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的發展新時代
2023年08月14日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的情況下,建設成具有世界級競爭力城市群,需要與之相輔相成的航空運輸體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疫情結束後,大灣區各個機場及民航業迅速復甦。
不久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副理事長克利福德(Conrad Clifford)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香港航空市場復甦步伐曾一度落後於其他樞紐,但目前已迅速地趕上;IATA早前上調香港的客運量預測,料提前至明年底就可回復到疫情前水平,克利福德表示,內地今年初重新開放國際市場,當地市場客運量顯著增長,香港及亞太區亦受惠。他認為業界應聚焦發展大灣區市場,大灣區多達八千七百萬人,是香港的逾十二倍,加上內地經濟增速快過全球,人口眾多,有足夠空間容納多個城市同時發展航空市場。香港航空業正面對新飛機供應滯後及人手問題,重新招聘及訓練需時,但全球亦面對同樣挑戰,相信相關情況屬短暫。科技創新及數碼化、政府放寬輸入人才門檻,均有助解決人手問題,只是大眾誇大了人工智能(AI)及自動化對行業的影響,相信人類不會被取代。
疫情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二○二○年,粵港澳大灣區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二點三三億人次、一千萬噸;到二○三○年,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三點八七億人次、二千萬噸。《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將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利好勢必會直接助推灣區內軌交基建工程落地,同時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主要有七個機場,改建擴建速度是相當快的,在改擴建過程之中,區域內的基建或者軌道交通公司,都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疫情已經結束,各個機場也進行不同程度的擴建;相信在改擴建完成之後,客流量會不斷上升,區域經濟會跟全球經濟更加地融為一體。
廣州方面也有大動作:今年第二季度,《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臨空地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該規劃臨空經濟示範區範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定位「大灣區國際貨運航空樞紐」之一,將填補珠江西岸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空白。新機場計劃總投資超過五百億元人民幣,為民航最高等級4F飛行等級,預計今年十二月底正式動工。根據規劃,到二○五○年,該機場預計年旅客吞吐量六千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二百二十萬噸。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預選址位於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和肇慶市高要區蛟塘鎮交界處,可使佛山、江門、中山、肇慶及雲浮等周邊地區到達新機場的距離均控制在三十五到七十五公里之內,將形成粵港澳大灣區西部交通樞紐。據《總體規劃》,劃定佛山臨空經濟示範區範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其中高明轄區範圍一百二十二平方公里。規劃提出「一芯兩軸四組團」空間格局,「一芯」指航空樞紐核心,「兩軸」是佛山、雲浮協作發展軸和佛山、肇慶臨空協作發展軸團。其中「空港組團」定位為商貿物流與航空綜合配套區,未來將依託機場及周邊核心位置,重點建設客貨集散中心、空港保稅區,發展航旅服務、行政辦公、會展商貿、臨空加工製造、保稅加工物流、商務服務、技術服務、跨境電商等產業。其他組團還涵蓋高端製造與高端生活服務區、國際教育及生態休閒旅遊等,打造「未來航空都市走廊」。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將打造成為「大灣區國際貨運航空樞紐」之一。至二○二六年,臨空經濟示範區近期建設啟動區初步建成;至二○三五年,臨空經濟區總體格局將基本建成,城市配套完善,航空運輸、空港物流、國際商貿、機場配套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內地專家指出,航空貨運將成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業的主要運輸方式。現時珠三角航運更多以客運為主,貨物運輸以客艙帶貨來進行,就算是有貨運包機,也會受到客運航線的影響,航空貨運還沒有真正形成高效完整的服務體系。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航空貨運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主要運輸方式。特別是隨著灣區高質量發展與科研實力提高,包括芯片、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生物製藥等冷鏈貨物的運輸需求也會隨之增大。高附加值貨物裝滿一個手袋的價值就比裝滿一個集裝箱的普通貨物的價值要高得多,因此,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可通過大力發展航空貨運,特別是全貨機航線,譬如按貨運需求設定航線航班時間,深度參與國際競爭,成為國際化的資源配置中心。
澳門航空獨家專營權今年底前結束,各方面正密切關注,澳門民航業會否增加或增加多少家新的基地航空公司?引入了競爭制度之後,民航業可配合特區政府招徠國際旅客的施政方針,充分利用已有的航空協議,增闢洲際航線乃至歐美航線,開闢新的客源,為澳門地區民航業帶來新的氣象。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