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機場強化智慧城市功能
2025年06月09日
「智慧城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大大改善澳門的民航、海上客運服務、城市交通、醫療、環境保護和公共行政。民航界和旅遊界人士更加關心「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的內涵。
目前,澳門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澳門建設「智慧城市」,就是要趕上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國內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如新加坡「智慧國計劃」、韓國「U-City計劃」等。「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世界各地愈趨普及,大眾對「智慧城市」也有著不同的定義,包括高流動性、善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綠化環境、高效率服務、社會共融、經濟可持續增長和提高生活質素。
人工智能技術在民航領域正逐步推廣,乘客從抵達機場前、行李托運、安檢,直到登機那一刻,在每個接觸點都可發現一系列新技術。今年春運期間,華為泊車代駕全球首個機場商用試點落戶深圳機場。在航站樓內,正加快推動旅客代步機器人、行李運輸機器人的測試進程,主動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智慧化服務。深圳機場還開展了「數字虛擬人」客服應用試點。「數字虛擬人」基於大模型為旅客提供全天候、多管道、多語種、智慧化的資訊問詢服務,讓旅客獲得更便捷、更友好的個性化體驗,同時進一步減輕了人工客服壓力。
隨著疫後旅遊業復甦,澳門國際機場預料今年旅客量達八百五十萬人次。日前,根據資料顯示,澳門機場陸續推出國際航線優惠或鼓勵航空公司營運特定航線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國際客源;並鼓勵航空公司提供中轉線前往歐美、中東地區等航班,更有效將國際旅客輻射到澳門。此外,機場去年在廣州、佛山、江門、肇慶、東莞、珠海六個城市設立三十一個站點,提供接駁巴士,開往橫琴、拱北並轉車前往澳門國際機場。可見澳門機場航線規模將逐漸擴大,並以「立足大灣區、輻射東南亞,邁向全球化」為發展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在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為目標。為綜合大灣區內機場群整體效益,澳門國際機場可與內地及大灣區其他機場協商,理順空域使用權及協調航空交通管理系統,並優化航班的準點率,擴大澳門轉乘市場發展,為逐步走向國際化的目標鋪路。此外,航空安全對機場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建議持續完善澳門國際機場的各項電子、雷達、警報功能等設備運作的可靠性,加強危機處理協調能力,更好保障機場地面和空中交通安全。
現時許多國家及地區已採用人臉識別、非接觸式監測等智能安檢設備。本澳在陸路口岸通關上,亦引入虹膜及面容識別等先進功能,提升通關效率。專家建議澳門國際機場逐步普及相關高新技術通關效能,期望當局可與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利用精準及高效的人工智能判斷技術,提升安檢品質及效率,使居民和旅客的通行更便捷,並以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全的大前提下,達至持續優化航空接待能力,為本澳拓展國際航空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智慧交通包括構建城市智能交通網絡,通過優化水陸空交通管理,最有效地利用本地區的運輸資源。在智慧旅遊部分,通過分析旅客趨勢及精準定位目標人群,人工智能技術將支持澳門打造新型智慧旅遊城市。日後到訪澳門的旅客可體驗豐富深入的導覽服務,同時可在機場、商圈、景點、便利店及餐廳等場景中,享受便捷的移動支付和定制化線上優惠等服務。
近年來,澳門國際機場一直致力於利用互聯網和資訊科技來提升機場服務和旅客體驗,在商業網站的基礎上,推出了全新的聚集於電子商務和在線服務的虛擬候機樓平台V-Terminal及其衍生出的互動式網頁http://ebiz.macau-airport.com ,無縫嵌入機場商業網站。V-Terminal 囊括了機場免稅品購物、機場服務、機票比價、旅行預訂等在線服務,其中機場服務方面目前已經上線了機場豪華專車、機場貴賓室、直通快線等預訂服務。我們相信,隨著澳門國際機場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各種虛擬化服務將會越來越多,需求規模和種類將不斷擴大,可為澳門國際機場的資訊化建設,乃至澳門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