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兩機場取消航站樓入口安檢便利旅客
2025年09月15日
八月十二日,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均取消進航站樓入口安檢。在保留防爆檢測的同時,取消了旅客人身、行李安檢措施。據上海機場集團披露的消息,為更好服務旅客安全便捷出行,上海浦東、虹橋機場持續優化現場運行管理,於八月十二日調整航站樓入口查驗流程,簡化人身和物品檢查環節,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和旅客體驗。原先,在上海浦東或虹橋機場搭乘航班,旅客都會經過「二次安檢」——進航站樓時安檢一次,隨後在航站樓內再安檢一次。
據悉,上述措施是為了更好服務旅客安全便捷出行。上海浦東、虹橋機場持續優化現場運行管理,調整了航站樓入口查驗流程,簡化人身和物品檢查環節,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和旅客體驗。進候機室時不再進行人身和行李安檢,只保留行李防爆檢測。在此之前,乘客在上海兩個機場搭乘航班時,除了需在登機前接受安檢,還要在進入航站樓時就安檢一次。國內其他機場有的與上海機場類似,有的只在航站樓入口處進行行李防爆檢測。
新的安檢流程顯著簡化了旅客進入航站樓的程式。旅客通過防爆檢測後可直接進入候機室公共區域,無需再排隊等待行李過機或通過金屬探測門。原先設置在入口處的X射線安檢儀和金屬安檢門等設備已被移至兩側存放。
虹橋機場T2航站樓的實地情況顯示,旅客通行速度得到明顯提升。工作人員確認這項新措施從當日正式生效。浦東機場同步實施相同的優化措施,客服人員表示自零點起開始執行新的查驗流程。
托運行李的安檢程式也相應調整。航空公司在辦理值機和行李托運手續時完成托運行李檢查。旅客在進入候機區域前的安檢通道,仍需進行隨身攜帶行李及人身安檢。這確保了必要的安全檢查環節得以保留。
機場在簡化入口安檢的同時加強了其他安全防範措施。航站樓內增加了巡邏警力配置,部署了嗅爆犬等專業設備。智慧化監控系統得到升級,運用大資料技術提升安全監管效能。
這些等效替代安保措施確保了安全防範標準不降低。機場通過科技賦能方式,推廣應用智慧化安保手段。治安威懾和應急處突能力得到相應增強,為旅客提供安全保障。
防爆檢測環節繼續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執行。機場航站樓作為重要公共場所,其安全防控措施符合現行標準。簡化後的流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減少了旅客等待時間和搬運行李的不便。
在安檢優化上探索的不止上海。長沙黃花機場早有嘗試,長期實行航站樓入口無行李和人身檢查,僅保留防爆檢測,多年以來運行平穩。三亞機場則在流程整合上下功夫,打破海關與安檢分離查驗的傳統,推行「一機雙屏」查驗模式,行李一次過機即可完成雙重查驗,減少旅客排隊次數。雖路徑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向重複勞動開刀。這些案例印證,安全與效率並非對立面,科技賦能下的精準防控,完全能實現「1+1>2」的效果,「做減法」的同時兼得安全性,且能給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業內對此也早有共識,過度安檢不僅消耗社會成本,也會降低公眾配合度。北京「兩會」期間,就有委員提議取消航站樓入口處的人身和行李安檢,利用其他等效替代安保措施,通過科技賦能,推廣智慧化安保手段,加強巡邏警力與嗅爆犬部署,增強治安威懾力,提升應急回應力,以此達到安全防範的同等效果。
此外,海關總署、國家移民局、中國民航局較早前曾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須優化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具備條件的主要航空口岸7×24通關保障制度。《通知》提出提高航空口岸場站操作效率。優化完善航空口岸場站佈局,優化作業流程,減少出港貨物二次駁運或重複安檢。在進一步提升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員通行效率方面,支持航空公司在國際樞紐機場拓展通程航班業務,擴大通程航班覆蓋範圍,支援中轉行李直掛服務。積極推動國際航班電訊檢疫,出入境航班通過電子系統進行申報,除風險管控、異常申報等特殊情況外,不再執行登機檢查。在具備條件的航空口岸,穩步推進實施二十四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機組免辦邊檢手續便利措施。進一步優化境外旅客聯程中轉、口岸簽證、互免簽證、過境免簽、單方面免簽、區域性入境免簽等政策。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