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民航業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2023年07月24日
新冠流感化降級之後,大中華地區乃至全球民航及旅遊業均進入全面復甦階段。從春運到五一節,大批回鄉及旅遊人士體現出我國經濟社會新氣象,從海外湧入的旅客及海外華人,更使民航客運需求大幅度增長。業內人士認為,二○二三年航空客運的需求或恢復至二○一九年同期的80%左右。隨著內地入境政策作出新的調整,即使新冠感染仍有一定人數,但中國內地肯定不會走回頭路,不會再採取入境人士前往隔離設施隔離的措施。
澳門國際機場和民航業雖然面對的挑戰不少,困難重重,但也有自己的優勢和機遇。只要把握得好,還是有機會續寫輝煌的篇章。有民航分析員指出,亞太地區國家的出境旅次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增長40%,因應如此驚人的成長,這些機場各有其擴張計劃。香港國際機場負荷已接近滿載狀態,將開發第三條跑道,計劃於二○二五年完成。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亦於二○一九年四月宣布計劃建造第三條跑道,使其能夠在二○三○年前每年應付八千萬乘客流量。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新建的第二航站樓已開始運作,並期望於二○二五年每年旅客吞吐五個機場的地理位置接近。不過,每個機場也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廣州、深圳和香港機場都冀望成為該區域的交通樞紐中心,而澳門和珠海機場的業務和航線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規模較小,不似前三者致力成為樞紐中心的雄心。
但是基於相近的地理位置,五個機場於某程度上仍相互爭奪同一批客流量。因此,過去幾年競爭持續加劇,每個機場亦採取措施吸引客流量。二○一九年五月一日,廣州機場和深圳機場實施國外人士一百四十四小時過境免簽證政策。另一方面,香港機場管理局的目標是於二○二五年前將大灣區內的遠程(市區)預辦登機設施數量增加一倍,以吸引更多中國大陸遊客。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深圳機場開通了近二十條新的國際航線,其中目的地包括布魯塞爾、羅馬、迪拜和約翰內斯堡等。
澳門面臨新的挑戰,最明顯莫過於珠海機場與香港機場聯手,在二○二三年第二季度實施「經珠港飛」項目,對澳門國際機場客貨運帶來新的衝擊。該計劃通過港珠澳大橋陸路接駁實現「空-陸-空」國際聯程轉運,讓珠海機場實質上開通國際航班。與此同時,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和貨物,也可利用港珠澳大橋這條快速通道,經珠海機場運往內地各個航點。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於去年七月份開始運作,並於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啟用。機管局機場運行副總監姚兆聰表示,新跑道主要用作飛機降落,七月份運作以來有超過一萬一千班航班升降。新跑道每日長時間運作達十多小時,十一月平均每日一百四十多班機升降。新跑道設有臨時塔台用作交通管制,稍後會設有正式塔台,亦設有天文台及消防局。隨著新跑道啟用,中跑道已關閉一年時間至二○二四年,以進行改造工程,其後三條跑道會同時運作。香港第三條跑道為符合國際民航規例的F類跑道,空中巴士A380等大型客機可以降落。第三跑道系統工程的其他項目,包括擴建二號客運大樓、興建新T2客運廊等,將會在未來兩年分階段完成,並按機場流量逐步開放。整個系統目標在二○二四年全面落成。
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後,澳門機場的腹地人口將從六十五萬,拓展到整個大灣區九千九百九十一萬,市場容量擴大了一百倍。這就是大灣區發展紅利。其次是後疫情國際航線重構。疫情前,澳門機場國際業務佔比並不低,二零一九年國際航班量佔比57%,在大灣區中僅次於76%的香港,比例高於廣州和深圳。但國際航班總量不多,只佔大灣區的不到10%,與香港、廣州、深圳均有巨大差距。經過三年疫情,大部分航空公司虧損嚴重,很多國際航線特別是洲際航線可能飛不下去。今年十一月,澳門航權將會出現新的變化,由特許經營改為非專營的發牌制。雖然有消息指會有快遞企業進駐澳門,但暫時不清楚是否會有新的航空公司加盟航空客運市場。相對鄰近地區而言,澳門航權配額比較充足。疫情前,很多國內航司開不了國際線,加密不了國際航班,一個重要原因是航權已被瓜分完畢。比如廣州深圳飛美國的航權已經用完,飛歐洲主要國家的航權也所剩無幾,飛東北亞也基本沒有航權。按現行國際航權配置規則,南航在廣州、深航在深圳,也搶不過北京的國航和上海的東航。而澳門機場國際航權相對富餘,一旦大灣區融合,澳門將是航空公司另闢蹊徑開闢國際航線的一個現實選擇。如果澳門民航部門把握得好,這裏潛藏著國際航空市場格局優化的巨大機遇,特別是洲際遠程市場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