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商業發展需要建設商圈
2015年05月29日
近日,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香港機場管理局規劃在香港機場北區建設全港最大商場。這一規劃正是看重了機場商圈的發展前景。這也為內地機場下一步發展路徑提出了一個樣本,即機場作為旅客集散地,其蘊含的購買力相當可觀。機場可以追隨商業綜合體的腳步,尋找到合適的商業發展模式。
大機場不僅面積大、旅客多,而且服務能力強,能夠為旅客提供購物、飲食、娛樂等豐富的綜合服務產品。目前,我國大型機場與商業沾邊的規劃,基本上都只停留在航站樓裏有限的空間中,所能提供的購物品類仍然是當地特產、速食等,存在品牌單一、商業佈局趨同的問題。如果機場售賣的商品本身無法吸引旅客駐足,再加之機場商品並無價格優勢,那麼也就難怪即使有數量眾多的旅客來來往往,機場的商區問津者依然屈指可數了。
機場商圈,絕不僅是在候機室內銷售商品,而是要以機場為中心,在評估客流量和旅客特點的基礎上,建立高水準的購物中心,發展機場商圈,使機場的標籤不只是出發和到達的場所,而是一個兼具購物、娛樂、美食、休閒多重功能的生活型商區。與城市綜合體相比,機場商圈的優勢在於客源,人流就意味著潛在的商業價值,而乘機人群的購買力較之社會的平均購買力更強。打造機場商圈,在購物環境、商品和服務的豐富性方面下功夫,並且還可以加入餐飲業、娛樂業和酒店,在豐富性和多樣化上找到差旅出行與購物休閒的結合點,不僅能夠滿足旅客需求,而且能為機場運營帶來新的突破點。隨著城市交通的完善,人們的活動半徑更長,地處近郊的機場甚至可以打造成為新型的商業衛星城,除了針對出行旅客之外,還可以爭取其他客流,增強自身的商業競爭力。
儘管前景誘人,但具體操作中還要謹慎分析。香港畢竟有"購物天堂"之稱,前去購物的旅客較多,因此機場購物中心的發展建立在已有的優質市場和成熟的商業發展模式基礎之上。內地若做類似嘗試,則必須充分考慮機場區位特點,要考慮運輸成本(如周邊的交通網是否健全,能否帶來足夠的購買量),資本、人力等其他經濟要素能否形成集聚效應等。(《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馮帆)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