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ATA預計今年全球航空客運破五十億
2025年08月04日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二○二五年全球航空業展望》報告,二○二五年全球航空客運量預計將首次突破五十億人次大關,達到五十二億人次,同比增長6.7%。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各國邊境政策的放寬和全球經濟的穩步復甦。特別是在亞太地區,中國的客運量佔該地區的40%以上,成為推動區域航空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二○二四年全年共完成旅客運輸量七點三億人次,同比增長17.9%,較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增長10.6%。二○二五年預計旅客運輸量將進一步增長至七點八億人次,表明航空客運市場正在迅速恢復並迎來新的增長期。
與客運市場相比,航空貨運市場在疫情期間表現出更強的韌性。由於高價值、高時效產品的需求增加,航空貨運量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增長。二○二三年中國民航運輸業完成貨郵周轉量二百八十三點六億噸/公里,貨郵運輸量七百三十五點八萬噸,同比分別增長顯著。
統計報告分析,二○二五年全球航空貨運市場預計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IATA報告指出,盡管面臨供應鏈問題和成本上升的挑戰,但航空貨運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跨境貿易的推動下。中國民航局預計,二○二五年貨郵運輸量將達到九百五十萬噸,同比增長顯著。隨著客運和貨運市場復甦,航空運輸行業的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提升。IATA報告預計,二○二五年全球航空業凈利潤將達到三百六十六億美元,凈利潤率3.6%,略高於二○二四年的3.3%。盡管仍面臨成本上升和供應鏈問題的挑戰,但整體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中國民航運輸業在經歷疫情期間的低谷後,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恢復。二○二三年,中國航空運輸業營業收入初步統計達到七千三百五十八億元左右,同比增長顯著。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復甦和盈利水平的提升,航空公司將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機隊更新、服務提升和技術創新。盡管航空運輸市場正在復甦,但機隊更新和維護壓力依然巨大。
IATA報告指出,到二○二五年,全球航空公司機隊的平均機齡已升至十四點八年,但飛機交付量在急劇下降。二○二四年飛機交付量估計為一千二百五十四架,比之前預測值低30%。預計二○二五年交付量將上升到一千八百零二架,但仍遠低於此前預期的二千二百九十三架。此外,全球航空公司新飛機的積壓訂單已達到一萬七千架,創歷史新高。按照目前的交付速度,需要十四年才能完成。這些積壓訂單不僅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也限制了其機隊更新的速度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航空運輸行業的重要趨勢。通過數字化手段,航空公司可以優化運營流程、提升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需求、優化航班計劃、提升機場運營效率等。此外,數字化技術還可以推動航空物流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貨物的實時追蹤、智能分揀和自動化倉儲,提高物流效率和準確性。隨著5G、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航空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加速。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航空公司正在採取多元化經營策略以應對挑戰。一方面,航空公司通過拓展航線網絡、提升服務質量、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吸引客戶;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行業的合作與共贏。例如與旅游、酒店、金融等行業的合作可以為航空公司帶來更多的附加收入和客戶黏性。航空公司還在探索無人機運輸、空中出租車等新型航空業務,以拓展市場空間和收入來源。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航空運輸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全球化推動了跨國貿易和旅游的增長,為航空運輸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區域一體化也促進了區域內航空市場的整合和發展。亞太地區的航空市場正在經歷快速增長,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放寬了入境簽證要求,刺激了市場需求。預計二○二五年亞太地區航空業的盈利能力將持續提升;歐洲、北美等地區也在積極推動區域內航空市場的整合和發展。
航空安全是行業的生命線,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對航空公司的聲譽和運營造成嚴重影響。隨著新技術和新業務模式的出現,監管體系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為了保障航空安全,航空公司需加大在安全培訓、設備維護、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同時,政府和國際組織也要加強合作與協調,共同制定和完善航空安全標準和監管體系。此外,因應無人機、空中出租車等新型航空業務的出現,監管體系也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