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啟用二十載繼往開來攀高峰

2015年10月30日

1.jpg

機場順利由兩岸中轉航線轉型至區域航線

2.jpg

3.jpg

澳門國際機場發展歷程

機場啟用二十載繼往開來攀高峰

一九九五年以前,澳門沒有屬於自己的機場,居民出行、遊客訪澳依靠海路、陸路,空中交通運輸依靠香港機場。對外交通局限,窒礙澳門經濟和旅遊業發展。直至九五年澳門國際機場開幕,終於打破發展困局。澳門國際機場憑藉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正確定位,引入低成本航空,成功走過兩岸三通直航的轉型期,成為目的地機場,為本澳居民出遊、旅客訪澳提供更直接的通道,並為澳門建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提供空中橋樑。藉澳門國際機場啟用二十年,即日起接連六個周五推出《回顧歷史篇》、《機場服務篇》、《安全基建篇》、《員工篇》、《經濟拉動篇》、《展望未來篇》等六個主題專版,簡介機場過去二十年在不同領域取得矚目成就。

兩岸直航危與機

早在一九八二年,當時澳督高斯達與FAG集團簽署在澳門興建機場可行性研究的合約,直至一九八八年澳督文禮治由立法會授權,制定興建及經營澳門國際機場的特許制度大綱,次年一月一八日負責澳門國際機場興建、管理及日常營運的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十一月中澳門國際機場正式動工、十二月初引爆移平雞頸山,標誌着澳門國際機場工程正式展開。

經過將近六年的工程期,投資逾81億澳門元的國際機場於一九九五年六月廿二日竣工,同年底投入商業運作。啟用之初,憑着澳門在兩岸三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令澳門國際機場成為兩岸重要中轉站,客量、貨運連續多年保持升勢。即使在○三年澳門受到非典的巨大衝擊,機場依然能夠實現5,100萬澳門元的盈利。隨着本澳博彩業開放,提升國際知名度,加上○四年引入首家低成本航空,拉動機場客量持續向上,○七年更突破五百萬人次,成績斐然。

澳門國際機場依靠兩岸中轉站優勢,走過十二年的穩定增長。隨着兩岸實現三通直航,中轉優勢不斷削弱,兩岸直航航班因應需求持續增班,澳門兩岸中轉角色最終淡化。適逢○八年九月美國雷曼兄弟破產,一場覆蓋全球的金融海嘯拉開序幕,航空公司削減成本、緊縮開支,令機場客量雪上加霜,由○七年高峰的接近550萬人次持續向下,至一一年的低位404.5萬人次,調整幅度近三成。

客量有望創新高

為應對終將到來的兩岸直航,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早有部署,引入當時全球仍處於起步發展時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推動低成本航線發展,積極拓展東南亞、東北亞航線,幫助澳門國際機場度過轉型陣痛時期。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及寬鬆貨幣政策,全球經濟逐步走出衰退邊緣,旅遊業逐漸復甦,亞太區新興經濟體需求旺盛,以澳門為旅遊目的地的旅客同步上升,彌補兩岸直航後中轉客流失。

經過○八年至一一年的轉型發展期,澳門國際機場客運量由一一年低位404.5萬人次回升,一四年已達到548.1萬人次,接近○七年的高峰水平。儘管今年以來,本澳博彩旅遊業受到內地經濟放緩、區域旅遊競爭、匯率變化、外圍經濟變化等因素影響,機場仍越戰越勇,客量逆市向上,首三季機場客運量已錄得約6%的按年升幅,倘第四季能夠保持升勢,今年機場客運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特別要指出的是,隨着澳門國際機場從兩岸中轉站轉變為旅遊目的地機場,取道機場進入澳門的旅客對經濟貢獻遠比兩岸中轉旅客顯著,機場成功轉型不僅是量變過程,更取得質變突破。

財政收入續改善

負責經營澳門國際機場的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因應市場環境轉變,不斷開拓進取,在傳統航空業務基礎上大力發展非航空業務,增加非航空業務的收入來源,為優化基建投資積累財政基礎。隨着一二年特區政府等股東注資償還機場專營公司拖累的銀行債務,專營公司同年實現逾六千萬元盈利,且隨後兩年盈利節節上升,連續三年錄得盈利,並於今年起分階段向股東償還貸款。

新聞來源:澳門日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