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民航客運取得積極效果
2022年10月24日
國家財政部、中國民航局發佈的《關於階段性實施國內客運航班運行財政補貼的通知》,提出對國內運輸航空公司經營的國內客運航班實施階段性財政補貼。原則上當每週內日均國內客運航班量低於或等於四千五百班(保持安全運行最低飛行航班數)時,啟動財政補貼。對國內客運航班實際收入扣減變動成本後的虧損額給予補貼。設定最高虧損額補貼標準上限為每小時二萬四千元。政策實施期限為二○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二十日。
統計資料顯示,補貼客運航班政策實施之後,機票價格的漲幅比較明顯。民航資源網最近刊登了民航專家韓濤的署名文章,題目為《航班補貼政策帶來的積極效應》。文章指出,隨著上海和北京疫情有所控制,在整體航空市場逐漸恢復的情況下,「控總量補貼」政策對票價的提升作用十分明顯。如果疫情情況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整體航班量被人為控制在,帶來的就會是票價上漲,現在出行的人基本是剛需,對票價也不那麼敏感;而如果疫情繼續緩和,帶來的是旅客量的增加,在航班數量被限制的情況下,票價依然會上漲。
受疫情反覆、油價攀升等因素影響,民航企業面臨許多實際困難。今年四月,民航業創下了史上最大的月度虧損,估計在三百億元左右。這種情況下,各民航單位異常艱難,部分企業已發不出工資。這是系統性問題,所以需要財政給予扶持。在民航運行安全方面,如何確保民航技術人員特別是飛行人員的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事實上,四月份的航班執行量已降至三年來的最低點。很多時候航班執行量只有正常年份百分之十幾,這對以熟練性操作為主的民航技術人員保障技術穩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全面補貼航空公司顯得非常必要。
由於控航班總量的原因,航空公司儘量選擇恢復運營航距較長的航線,以追求較高的客單價。作者韓濤認為,從目前的航班量來看,市場在逐漸恢復中,七月初的日均航班量已超過一萬班,旅客量比六月份上升30%以上,票價水準則有所回落,環比下降了42.8%。這說明補貼政策和暫停補貼政策都分別起到了恢復航班運營和恢復市場調節的作用,有效拉動了行業主體的信心。雖然當前民航企業經營壓力巨大,總的看,民航運行遇到的困難是階段性的,民航持續發展的基本盤是穩定的。未來,民航業要走出困境,需要從行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進行努力。有業內人士透露,補助針對的是國內客運航班,不包括「開一班賺一班」的全價航班。現在,海外回國航班仍面臨供大於求的情形,而國內航司則面臨疫情散發,需要大幅減少。這次補助關於三大航中對比利好南航,東航和國航遭遇部分地域的疫情影響,在上海和北京基地的航班受限,因而依照一最先的時候的執飛情形獲大量比南航少,南航在廣州的基地現在受疫情影響較小。
此次援助資金最高額度達到一百三十億元,這在中國民航業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鑒於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各方所需財政支持需求越來越大,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拿出如此巨額資金扶持民航業,反映了民航業時下急需要救助,也反映出中央高度重視民航業安全運行、穩定運行。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民航業被列在穩產業鏈供應鏈中,就是說中央層面肯定了民航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以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補貼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其中,中央財政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補助65%、70%、80%,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地方財政分別承擔35%、30%、20%。補貼資金由航班起飛港所在地(直轄市、計畫單列市或地級以上城市)財政部門撥付。
通過補貼航空公司,讓航班飛起來,使民航系統各單位和其他相關行業都有效運轉起來,穩定一線員工收入和就業崗位,帶動機場、空管等航空產業鏈以及製造、旅遊等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是一項全盤皆活的政策。
航班補貼具有直接快捷、迅速見效的優勢,能有效緩解航空公司尤其是中小航空公司當前經營困境,並與其他對民航的紓困政策形成「組合拳」,有利於航空運輸企業儘快走出困境,增強發展活力,民航及旅遊業人士認為,新冠疫情緩和後,特區政府應採措施鼓勵航空公司「走出去」,同時吸引外地航空公司「走進澳門」。在這方面,過去也試過推出若干措施,並且取得不錯的效果。例如除了曾向專業買家推介「獎勵旅遊激勵計劃」,藉以推動澳門的商務及獎勵旅遊發展,澳門旅遊基金也曾推出扶助企業的計劃,協助本地航空公司開闢新航線。在困難時期,政府向航空公司提供一定數額資助,是無可厚非的。這不僅是國際慣例,也符合地區發展的最高利益。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修訂的博彩法,今年底賭牌重新競投後需鼓勵海外客人來澳,而不再依靠內地客源。政府如能提供一定誘因,鼓勵民航業配合政府的新政策,相信效果更佳。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