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發展潛力仍然可觀

2023年09月18日

疫情剛結束時,本欄曾以《低成本航空將會成為歷史嗎》為題,分析過疫情期間低成本航空企業大面積結業,疫後則傳來部分低成本航企恢復營運的好消息。包括台灣虎航計劃重開澳門至台北航線,內地首個民營資本獨資經營的航企——春秋航空恢復國內外多條航線,將開通深圳與杭州直飛曼谷廊曼機場,加密廣州直飛曼谷廊曼的航班。

疫情期間,民航客運受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全球各國航企大面積停飛。期間的包機服務,也因成本暴增,機票售出天價,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疫情後全球旅遊業快速復原,帶動航空客運服務回復正軌,機票也從剛開始常態化時的偏高價格,逐步下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此有利因素影響下,低成本航空也獲得較快發展。不過,由於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營運遇到不少新問題。

疫情前的二○一九年,是民航客運服務的高峰年份,世界各國旅客乘搭飛機出行好像坐長途巴士那般簡單。疫情結束後,低成本航司基於「成本低、票價低」的特點,在航空市場較弱的階段具備更強的存活能力,能幫助市場快速恢復及增長,也因而在客流恢復階段具有搶佔市場的潛力。統計數據顯示,二○二三年七月全球低成本航司份額佔比已達到31.6%(包含遠程洲際航線),較二○一九年同期的31%增長了0.6%。分地區來看,中東地區的低成本份額增長最快,上升將近10%,亞太地區則是唯一一個份額下降的區域。疫情後,亞太地區整體的低成本市場份額佔25.5%,其中不同區域間的份額差異很大,南亞與東南亞的份額均已過半,東北亞和中亞地區還不到10%,東北亞更加成為唯一在疫情後低成本份額下降的區域,降幅達到5%。

與東北亞地區平均水準相比,國內的低成本航空份額更低,僅佔5.3%,同比疫情前水準下降5.5%,其中國際航線下降0.1%,國內航線下降5.6%。相較於國外低成本航空的快速發展,國內低成本的恢復則顯得有所滯緩。目前疫後恢復的大背景下,進一步發展低成本航空能夠加速市場的恢復和增長,順應全球大眾化航空的發展趨勢,更好地滿足多層次、差異化旅客的出行需求,服務於普羅大眾。新馬泰地區作為我國第一批出境遊的開放國家,重新放開後的運力恢復相對較快。今年七月,中國內地至新加坡的運力恢復至72.4%,至馬來西亞的運力均恢復至53.6%,至泰國的運力恢復至44.5%。但不同於疫後東南亞市場低成本份額進一步增長的情況,中國至新馬泰航線市場的低成本航空份額下滑。與疫情前對比,受國外低成本份額下滑的影響,中國至新馬泰市場的低成本運力份額均告下滑,中馬市場下降幅度超過10%,下滑幅度頗大;其次是中新市場,下滑2.6%;中泰市場的下滑幅度最小,只下降了0.6%。另外,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泰市場的運力份額增長明顯,上升8.7%。

疫情前,國內至新馬泰市場的主要份額由以亞航、獅航等為代表的國外低成本航司所佔有。但在疫情的衝擊下,國際低成本航司或破產或縮編機隊,市場份額下滑,讓出了大量的空白市場。目前,中方航空公司正逐步搶佔中國至新馬泰航空市場。由於東南亞諸多航空公司在疫情前已出現了運力過剩、經營不佳的情況,後續在疫情的疊加影響下,整體的競爭力被削弱,大部分東南亞航空公司不得不停飛部分運力,加之資金的短缺,恢復的能力有限,這也給中方航空公司帶來了搶佔市場的先機。

低成本航空透過取消傳統航空的乘客服務以降低營運成本,提供廉價機票,拉高載客量,因此在亞洲空運市場快速崛起。疫情前,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低成本航空的需求旺盛。低成本航空客座率達到了95%,市場規模巨大,而中國民航業平均客座率為82%。在澳門航空運輸市場,低成本航空旅客的比例,也一度上升至整體航空旅客量的三成左右。疫情期間傳統航空與低成本航空均遭受沉重打擊,不少航司面臨。能夠在疫情後站穩腳步的航空公司,業務都在今年迅速增長。疫情後人們大量報復性出遊,機票售價上揚。這是由於短期內報復性出遊太多,航空公司的航線與運力未能跟上,供需失衡;加上疫情間飛機普遍長時間停飛,檢測維修需時;加上流失的人力也需要時間培訓或招聘。所以,機票價格遲滯了一段時間才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