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科普】"老"飛機會更不安全嗎?
2015年02月16日
圖:老飛機=不安全,這是很多人的觀念。事實果真如此嗎?
雖然有些人不承認他們害怕乘飛機,但是他們一坐上飛機,就開始瘋狂地在穀歌上搜尋飛機註冊號,試圖找出飛機是哪一年生產的,之前飛過哪些地方。然後發推特(微博):"剛剛登上了一架比我還老的飛機!"#震驚# #死定了#或者"我祈禱這貨飛上天的時候不要解體"。在某些極端案例裏,這類乘客乾脆就留在地面上不走了。
乘坐一架老飛機,安全性怎麼樣呢?
所有論壇上都有人問:"我要乘坐某某航空公司的飛機,誰知道他們機隊有多新?"
在一些市場行銷的材料裏,航空公司和旅行社有時候都試圖利用一些"飛行恐懼症患者"的信條來行銷,稱他們有"最年輕的機隊"或者"按飛機機齡排列航空公司報價"。
邏輯謬誤
這種誤解背後有一個簡單的推理:許多人認為飛機和汽車一樣。據稱,一輛汽車在全新的時候狀態最好,在5到7年以內"可以接受"。一輛20年的老車只能作為農村運羊的工具。
不過即使對於汽車來說,這種邏輯也有缺陷:一輛全新的計程車也許跑上三年就玩完了,而一輛甲殼蟲汽車也許就跟剛出廠的一樣——當然,前提是車主把它放在車庫裏,只是在短途旅行的時候才拿出來用。更別提那些復古車愛好者了,引擎蓋上有點灰也會被擦乾淨的。
當然,飛機是全天開足馬力工作的:航空公司為了尋求最大的投資回報率,會想方設法最大限度地裝載客貨。不過這是否意味著飛機和計程車一樣,幾年就變成一堆廢鐵了呢?別恐慌!
服役時間是關鍵
對航空業來說,適航是由剩餘的使用壽命來決定的,以年限、飛行小時數、起降次數來分別獨立評估,以先達到的為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飛機很快就超齡了,因為它們飛的是短途的頻繁起降的航班。
"服役壽命"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情況。一種是設計服役壽命,這是由設計者對某種型號的飛機的"壽命預期"。換句話說,飛機的設計使用壽命限制與家電"質保期"很像:一年的質保意味著你的電視機在使用的第一年內不會壞。這意味著該設備也許能使用上2年、5年甚至10年都不會出任何問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另外一種類型的"服役壽命"是直到報廢的"指定服役壽命"。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對它們進行全面的評估,預計無故障飛行的時長。
作為一項規定,"指定服役壽命"可比設計壽命長兩到三倍。在仔細檢查了飛機的狀況後,某種飛機的指定服役壽命可以在全面大修後延長。
(注:原文中的"assigned service life limit"概念小編只在俄羅斯的相關網站上找到,望網友們不吝賜教。)
定期維護
飛機每次大修的間隔是嚴格規定的。兩次大修的時間間隔被叫做TBO(Time Between Overhaul)。在某些情況下,據製造商的規定,一些完全可以用的部件也要被換成新的。TBO的時長也有可能根據不同的情況有所延長。
看上去,航空公司如果持續延長指定服役壽命或者TBO,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其實不可能永遠這樣下去,因為對衡量參數的服役時間都有一定限制。一旦達到限制,即使飛機還處於很好狀態,服役時間限制是絕對不可能延長的。
因此,所有的服務時間和限制都是由航空管理當局規定的,而不是由航空公司自己說了算。沒有航空公司能允許飛機超過服役年限運行。它們都被包括在適航證書裏,而如果一旦過期,罰金是非常高的。
事實上,在航空領域沒有"老飛機"這一概念:只有可以運行和不能運行。只要它被授權可以運行,它就和一架剛從組裝線上下來的新飛機一樣安全。
相信專家
在極少數情況下,你完全不信任航空專家。我們想指出的是:你不可能完整地分析飛機的狀況;有很多因素是沒法靠Google搜索獲得的。
在乘坐一架老飛機的時候,飛機的內飾會吸引你的注意。破舊的椅套,吱吱作響的行李架、松垮的小桌板都會讓飛行體驗變得不那麼愉快。
然而,這些不完美和更差的安全性毫不相關。當然,好的航空公司會定期修整內飾。
許多航空公司對快要到服役期限的飛機不再做內部裝修,因為這樣不經濟。它們中的一些將被改造為貨機,還可以完美地再運行上幾年。如果你好奇心強,你可以穀歌一下下麵這架飛機是哪一年製造的,它還在飛喲。
圖:註冊號ZK-AWP,新西蘭還在進行商業運行的DC-3飛機。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