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成本航空發展"雷聲大,雨點小"
2015年09月09日
前期本人在多篇文章中提及,中國低成本航空發展,不僅僅需要外在政策環境的支撐,更需要內部功夫的修煉。
讓我們先來掃描目前中國低成本航空公司發展的現實情況。隨著2013年底民航局《指導意見》的出臺,航空公司轉型低成本航空"全國江山一片紅",部分航空公司紛紛宣佈轉型,然而風生水起之後,真正完成轉型的航空公司只有1家,即中國聯合航空公司,其他宣佈轉型的航空公司始終一直處於觀望狀態。一句話:雷聲大,雨點小。截止到目前,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只有4家,分別是春秋航空、九元航空、西部航空和中國聯合航空,後兩者都是從傳統航空公司轉型而來。也許除了民航局的《指導意見》是指導意見之外,航空公司可能還有諸多考量,在此不作深表。在目前的環境下,轉型不是一般的戰略決策,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擔當。中國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發展,形成品牌效應還有相當的距離,無論是航空公司自身的行銷能力、消費者的指明購買等,與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相比,差距較大。
在互聯網+的時代,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品牌發展之路,有待深挖。經過近年來的跟蹤和觀察,對比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發展成功之路,看看之間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從航線傳播方式上來看,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與亞洲知名低成本航空亞洲航空(以下簡稱亞航)相比,差距較大。近期亞航在廣州做了一次品牌和航線推廣,此次推廣聯合了華南一家知名度較高的商旅公司(為了避免廣告的嫌疑,在此不指出該家商旅公司),推廣的對象主要面對的是回饋老粉絲、吸引新粉絲。此次推廣目標明確,焦點積聚。亞航的做法沿襲了前任高級商務總裁即現任AAE首席執行官陳凱霖一貫的做法,縮短傳播距離,一步到達目標消費群。對比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或者傳統航空公司的做法,通常品牌和航線宣傳面對的是媒體,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旅業,而與利益攸關方的目標消費者接觸的並不多。這種運作方式與目前國內無論是低成本航空公司還是傳統航空公司試圖提高直銷比例的做法存在差距。
其次,從行銷潛力上來看,國內低成本航空行銷可挖掘的潛力巨大。發展新事物既要有勇氣更要有決心,消費者質疑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消費者質疑。充分坦誠面對消費者質疑,有助於推動與消費者的互動,促進理解與認同。前期某低成本航空公司推出了針對女性極具創意的做法"只要體重不超過正常標準即可以得到優惠券"的事件行銷,此事件行銷剛上線,即出現旅客不同意見的回饋,按理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事件行銷,可是面對旅客的質疑,該公司沒有繼續讓此事發酵。當初設想此創意的本意以關注健康為聚焦點,一方面體現航空公司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通過事件行銷提高航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結合輔營業務形成良性發展鏈。找准了方向,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獲得超出預期的效果。再看看美國精神航空,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業界的行銷方式一直飽受爭議,旅客對其也是愛恨交加,負面新聞屢見報端,但是其行銷水準可謂是高手中的高手。該公司曾經在社交媒體上推出一則事件行銷:只要指出航空公司服務中的缺點或者不足,就可以得到優惠券或者里程回饋一類的優惠。此事件行銷不可謂不大膽。最終該航空公司不僅僅收到自身公司諸多旅客的吐槽,其他航空公司的缺點和不足卻佔有更大的比例。簡直是"一箭多雕";此舉不僅僅傳遞了精神航空與旅客面對面交流的誠意,佔領了制高點,同時對其他航空公司的服務形成壓力,社交媒體掌控力可見非同凡響。高水準的行銷掌控能力,盈利水準自然不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idealwork company撰寫的《2013年國際低成本航空輔營業務收入年度報告》,該報告可以搜索到中文版(國內相關專家翻譯),也有英文版本。
另外,從行銷方式上來看,國內低成本航空體現互聯網+的時代還有較遠的路要走。本人加入了國內絕大部分航空公司的微信、微博以及東亞、東南亞航空公司、中東以及少部分歐洲航空公司的微信,發現國外航空公司的微信微博更新頻率明顯高於國內航空公司。更有甚者,像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高大上的航空公司,微博微信更新頻率也非常高,有法航發佈的行銷就有法荷航空發佈的行銷。從這一點講,國外航空公司對粉絲活躍度的重視明顯高於國內航空公司。服務性企業,直面最挑剔的消費者,特別是國內環境下非常苛求的消費者群體,互聯網一直追求的4I,怎能放在會議和紙面上呢?本人關注過一些華文媒體如泰國的、馬來西亞的、新加坡的、澳大利亞的、新西蘭的等等,只有泰國的一家華文媒體在宣傳泰國文化、旅遊、美食等方面做的最為出色,每天推送的資訊平均超過75%在宣傳泰國文化、風土人情等等,從這一點講,似乎可以看出泰國為什麼會成為旅遊勝地。他山之石。
美中自有不足,國內低成本航空發展之路畢竟才剛剛開始,春秋航空發展到今年剛滿10年,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功。
內修一直是最嚴肅的話題。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低成本航空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在此本人提出一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目前的政策、體制下,低成本航空公司可以找一個共同促進、相互影響的平臺,通過資源共用、品牌共籌、行銷共謀等方式,以傳播促進傳播,以品牌帶動品牌,以行銷分享行銷等方式,共同築起低成本航空公司發展的高樓大廈,一切為了聚焦。找准聚焦點,才能成為舞臺中心的焦點。(齊朝輝)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