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要能管住飛行中的手機
2015年08月07日
目前,我國禁止旅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這是《中國民用航空法》中明確規定的,對於違犯者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乃至刑事處罰。如果有的旅客對該法律法規不清楚,也能通過起飛前客艙廣播和安全視頻聽到或看到這些明確要求。即便是旅客對此都沒有注意到,乘務員在起飛前進行安全檢查時,也會提醒仍在使用手機的旅客關閉手機。
就機上禁止使用手機這樣一個問題,航空公司要採取如此繁瑣的措施反復確認,正是因為把航空安全、旅客生命放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但有些旅客仍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做出過激行為。
近期,又出現了旅客在飛機起飛、下降的關鍵階段不聽勸阻仍執意使用手機,謾罵勸阻的乘務員、安全員,甚至大打出手,最後被地面公安予以拘留5天處罰的新聞。看過不少類似報導,真不知旅客為何漠視保護他們飛行安全的法規?旅客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日益受到重視,與此相伴的,應該是航空法律法規要能真正管住飛行中的手機。
其實,最初國內外民航都普遍對機上使用手機說"NO"。但隨著國外有的航空公司對手機禁令有所鬆綁,例如美國、歐盟、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明確在飛行過程中可以使用手機,但需要調成"飛行模式"。正是因為規定不一致,一些旅客質疑手機必須全程關機的科學性。但從科學研究角度來看,機上使用手機是否對飛機通信系統造成干擾,目前還是沒有一致的結論,沒有數據表明絕對會產生干擾或是絕對沒有干擾。即便在機上使用手機,對飛機通信系統造成的干擾很小,但對於承載著國家千萬元資產、數百名旅客生命的航空安全而言,這種干擾可能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與飛行安全的風險相比,每名旅客只是在航班上暫時關閉幾個小時手機,這種成本實在是太低了。正是為了消除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隱患,國家上升到通過立法來明確機上禁用手機。
既然是法律,就有嚴肅性、權威性和強制性。無論是否質疑法律條文的科學性或即便是百般不情願、不理解,在現有法律沒有廢止或修訂前,選擇乘坐中國民航飛機的旅客就必須不折不扣地遵守,如果違犯就應該受到相應處罰。過去,的確有一些航空公司對旅客機上使用手機、謾罵毆打工作人員、機上吸煙等事件表現出息事寧人的態度,結果只會縱容旅客再次違犯民航法律法規。有的違法行為即便受到處罰,但由於處罰的力度不夠,威懾力較小,違法成本過低,旅客也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能對自己行為的後果進行正確評估,也是此類事件頻發升級的原因。
執法嚴明體現了對絕大多數遵守法律法規旅客的公平,是讓旅客牢固樹立法律法規意識的必要手段。在執法嚴格的歐美國家,不少中國旅客在乘機時說話嗓門小了,也能認真配合繁瑣的安檢和空乘對客艙安全提出的要求,在航班延誤時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過激語言和行為。因為他們知道,對工作人員出言不遜、對空乘客艙安全工作不配合,可能觸犯歐美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其後果是嚴重的。僅2011年,美國就有超過1.7萬名旅客被拒絕登機或被驅趕下機。這樣的嚴格執法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對絕大多數旅客航空安全的保障,是逐步減少旅客違法行為的必要手段。近期,國內民航著手建立民航旅客信用記錄和聯動機制,加大對客艙及候機室內違法違規和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力度,也是在增加旅客違法成本方面邁出的有力一步。
當然,法律法規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形勢的變化,修訂、廢止、新制定法律法規都是必要的,但這種可持續性變化應是被正向有序的行為促進的,而不是由對抗、挑戰現有法律法規推動的。正如航空公司越來越意識到旅客希望在機上使用手機的強烈需求,他們並沒有把手機禁令當做不作為的擋箭牌,而是積極在研發高科技產品、改造機載WIFI設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增加機載娛樂設施,豐富旅客空中生活,這些正是重視旅客需求的體現。因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航空公司需要為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機上使用手機的禁令在中國也會被取消。但只要現行民航法律法規中的手機禁令存在一天,所有人就必須無條件服從。以身試法者,違法必究!(《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蔡霞)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