅客對機票價格十分敏感,票價因素往往是其選擇哪家航空公司的決定性因素,在這一點上,低成本航空所提供的低價機票便具有了很大的優勢。部分中低端旅客被低成本航空的"超低折扣票""1元秒殺票"等低價政策所吸引,逐漸分流出去,形成一種難以改變的趨勢。當然,傳統航空對此也並非束手無策,一些公司正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有的在非公商務航線和邊緣時間段上大打折扣;有的利用邊際成本較低的座位出售低價票;有的主動采用全經濟艙布局,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有的則幹脆成立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形成協同作戰的格局。傳統航空的應對思路,基本上都是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票價的,在價位上與低成本航空縮小差距的同時,利用更好的服務和硬件設施設備來吸引旅客。

在中高端航空市場上,低成本航空的存在感和參與感則沒有那麼強了。以公商務旅客為代表的中高端旅客,由於長期享受著傳統航空無微不至的"全服務",一般不會因為票價因素而改選低成本航空的。筆者了解到,一些曾經表示要身體力行支持低成本航空發展的公商務旅客,在初次嘗試乘坐低成本航空的航班後,絕大部分仍然回歸到了傳統航空公司中。究其原因,是公商務旅客的乘機習慣和服務需求與低成本航空的理念不相匹配。從客源結構上看,目前航空市場上,中高端旅客仍然牢牢掌握在傳統航空公司手中。

第三,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最大的競爭,不在航空市場上,而在航空資源上。眾所周知,航班運營所需的航權、時刻、機場設施等航空資源,都是稀缺資源,我國前15大機場的時刻和基礎設施資源目前都已處於嚴重飽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航空公司要想飛起來,就必須占有航空資源;航空公司要想實現盈利,就必須占有好的航空資源。而航空資源一旦被某家航空公司所占有,遵從"祖父法則"或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這些資源將被長期固定地掌握在該航空公司手中。因此,當低成本航空快速發展時,必然使傳統航空獲得的航空資源份額縮小。

目前,民航局和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扶持低成本航空的發展,包括在航空資源上給予低成本航空特殊的傾斜和照顧,這對傳統航空來說,構成了真正的競爭壓力。相反,如果傳統航空想要阻礙低成本航空在其勢力範圍內的快速滲透,也將著眼於航空資源這個關鍵點,提前布局搶占當地的航空資源。

第四,低成本航空不僅與傳統航空形成競爭,同時也能促進傳統航空發展。事實上,如果傳統航空定位准確,低成本航空不僅不會對傳統航空產生同質化的競爭,還可為促進傳統航空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低成本航空的優勢在於票價低廉,它可以通過低票價吸引大量的中低端旅客乘機,特別是吸引那些之前沒有乘坐過飛機的旅客,這將有助於民航業培養旅客乘坐飛機的消費習慣,擴大民航旅客的群眾規模。近年來,春秋航空利用"低價優勢"快速刺激了一些航線的旅客增量。以上海—石家莊航線為例,2006年,上海至石家莊航線每天的旅客量約為500人次,春秋開通該航線僅一年後,其每天旅客量約為2400人次,增長了4.8倍。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上海—廈門、上海—沈陽等眾多航線上。

在一些旅客體驗到民航的方便快捷之後,很可能喜歡上坐飛機這種出行方式,並逐漸養成穩定的乘機旅行習慣。此後,隨著旅客收入的不斷增加,提升乘機體驗將成為部分中低端旅客的強烈需求,由此必然發生市場結構的"梯度轉移",即其中部分中低端旅客將選擇過渡到中高端群體中,或是期望在行程中擁有更加舒適的乘機環境,或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此一來,市場對傳統航空的需求量也必將隨之不斷增加。

此外,通過低成本航空這條"鯰魚"的攪動,還幫助傳統航空公司增強了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主動降本增效,加強創新,更加注重於提供特色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實現傳統航空的轉型和升級。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