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總督韋奇立與澳門民航業發展
2025年01月27日
前任澳葡總督韋奇立與二○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在葡萄牙離世,享年八十五歲。這是一個有爭議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任內為確保澳門政權順利移交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在葡萄牙佔領澳門的歷史問題上與中方有不同見解,單方面興建了「融和門」「東方明珠」等十座「中葡友好紀念物」,把葡萄牙從十六世紀租居澳門到十九世紀強佔澳門的歷史混為一談。此外,他指示澳門發展與合作基金(澳門基金會前身)撥出五千萬元,在里斯本成立歐華利基金,也受到澳門特區政府獨立調查委員會批評。
不過,客觀地說,韋奇立對澳門國際機場的建設直至落成、澳門航空的籌組成立、澳台航線的開通,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韋奇立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六日生於葡萄牙阿爾加維省拉高亞市,年輕時入讀葡國的軍事學校,畢業後就讀陸軍學校;一九六五年前往安哥拉任職,三年後被調返葡國的軍事學校出任教授;一九六九年在里斯本市政廳工作。一九七三年被葡國調去澳門出任葡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參謀長;翌年出任澳門工務暨交通政務司一職至一九七五年。擔任司級一職後,韋奇立被召回葡國出任工程學院院長以及國防部陸軍參謀長;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調往北約擔任葡萄牙最高司令部軍事常駐代表;一九八六年至出任澳門總督一職前擔任共和國亞速爾群島自治區部長,並在一九八七年六月晉升為少將。
韋奇立由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起就任第一百二十七任澳門總督,直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是澳葡政府最後一任總督。在政治上,他忠實執行了葡萄牙共和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達成的聯合聲明;與中方密切合作,確保澳門順利交接、完成法律本地化、公務員本地化和中文官語化這「三化問題」,確保了澳門政權的順利交接。為在澳門保留葡萄牙文化和影響力,韋奇立任內積極推動澳門完成多項大型建設,包括澳門國際機場、澳門文化中心、蓮花大橋等基建設施。
韋奇立出任澳葡總督時期,正好是澳門國際機場建設和澳門航空公司組建的關鍵性階段。民航界資深人士指出,韋奇立在批准中方成為澳門航空大股東(佔澳航股權51%),支持澳台航線開通,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的籌建、跟進建設直至落成,都發揮了相當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澳門國際機場於一九九一年三月動工,經過闢山、填海、築堤及上蓋建築,長達四年多的施工期;工程造價由原來三十多億元增至逾八十億元,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九日落成啓用。隨著機場基建工程進入尾聲,航空運輸服務的各項重要工作,也密鑼緊鼓地開展起來。一九九三年,澳門空運服務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航空集團(澳門)有限公司,這是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在澳門設立的分支機構。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三日,成立了以澳門國際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澳門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四億澳門元。經友好協商,時任澳門總督的韋奇立批准澳門空運服務有限公司佔股51%,成為最大股東。以葡國航空公司牽頭的財團佔股25%,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佔股14%,澳門政府佔股5%;還有一些本地的私人股東。
澳門當代民航業自一九九五年起飛,「一橋飛架,兩岸天塹變通途」,大批台商經澳門囘大陸探親、投資、旅遊,一幕幕動人的歷史畫面,至今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之中。當時,在兩岸仍不能直接通航的情況下,許多台灣工商界人士、民眾還要利用澳門國際機場作為中轉站,而澳門的「一機到底」這一創新模式和落地簽證等許多相關便捷措施,都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澳台航線成了一條黃金通道,每年平均有一百萬台灣旅客途經澳門往返大陸。海協會在澳門設立了唯一的分會,顯示了澳門在海峽兩岸交流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澳門國際機場正式營運以來,在兩岸四地眾多機場的激烈競爭環境下,遇到兩岸直航、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沙士)等各種挑戰,仍能保持穩健經營和發展,並由中轉機場發展成為目的地機場。
澳門回歸祖國已超過二十五年,澳門國際機場今年將迎來正式營運三十週年。回歸以來,澳門的變化也是巨大的。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歷任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領導下,和廣大澳門居民務實進取,共同努力,使特別行政區在保持原有經濟、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同時,經濟穩步增長,屢創歷史新高。去年十月十三日,岑浩輝以接近99%的高得票率當選為第六屆行政長官,社會各界一致看好澳門的發展前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策略,國際機場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