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機場的大魅力:19載扶搖直上著華章

2014年12月18日

14121704562089.jpg

民航資源網2014年12月17日消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內唯一的機場,澳門機場是珠江三角洲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樑,機場的跑道建於填海地段之上,控制塔位於原來的"一粒米"之上。它的設計客運量為每年600萬乘客。作為單一跑道的機場,城市人口僅57萬人,城市面積28平方公里,2013年旅客輸送量為503萬,總收入達到41億澳門幣。

作為珠三角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樑,澳門航空業(或澳門機場)在澳門回歸前後,經歷了怎樣發展環境的變化?

澳門北接祖國大陸,東臨香港,西望海南。在1995年前,澳門的對外交通只有陸路和水路。隨著澳門一步一步地邁向現代化,澳門該有的都有了,只是缺少一對飛天的翅膀。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澳門的潛質,所殫精竭慮的是如何使澳門在1999年回歸後,能夠繼續保持它國際城市的特色,繼續成為中國通往世界的一道門?為此,早在1987年3月26日中央政府與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簽署的"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已預留了澳門可修建機場的佈局。

自1995年12月8日正式投入營運以來,澳門國際機場經歷了的各項業務不斷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也不能否認的是,充滿了坎坷和各種挑戰。經歷過非典的突襲,經歷過自由行的熱烈,經歷過金融風暴的打擊,經歷過兩岸直航的挑戰,在內外環境不斷交替的變革中,澳門國際機場勇於改變,不斷調整戰略措施,在夾縫中尋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在機場啟用初期,澳門航空公司和民航業人士以"一機到底"、"間接直航"開創了海峽兩岸之間的飛行模式,緊握機遇,成功地渡過了初始發展階段。在"兩岸直航"政策之前,澳門國際機場一直擔當兩岸往來的橋樑,臺灣與澳門之間的中轉旅客量占總客運量近一半。對於當時業務主要依賴兩岸中轉客貨運輸市場的澳門民航業來說,"兩岸直航"的政策變化對澳門國際機場的客運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此龐大的客戶群的缺失將對澳門國際機場的生存產生深遠的影響。從2008年至2010年的客運量呈現下降狀態。受"兩岸直航"政策的影響,澳門國際機場在經營策略上必須進行轉移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14121705070783.jpg

圖:1995年11月8日,澳門機場通航。圖片來源:網友"情迷天地間"微博

澳門回歸之後,澳門國際機場在兩岸交流合作方面面臨什麼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自一九九五年落成啟用後,澳門國際機場一直發揮著配合地區經濟發展和促進區域融合的功能,在機場啟用初期,以"一機到底"、"間接直航"開創了海峽兩岸之間的飛行模式,緊握機遇,成功地渡過了初始發展階段。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澳門的"中轉站"角色得到鞏固,但這不是機場長遠的發展之計。對於業務主要依賴兩岸中轉客貨運輸市場的澳門民航業來說,在面對兩岸三通進程與本地內需市場規模的局限等因素的制約下,為了促進自身與本地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澳門國際機場於多年前已準確地把握澳門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的變動趨勢,作出相應的規劃,並於二零零四年在大中華地區首次引進低成本航空服務,把澳門民航業的發展重心從服務於"兩岸中轉"推進到"配合澳門當地經濟、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階段。從現時的發展形勢看,低成本航空的引進得到市場的肯定。

1、非典疫情

毫無疑問,"非典疫情"這個公共衛生上的突發事件是對澳門航空業的一個巨大的考驗。非典疫情以其廣泛性波及了澳門國際機場幾乎所有的客運航線,其中飛往北京、長三角等疫情重災區的航線,客運量巨幅跳水。在突發疫情的影響下,澳門國際機場在5月的客運量銳減了近八成。面對困境,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澳門國際機場從當年5月至7月進行了舒緩方案,調低航空公司的著陸費及辦公室租金。同時受惠於2003年下半年澳門經濟提振以及中央在經貿、自由行等政策上的扶持,澳門國際機場的客運量有顯著回升。除了緊急舒緩方案之外,澳門國際機場為應對類似危機的再次襲擊,著眼建立中期及長期目標的策略計畫。

2、地區衝突、重大自然災害

2004年12月底,一場地震,一次海嘯在一夜之間改變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前進軌跡。地震海嘯導致了當地經濟發展減緩,當地居民和目的地旅客的旅行及出境需求銳減。另外,多個國家的航空基本設施受到影響,航線執飛力度減弱。內需和外需構都無法有效拉動客運量的上升。重大自然災害對客運量的影響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災後重建和經濟復蘇都需要時間。

區域政局動盪是不可控因素之一,也對澳門國際機場的客運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0年3月12日至5月19日,泰國紅衫軍舉行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造成多起流血衝突。動盪的政局嚴重影響了相關航線的旅客流量,在資料統計中可以看出2010年3月至5月的客運量相較2009年同一時期有明顯下降。

2010年8月香港人在菲律賓遭劫持被殺事件,雖然不能完全算是恐怖襲擊,但是卻對以菲律賓為目的地的旅行者信心產生了巨大影響,客運量有所下降也在所難免。

目前澳門國際機場直飛的東南亞航線共有12條,以上的事件在不同時間影響了其中超過三成的航線運營,因此地區衝突、重大自然災害對客運量的影響不容小覷。

3、"兩岸直航"政策

早在2005年,兩岸就已經開始逐步實驗"雙向對飛"。這一方式不言而喻就是在為最終"兩岸直航"打基礎。而在當時對於澳門國際機場來說,臺灣與澳門之間的中轉旅客量占總客運量近一半,在之前的2003年還曾經超過六成。如此龐大的客戶群的缺失將對澳門國際機場的生存產生深遠的影響。

針對這樣的政策傾向,澳門國際機場從2003年開始醞釀的"低成本航空"政策產生了積極影響。在2008年12月15日"兩岸直航"正事開始之後的三年中,澳門航空的中轉旅客量雖然分別以-39%、-58%和-50%的跌幅遞增,幸而目的地旅客量連續三年以13%、2%和2.9%的升幅增加。儘管如此,"兩岸直航"的政策變化還是對全年的客運量產生了負面影響,從2008年至2010年的客運量呈現下降狀態。受"兩岸直航"政策的影響,澳門國際機場在經營策略上必須進行轉移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4、"收緊自由行"政策

2003年開放自由行政策開始,澳門國際機場受惠于內地遊客的光顧量開始激增。從2003年到2006年,抵澳旅客中有超過30%的遊客是從內地搭航班進入澳門的。而2007年5月開始廣東省首次收緊赴澳的簽證申請,這一地域性政策雖然對澳門國際機場沒有直接影響,但澳門旅遊人數總量開始收縮,當年的乘機入澳的內地旅客已經下滑至28.7%。至2008年下半年開始中央收緊澳門自由行政策,由內地經空運進入澳門的旅客量占旅客總量的比例連續三年都僅維持在兩成左右。自由行政策不僅是澳門的經濟"命脈",也是澳門國際機場的"大客戶"之一。

近年來,澳門自由行政策一直保持收緊趨勢。由於澳門地小,飽和量高,因此在未來幾年內放開自由行的趨勢甚微。而坊間一直盛傳中央將會繼續收緊自由行政策,雖然未有具體定論,但適度收緊政策仍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態勢。因此,這項政策的影響將會繼續深遠。

5、《澳門與臺灣間航空運輸協議》,提升澳門經濟發展競爭力

《澳門與臺灣間航空運輸協議》於2014年2月17日由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在澳門正式簽署,取消了於1995年1月簽訂的原《關於澳門與臺灣之間航空運輸商業協議》中對澳門來往臺北與高雄之間的運力限制,並且允許經營定期包機服務至其他臺灣航點,不再限制著澳門民航業發展和機場的生存空間,有助推動本地旅遊業走向國際化,帶動特區的整體經濟發展。

豐富澳台兩地機場的航線網路發展,促進空運市場的競爭,服務質素自然提高,價格會下滑,直接受惠予旅客和物流公司更多的選擇和便利性。客貨運容量將由原來各方每週19,400客座位和400噸貨物,按照一般國際航約,增為容量班次不限,雙方航空公司均可自行依市場需求決定飛航班次;對澳門—臺灣航線之航空公司也不會再有限制,屆時一定會吸引現時正在營運此航線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以及其他航空公司加入市場;另外新航約也將以定期航班管理的規則性包機納入,未來雙方業者於台中、花蓮、台東、馬公、金門、台南、嘉義等航點與澳門間都可申請經營規則性包機,無容量和班次上的限制。

"開放天空"已經是全球化的潮流,看似簡單的航權開放背後,體現出澳門作為國際休閒旅遊中心和推動產業多元發展的一個強勁支點,其隠性價值遠遠超過了客貨運輸本身,也超出了航空產業鏈培育和發展的範疇。臺灣與澳門有許多特殊又不可取代的連結性,這次新航約的簽定,重新密切澳門在"大三通"之前對於兩岸之間的平臺和仲介角色和關係。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也十分鼓勵澳台兩地在旅遊、文化、體育、教育以及經貿方面開展民間社團的相互交流,推進兩地的交往合作,形成"多邊"合作共贏關係。"開放天空"的確能帶動本澳旅遊業,有助經濟發展,如實際收入、就業機會等都會以乘數效應地增加,得益相輔相成。


澳門回歸之後,澳門國際機場面對挑戰,採取何種策略以應對?

澳門國際機場一直不斷調整發展方針。 2003年提出"以發展雙贏提案以重整收益與開支平衡,並務求邁向多元化發展"的目標,並制定了2003至2007的五年發展規劃;2007年更加明確的提出了"安全、效率與效益"的澳門國際機場核心價值,並為之不懈努力;在2012年開始以"統籌o兼顧"為新的企業管理方針,繼續融合"文化機場"、"綠色機場"的元素及採用"虛擬化機場"策略為新的發展策略。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澳門國際機場總結出自身的優勢,為實施"企業戰略轉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的發展又該去向何方呢?

1、戰略轉移構建大戰略策略

以控制成本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將穩健戰略向進取戰略轉移是市場對企業的要求。

沒有一種優勢可以屹立不倒,企業所需要的戰略是一種動態的,充滿可變性的戰略組合,將企業的經營中心改變,以實現企業戰略性的轉移,才能形成有效競爭力,保持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著眼全球經濟的增降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場節奏的變化。

澳門國際機場依靠臺灣旅客的比例曾經在2003年一度達到61.8%,直到2007年才下降到一半以下為46.9%。突破區域的常規化視野,謀求光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獲得收益的長線增長。

當市場或產業通常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發生變化,進而引發商業環境的變化。或者在技術變革的情況下也會誘發整個市場或產業結構產生變革,出現全新的戰略格局。企業的大戰略策略就要敏銳發現市場的變化,並從市場的變化中悟出對策,形成對市場良好的掌控能力,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

機遇,在大戰略策略中非常重要。在逆境中尋找機遇,勇於變革,甚至"破釜沉舟"是獲得生存的方式。能夠經受優勝劣汰的企業是具有大戰略策略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在順境中,能夠有勇氣和能力主動變革、爭取機遇則更為難能可貴。因為當某個戰略點來臨時,越成功的企業收到的威脅越大,對變化的適應性也就越差。

面對機遇,澳門國際機場成功的將戰略策略從原有的定位為中轉機場轉移到了點對點的目的地機場;制定鼓勵航空公司新開航線和在現有航線上增開航班;吸引更多廉價航空公司落戶澳門國際機場;採用複合多元化建立新市場,通過向不同市場提供服務分散風險,這些都是在構建大戰略策略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事情。

2、多元發展

採用複合多元化建立新市場在多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也需要在多個領域採用多種策略才能夠形成多元發展的態勢,形成多遠化的市場。

引入多家航空公司

目前澳門國際機場的大部分航空業務由澳門航空公司負擔,這樣的產業結構加大了因為澳門航空公司在經營上的主、客觀因素而引發的危險性。例如,澳門航空公司由於在撥額購置新飛機發展去持續發展航路網方面遇上了財政困難而嚴重影響到機場的運輸量和航線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引入更多航空公司的加入,不但可以分擔單一航空公司造成的風險,為開闢更多航線也提供了可能性。

多開闢航線

目前的激勵政策有利於支持現有航空公司開闢更多航線和支持新公司開闢新航線,這兩條路共同發展有利於澳門國際機場儘快走向多元盈利的目標。同時激勵政策也應該針對經濟環境和特區政府政策有變動和修改,能夠達到支持政府政策建立和擴大市場利益的雙贏。

需求多方支援

從新加坡的航空中樞發展基金和廣州的國際貨運航線財政補貼專項資金可以看出,政府支援是機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公共交通服務部門和城市門戶尋求減免稅收、財政補貼和量化寬鬆政策等是機場未來發展的良好措施。同時在處理公共關係上,機場要多舉行公關型類活動,讓政府有機會瞭解機場,推動互動交流工作的開展。

募集多種資金

機場對於維護、運營、安全等資金較高,尤其是基礎建設工程耗費更是巨大,這些都有必要需求外部資金的支持。近幾年的經濟危機造成銀行惜貸,尋求金融戰略性長遠支持具有一定的難度。澳門機場可以利用自身所處的有力的國際化融資平臺和較強的資本運營管理優勢,尋求多方面資金支援。

3、低成本航空

近幾年來,世界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民航運輸業的主要潮?之一。澳門國際機場早從2003年便開始醞釀"低成本航空"策略,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014年,澳門國際機場因不斷成功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入運營,令低成本航空市場普及率達到北亞地區最高水準,從而榮膺"2014亞太區年度最佳小型機場(年度客運量小於1500萬人次)",這是繼2004年榮獲CAPA頒發的"年度最佳機場獎"以及在2012年度憑藉良好的市場推廣策略榮獲"年度最佳機場市場發展"殊榮之後,澳門國際機場第三次榮獲該組織亞太區最佳的稱號。

低成本航空發展初期,道路並非十分順利,澳門國際機場積極展開多種方式推動低成本航空的發展。

首先是組織了低成本航空研討會,邀請了包括特區政府、學術界和業界高層等多方面人士,共同探討澳門低成本航空的發展之路,針對澳門的特點定義了低成本航空營運模式及概念,為低成本航空市場在澳門的長遠開展拓寬了空間。

其次,加強與媒體的聯繫推廣低成本航空。澳門國際機場為加強對低成本航空航線、航空公司、服務模式、安全係數等的推介和普及,多次組織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傳媒界進行緊密接觸。

另外,澳門國際機場注重加快建立航空網路的步伐,積極拓展更多新航線,積極鼓勵低成本航空的發展。先後從 2005年起不斷與有關機構及航空公司,包括澳門政府旅遊局、民航局、亞洲航空(Air Asia)、殷豐虎航(Tiger Airways)及各相關代表合作,推出及引領"興奮遊澳門起飛"的低成本消費觀念,推廣的旅遊點除了為旅遊人士熟悉的曼谷、吉隆玻、馬尼拉?克拉克及新加坡外,航線亦增加至印度、帛琉等地方為旅客提供更多的旅遊地點選擇。

引入低成本航空也得到了業界學者的認可:以澳門國際機場的規模和營運效率,非常適合發展低成本航空,只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機場的配合,低成本航空有助澳門旅遊城市的定位,吸引更多遊客來澳。

准點起飛率對於低成本航空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控制了准點率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如果一般航空公司需要在機場最少有四十五分鐘的周轉時間,那麽低成本航空的周轉時間就只有二十五分鐘。擴大低成本航空在澳門機場的發展,需要解決空域局限問題。但由於澳門國際機場受限於可控空域小,航班的起降時間受約束,因此解決空域的局限問題需要澳門國際機場和澳門政府一起共同與鄰近地區相關部門協調工作才能達成。除此之外,還需要澳門國際機場改善內部管理服務模式,提高澳門機場的運作效率,為低成本航空的高效運提供更完備的保障。

澳門國際機場在近些年大力推動低成本航空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各家航空公司、機場都在因應油價、經濟、流感等事件轉變經營理念,瞄準低成本航空市場,"瓜分"這塊本來就不大的蛋糕。因此,在未來,澳門國際機場則更應該考慮的是,當低成本航空也進入激烈競爭態勢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更好的發展方式的問題。

4、公務機發展

向高端發展,在澳門顯得越來越有必要。商務機作為完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配套設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2012年第一季,有57%?客?澳的主要目的為?假。作為旅遊目的地城市,越多人選擇澳門對於澳門航空業的發展就越有優勢。而其中公務機發展的潛在市場是蘊含在眾多旅客數位中的高端客戶。按職業統計,公營或私人機構?導及管?人員占26%、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與文員分別占11%及10%。這些人及所在企業和機構將會成為推動澳門將來公務及發展的主要力量。

5、"姊妹"機場

處理好與近鄰"姊妹"的關係

現在,機場間的競爭已經趨向白熱化。地處珠三角五大機場圈內的澳門機場要獲得發展需要調整好與周邊機場的關係。因為鄰近機場間的過度競爭會兩敗俱傷。懂得協調好與鄰近的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機場的利益、避免過度競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空間。可以在市場行銷、資源分享、資訊溝通等方面密切合作,這樣尤其可以在遭遇重大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贏得更好的生存空間,可以抱團"過冬"。

發展好與簽署"姊妹"協定機場的關係

澳門機場目前有13個姊妹機場,受各種條件限制,業務合作程度一直有限。針對國內機場對於"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的需求高,國外機場則對"長期合作"和"戰略合作"更具意向的特點,澳門國際機場應該積極籌備合作方案,明確合作細節,早日解決如何在現有的軟硬體條件下開拓更多市場和提高協作的問題。使"姊妹機場"真正成為澳門機場在未來發展中的優質夥伴。

6、虛擬化機場

在市場同質化越來越明顯的現在,標準化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如何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創造出"個性化"和"資訊化"的產品越來越重要。對於千變萬化的市場來說,企業必需警覺地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創造出品質上乘的產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何時的時間推出適合的產品,才能占儘先機。現代企業競爭方式就是通過靈活製造、快速反應、多品種與創新來贏得競爭優勢。

虛擬化機場對於澳門這種規模適中、土地發展空間有限、客貨運輸市場份額不大、運營人事財務費用較高且基地航空公司能力不穩定的機場來說具有重大意義。主要運營方式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對澳門民航業給予相關政策扶持或傾斜?體現在澳門國際機場方面有何影響?

1、低成本航空運營模式促機場轉型為目的地機場

澳門的航空業在旅遊政策的配合下,客源得到進一步拓展,使澳門國際機場逐漸由轉型為目的地機場。二零零四年從東南亞引入本澳市場的低成本航空運作模式,成功強化了澳門作為目的地機場的功能,並促進本地入境旅客多元化。除低成本航空外,機場支持發展傳統航空、開發支線航空及公務機航空等各類型的航空交通運輸服務,並加大力度拓展中長航線,逐步完善本澳對外空中交通運輸網路,為旅客以及本地經濟發展提供更豐富及多元化的航空產品,滿足不同層次市場的需求。

2、認購可贖回優先股,助澳門機場償還借貸

發行面值澳門幣19.47億元可贖回優先股,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認購了66.97%和33.03%,所有集資金額已用作償還公司自澳門國際機場建造初期為因應建設所需而作的銀行借貸。在所有股東的支持下所採取的增資減債舉措解決了機場專營公司的利息負擔,為澳門國際機場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機場專營公司在興建澳門國際機場之時及至其營運初期,由於公司資本不足,為應付建設投資的龐大資金需求,讓機場得以落成營運,遂有需要從公司股東借款以至尋求外部借貸。當中的澳門幣19.47億元銀行貸款,已透過今次發行新股集資償還。

澳門特區政府及股東們一直以來十分支持機場的發展,在這些支持以及公司管理人員的努力下,隨著經營情況日漸改善,機場專營公司的除稅、利息及折舊攤銷前盈利穩步上升,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日常營運及必要的設備更新,故自2001 年起的十年間機場專營公司已再無要求股東注資。

3、澳門旅遊政策,助機場航線發展

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將澳門定位為以休閒旅遊為中心,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國際機場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不可或缺的設施,從長遠來看,澳門要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旅遊目的地,需要建設或者與鄰近地區合作建設更具規模和更多航線網路的國際機場。

澳門特區政府搭建平臺,所有航協洽談儘量寬鬆,儘量不設條件限制,儘量擴大航點設置、航班數量。為提昇澳門旅遊業的整體吸引力和競爭力,特區政府重點開拓一些亞洲目標市場的國際直航,並創發一些具特色的國際化旅遊品牌,在鞏固主要客源市場的同時,重點提昇國際旅客的市場份額。

同時,機場專營公司積極推動國際航線的發展,包括參與旅遊局對外走訪的推廣活動,並且與澳門民航局積極溝通,在航權方面配合航線發展。吸引內外航空企業利用澳門機場營運,相信澳門民航開放政策具吸引力,只待航空企業選擇適合的時間點,開啟商業營運。

4、開放澳門機場專營權,提高競爭力

隨澳門國際機場多項運營專營權即將到期之際,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指引澳門機場開放市場引入競爭,革新機場的管理營運與商業模式並注入創意,努力開發多元化客貨市場及商業發展專案讓航空及非航空收入均衡增長,以提高公司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為目標。2014年,經公開招標程式,機場專營公司已簽署了新的澳門國際機場商用或通用航空固定基地運營商(FBO)服務轉特許合同,亦與兩家免稅零售店經營商簽定為期五年的免稅店服務轉特許合同。

努力發展澳門國際機場成為一個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範例。同時,亦繼續主動融入珠三角區域合作,並發揮連系澳門與世界的橋樑角色及搭建中葡航空業界交流的平臺。

14121704560737.jpg

澳門國際機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規劃?

2015年,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的策略是"開發創新、擴大市場、以成長為導向",繼續拓展澳門國際機場航線,提升澳門國際機場航點多元化,並且會有更多的設施落成或改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配合"綠色機場"、"虛擬化機場"建設,以"化整為零,循序漸進,實現整體規劃"來一步一步實現公務機機庫、客運大樓北面擴建等工作,同時保證機場設施的適時更新。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