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起珠江西岸至非洲的空中橋樑
2025年05月26日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非洲(埃及)經貿合作交流會」於五月十九日在開羅舉行,共有四百多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埃及、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的政要、知名企業家、商協會代表參會。
粵港澳三地與非洲企業簽署了三十項合作協議,涵蓋家電、基建、物流等多個領域。其中,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和非洲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強化澳門連接國際的航空物流通道。廣東省省長王偉中作主題推介,埃及眾議院副議長穆罕默德·阿布·埃奈因、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參趙劉慶致辭,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主席余雨生分別介紹了大灣區的投資優勢。
目前非洲大陸的五大航空公司,分別是埃塞俄比亞航空、埃及航空、阿爾及利亞航空、摩洛哥皇家航空、肯尼亞航空。
排名第一的埃塞俄比亞航空是非洲大陸最大的航企,機隊規模為一百三十三架,也是非洲唯一家機隊規模突破一百架的大型航空公司。主要是波音飛機,共有八十二架(包括三十架波音737、三架波音767、二十架波音777、二十九架波音787),其他飛機還包括二十架空客A350以及三十一架Dash 8渦槳飛機。埃塞俄比亞素有「非洲小中國」之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埃塞航歷史悠久,自一九四六年開始運營,二○一一年加入星空聯盟,航線網路覆蓋非洲、亞太地區、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和北美洲。一九九三年,原屬埃塞俄比亞的厄立特里亞宣佈獨立為主權國家之後,埃塞俄比亞失去了唯一臨海區域,徹底成為一個高原內陸國家,大力發展航空運輸業成為其必然選擇。
排在第二的是星空聯盟成員埃及航空,目前的機隊規模為八十二架,包括四十架空客飛機以及四十二架波音飛機。埃及航空是一家比較現代化的運營商,飛往全球一百多個目的地,還經營著非洲最大的貨運航空服務之一。該航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三○年代初,當時以「Misrair」和「United Arab Airlines」的名義飛行,於一九七一年十月更名為埃及航空。其總部設在開羅國際機場,憑藉空客和波音飛機的出色組合,還在進一步擴大其機隊規模和航線網路。
排名第三的是北非國家的阿爾及利亞航空,目前的機隊規模為五十五架,包括十五架ATR飛機、八架A330以及三十二架737。該航司運營飛往二十八個國家/地區的七十八個國內和國際目的地的定期客運服務。阿爾及利亞航空的前身是成立於一九四六年的通用航空運輸公司(CGTA),一九四七年開始在阿爾及利亞和歐洲之間提供包機航班。一九六二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後,政府控制了該航司,在該國首都阿爾及爾的胡阿里·布邁丁機場建立其中央樞紐。到二十世紀末,該航司已有定期航班飛往阿爾及爾、巴塞爾、博恩、日內瓦、馬賽、巴黎、菲力浦維爾和圖盧茲等地。
二○二五年四月三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執飛的B777F貨機從澳門國際機場起飛,航班滿載跨境電商貨物,抵達馬德里巴拉哈斯國際機場,為歐洲消費者帶來極具優勢和性價比的中國商品。CAM執委會主席陳穎雄表示,希望在踐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大背景下,找到新的增長點,推進澳門經濟發展適度多元化,提升澳門國際樞紐競爭力。現屆特區政府為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正研究將澳門打造成珠江西岸貨運中心。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航空貨運需求日益增加,CAM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廣東橫琴澳門國際機場物流有限公司。該公司完成首筆注資後,成功競得橫琴粵澳深合區一幅六萬多平方米的用地,用作建設澳門國際機場橫琴前置貨站,提升澳門的航空物流能力。
澳門國際機場如成功架起與非洲的空中橋樑,對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有重大意義。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於二○○三年十月在澳門創立,由中國中央政府發起、中國商務部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承辦。除了歐洲的葡萄牙,南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東帝汶,其餘六個葡語國家安哥拉、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赤道幾內亞、莫桑比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都在非洲。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